科技创新引领中国农药实现突破与跨越
随着农药的应用及普及程度成为现代经济尤其是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一号文件”的颁布无疑给农业丰收和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日新月异的科技创新力度也正在引领中国农药行业实现新的突破与跨越。来自农药行业内的科研、监管、生产等相关人士纷纷通过本报,第一时间表达了对于中央“一号文件”的切身感悟及思考。
中化化工科学技术研究总院副院长李钟华:
农药科技创新将成为主旋律
农业生产的发展需要农药不断推陈出新,农药工业的发展需要技术创新,构筑食品安全体系和解决农药残留问题需要农药创新,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需要技术创新。而“一号文件”更是强调了“科技”,突出了“创新”,这既是中国农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农药行业把握机遇、发挥优势、壮大发展的良机。
绿色、生态、和谐是农药技术创新的目标,高效、低毒、环境友好是农药研发方向。应该鼓励农药研发与市场对接前移,鼓励“政产学研用”相结合,让企业更早地参与到研发活动中,让成果更早地与市场对接;建设和支持生物种业等农业药物领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强应用创新和技术进步的互动螺旋式上升。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加大农药创新工作的支持力度,专项经费达22072万元,将有10个以上的创新品种取得农药登记,这样会规避一些农药品种的垄断和和暴利。在降低用药成本、减少农民负担方面,创新农药的推广及应用前景广泛。
湖南省农药工业协会秘书长汪建沃:
科技力量改变“谈药色变”现状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想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我国农业生产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无疑就是“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只有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才能避免海南的“毒豇豆”、青岛的“毒韭菜”、福建的“毒乌龙”等一件件“谈药色变”的非法滥用农药的恶性事件发生,才能从源头保障“餐桌安全”,才能保证人们吃得放心、吃得科学;只有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才能做到科学用药用肥、合理用药用肥,才能进一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保证农民增产增收,才能有效改善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只有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才能保证农民在享受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得到实惠、尝到甜头,才能保证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深得民心。
江苏克胜集团绿色联盟农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董雪娟:
农化企业迎来期盼的“春天”
农业科技的持续发展也是农化企业一直期盼的“春天”,农化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无序混乱一直是农化企业无法解决的现状和难题。农化产品能够为农业带来丰产、能够给农民带来增收,农业科技的可持续发展与投入也包含着农化产业的科学发展与农化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2012年的“一号文件”的发布给农化企业带来的强有力的发展信号,也给中国农化企业加快发展、提高科技含量,更好地服务农业带来又一次发展的浪潮。中央“一号文件”中对农业推广的投入加大与基层推广队伍的完善的信息更是给农化企业带来了利好消息,国家加大投入,将有一大批有专业懂技术的农业工作者进入到新种植技术,高效、低毒、环保,能给农民省时、省力带来增收的农化产品将得到更多的推广与应用,更多的人才加入到这个行业,必将给行业带来好的发展,更多的人来鉴别农化产品的科技含量,才能大浪淘沙,将最好的产品提供给农民朋友。
上海农药研究所教授张一宾:
行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
农药是一把双刃剑,世界离不开粮食,农业离不开农药,我国农药产业的发展已近进入新的历史转折点。从农药产量上看,是历史发展的高峰;从经济发展的大背景看,我国经济快速发展,gdp迅速增长,任何一个行业,再靠降低劳动成本、污染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已经没有出路,农药行业更是如此,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开发有自主产权的品种和技术。
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必将为农药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谁掌握了科技创新的制高点,谁就拥有了发展的主动权。
当今世界农药产业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值得关注:全球农药新品种开发速度加快,农药研发与农作物选育、生物技术联手互动,农药新技术直通农户模式日趋形成,农药新品种在各国应用时间差缩短,全球农药产业不断集中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土壤。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药的研发、生产、推广至关重要。这就要求行业内的参与者不仅要在开发新剂型、新配方上下功夫,更需在推广、制定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完善的管理体系上多做功课,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壮大、行业才能发展。
中农立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苏毅:
聚焦农业科技迎接发展机遇
