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专用小麦缘何喂不饱市场
在不久前召开的第八届中国(永城)面粉食品博览会上,不少蛋糕、面包、水饺等加工企业表达了对优质专用小麦的呼唤。
那么,我省的优质专用小麦种植情况如何?缘何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呢?
何为优质专用小麦
优质专用小麦是指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均能达到较高水平的小麦,具有专门加工用途,而且经过规模化、区域化种植,种性纯正、品质稳定,达到国家优质小麦品种品质标准。
小麦一般分为强筋、中筋和弱筋三种,专用小麦说的就是强筋和弱筋。三者最大的区别就是蛋白质含量。强筋小麦籽粒坚硬、蛋白质含量高,适于生产面包粉、方便面等;中筋小麦籽粒硬质或半硬质、蛋白质含量中等,适于制作面条或馒头;弱筋小麦籽粒软质、蛋白质含量低,适用于制作饼干、糕点。
目前就我省情况来看,强筋小麦和弱筋小麦市场缺口都很大。5月26日,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陈学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我省强筋粉的加工和高级食品原料的生产,大多依赖进口小麦,或与进口小麦搭配,而弱筋粉的生产则需要添加剂以改变面团的特性,造成资源、工艺等方面的浪费。
农民为啥不愿种
据省农业厅提供的数据,去年我省8100多万亩小麦播种面积中,郑麦7698、西农979等强筋品种达到2300万亩,弱筋小麦面积仅有75万亩,大部分仍是中筋小麦。
河南金粒麦业有限公司一直从事粮食购销业务,该公司副总经理耿春光介绍,“优质强筋小麦一般比普通小麦价格高出二三毛钱,一亩地能多收入二三百元。”
市场供不应求,还能卖得上价,为什么很多农民不愿种这些专用小麦呢?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农民种植专用小麦确实顾虑很多。首先,不同品种的专用小麦要求的土壤环境不同,农民不知道哪种小麦适合自家土地。其次,专用小麦比较难“侍候”,没有专业技术指导农户不敢轻易去种;再次,面粉加工企业必须确保专用小麦质量均匀,不能混杂,而农民的零星分散种植和收割,做不到专种、专收、专储、专卖。
此外,对于大部分农户来说,种了专用小麦卖给谁也是一个问题。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所长许为钢说:“我省专用小麦规模化种植不多,收购时大多又与其他小麦混杂到一起,导致农民没有专用小麦的概念,只要高产就行。”
值得借鉴的“延津模式”
100万亩小麦种植面积中,超过一半是优质强筋小麦,被评为全国优质强筋小麦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延津县在推广强筋小麦方面蹚出了一条路子。
“关键是要形成产业链,简单说,就是有种的、有收的、有加工的,最后还能销得出。”延津县农林局局长李占先介绍,延津县引导扶持金粒麦业、新良粮油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探索建立了“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利用订单种植实现了购销加工有效衔接,龙头企业以平均每公斤高出市场价0.2~0.4元的价格收购优质强筋小麦,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推广优质专用小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省农业厅种植业处调研员李鑫说,我省将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在豫南地区重点推广种植弱筋小麦,在豫北地区推广种植强筋小麦,围绕粮食加工企业的需要,积极与企业对接,实行订单生产、规模种植,推进小麦生产的供给侧改革。
声音
先行先试探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在永城开展面粉产业健康发展试点,提出要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升面粉食品产业水平。永城市在这方面结合自身特点,先行作了一些探索。
调整优化种植和品质结构。抓好富硒、强筋、弱筋三种优质小麦的种植,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种植和订单农业。
搞好兼并重组。鼓励实力强的企业,兼并重组生产规模小、竞争力弱、技术含量低的小型面粉加工企业组建企业集团,做大做强企业。
加大资金支持。实施“1151+X”工程,即设立1000万元的财政资金奖励,1亿元的永城市中小企业(面粉)专项资金,5000万元的贷款风险资金补偿池,新设立1个担保平台,X是各职能部门政策倾斜。
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引导企业根据不同的用户需求发展特色面粉食品,鼓励企业在上下游产业链上强强联合,向主食加工、方便食品、休闲食品、速冻食品等产业延伸,形成“种植—面粉—面制品”产业链条。
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企业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促进产品创新和品牌建设,尽快推出绿色、健康、多元化产品,逐步淘汰无效供给、低端供给和落后产能。
加强科技攻关,组建面粉食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支持企业建立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推动省内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建立研发中心,开发前景好、附加值高的新产品。
推动商业模式创新,支持面粉食品企业发展“互联网+面粉”的新型商业模式,建立区域性电商销售体系,推广“多品种、小批量、准时化”定制服务生产方式,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开拓市场空间。
——永城市人民政府市长孟庆勇日前谈农业产业化发展探索(本报记者王平整理)
http://www.2888.tv/news/53767.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 辽宁农机合作社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 广西晚稻进入收割期 科技“助力”保丰收增产
- 我国农机产品出口区域集中度提高
- 上半年广东口岸硫磺进口量增价扬
- 尿素市场将延续不温不火态势
- “农机大王”杨由奴斯的发明路
- 2013年农药杀虫剂销售量分析
- 新型肥料成为“减肥增效”关键点
- 江苏东海农机补贴带动农民购买农机2.44亿元
- 套餐肥引领新变革 助力化肥“零增长”
- 市场环境趋好 春耕肥市乐观
- 灌南农机合作社可享50万元贴息贷款
- 首届中国农民合作社理事长大会在京召开
- 广西岑溪市放心农资购销旺
- 北京将建100个绿色防控基地
- 马铃薯变废为宝找到一条增收新途径
- 尿素也有土豪梦
- 青海:新技术引导农药规范使用
- 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去年实现收入475亿元
- 山东自主研发农药生产新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