2012年及今后一个时期,长期稳定地保障我国粮食和其他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靠继续增加农业水土资源已没有多少余地,必须靠提高单产。因此,科学使用化肥和农药非常重要。一是需要化肥农药的生产者、供给者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能够提供更加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肥和农药;二是指导农民科学地使用化肥和农药,切实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三是采用新技术,特别是在农业中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生态农业。
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无疑将有力推动我国农药行业的发展。中农立华作为国内农药流通领域的国家队和国家重点支农企业,将深入贯彻“一号文件”精神,紧紧抓住农业科技发展的契机,坚持农药科技技术创新,完善农药技术服务网络,大力推广安全、高效、环保的农药产品,培训指导农民科学施药,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武汉天惠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宏泉:
天道酬勤,惠农不倦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不仅提得好,提得及时,提得也很到位,看后备受鼓舞。
目前,我国在农业科技,尤其是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环节还很薄弱。农业科技投入长期严重不足,农业科技创新基础差、条件落后、力量薄弱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变。
以农药为例,当前我国在农药研发、生产方面并不比其他国家落后,但是在推广应用环节,原来计划经济时代建立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在乡镇机构改革中多被简单合并或撤销,导致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日益弱化。一些本来应该承担指导农民农业生产的基层农技人员,为了生存纷纷转而经营农资产品。在利益驱动下,变身为农资经销商的基层农技人员往往轻技术指导,而重农资经营,导致农民乱用、滥用农药,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也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今年的“一号文件”,可谓抓住了当前我国农业的薄弱环节,不仅为确保我国农产品长期有效供给,促进农民较快增收,努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夯实了基础,同时让一批高效、低毒、环保的新型农药产品的推广应用必将从“薄弱”走向“成熟”。
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健:
制剂企业向高科技农化产品方向努力
“一号文件”的出台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程度。在整个粮食生产过程中,农药企业肩负的责任与义务重大,不仅要帮助农民丰产丰收,更要通过提供高品质的农化产品来延伸相关服务和加强对环境的保护。
这同时也为农药制剂企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其最终目标是在保障高品质产品的同时,朝着无污染、无公害高科技农化产品的方向努力,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大力提倡生物制剂的研发和生产;二是通过生物防治达到生态平衡,减少化学农药残留;三是降低农药毒性,由高毒向低毒、微毒方向转变;四是企业自身不断加大科技攻关,重点强调在安全、环保、技术等方面的改造,践行责任关怀意识。
潍坊万胜生物农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鹏:
生物农药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号文件”要求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大力发展农业服务,对农药行业来说是解决当前问题的重要策略。目前农药推广力度明显太弱,使用农药时要求农民掌握比较专业的知识,有较高的技术层面。但是大部分农民不懂这些专业知识,缺少专业的指导人员。而很多植保站都在经营农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就很难站在指导性、公正性的角度来维护农民的利益。
“一号文件”也提到引导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强化推广,强化三农服务;文件提到的奖励机制可以从根本因素解决专业指导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同时,文件还要求加强科技培训,一旦相关人才增加,服务的层次、队伍水平提高后将对农村用药起到很大的帮助。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外,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农资电子画册网无关。
想要了解更多最新农资企业新闻敬请锁定农资电子画册网农资资讯栏目!【www.2888.tv/】
http://www.2888.tv/news/9228.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 江西让耕地“绿色过冬”
- 丰宁与航天科技集团成功培育航天蔬菜种子
- “刻舟求剑”毁淡储
- 2016年农资综合补贴已发放,你们领取了吗?
- 前4月新沙口岸 化肥进口增一倍
- 河南省陕县农机补贴项目使5500余户从中受益
- 本土种业竞争力弱 自主研发能力需提升
- 总投资约216亿元高端农机项目落户黄石
- 2015年北京房山区三代粘虫发生趋势预报
- 美国:欲将植物种子送上 建“温室花园”
- 江西省首次将植保无人机纳入购置补贴
- 梅列:改良品种,十万斤桔子全卖光
- canpotex与印度钾肥买家签6个月期供应合同
- 化肥出口关税政策有望适度放松
- 下放权利,外部激励员工
- 河南: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 2012年玉米收获机市场依然会阳光灿烂
- 先正达杀虫剂混剂voliam targo在意大利获得登记
- 江西省力保春耕化肥供应充足
- 三大因素左右复合肥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