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农资行情 >> 正文

农业科技撑起中原“大粮仓”


来源:农资1号网      分类:农资行情      时间:2016年5月16日      阅读次数:

立夏已过,丰收在即。5月8日,偃师市健稷粮食产销专业合作社的5000余亩小麦,长势良好。“今年又要丰收啦。”该合作社理事长彭忠海说。而几年前,彭忠海还在为不懂农业技术,费心费力却种不好粮而发愁。我省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以来,通过技术培训和指导,彭忠海掌握了更多的农业科技知识,田间管理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2014年被认定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彭忠海,将学习到的农业技术知识传授给其他农户,他的合作社流转土地面积达到5000亩,农户每年纯收入增加12%以上。

彭忠海和他的健稷粮食产销专业合作社,是我省坚持实施“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战略的一个缩影。

聚力推动协作创新农业科技守护“粮袋子”

2010年,我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启动,依托35家农业教学、科研、推广单位和企业,建成了覆盖小麦、玉米、大宗蔬菜、生猪、肉牛等11类农产品的农业产业技术体系,86名专家、教授围绕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以产业为主线,以产品为单元,在新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贮藏加工流通、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等方面,开展协同攻关研究、技术集成和试验示范。

农业科教资源的有效整合、集聚和协同,有效推动了农业科技的创新。自我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启动以来,累计制定发布地方产业技术标准67套,通过审定主要粮食作物新品种(系)99个,筛选主推优良品种291个,建立种质资源库4个,研发物化技术产品28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励60多项,获得国家专利70项。

科技兴则农业兴,中原“粮仓”正在向科技要效益。小麦产业技术体系育成的“矮抗58”“周麦22”“郑麦366”三个品种,稳居我省小麦品种利用前三位,占全省麦播面积的50%以上,并成为黄淮麦区的重要推广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近3亿亩。

良田良种良法配套,技术成果转化更接“地气”。跟进高标准粮田建设工程的实施,我省累计建立主粮作物示范基地128个,创建高产万亩示范方83个、千亩示范方75个、百亩攻关方184个,创造了多个大面积高产稳产记录。在洛宁县史村开展的“洛旱6号”小麦旱地高产万亩示范方2015年亩产达653.9公斤,创我国旱地小麦单产最高纪录。农民种粮不发愁农技推广做帮手

种粮缺技术?农技推广服务“进村入田”来帮您。作为我省农技推广服务的主阵地,乡镇(区域)农技推广站让农技推广服务“最后一公里”畅通无阻。

目前,全省1031个乡镇(区域)农技推广站已全部投入使用,其中区域站占比达88.3%,每站服务2~4个乡镇、10万~15万亩耕地,并开发应用了“河南省乡镇(区域)农技站综合管理服务信息平台”,为部分乡镇(区域)农技推广站购置触屏式农技推广一体机等信息化设备。

农技推广搭平台,科技服务引进来。我省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促进了农业科研、教育、推广工作有效衔接。多年来,由省农业厅牵头组织全省1.3万名农业科技人员,分包全省4.7万个行政村,连续开展“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科技服务行动,为粮食稳产增产和防灾减灾发挥重要作用。

机制创新添活力,服务效能节节高。我省创新实施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在全省135个县(市、区、场),普遍建立健全了“农业专家+试验示范基地+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农技推广机制。到2015年,全省选聘技术指导员11197人,培育科技示范户8万户,辐射带动农户229万户,建立试验示范基地476个。

为现代农业“造血”精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如彭忠海一样,运用新理念、掌握农业科学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创新创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典型。目前,以服务经营主体需求、支撑产业发展为出发点,我省已形成了以基层农广校为主体,各类公益农业教育、科研、推广机构和农民田间学校为补充的“一主多元”培训体系。

为适应实际需求,精准开展培训,我省分产业、工种、岗位建立了培育对象数据库。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注重针对性、实用性和规范性。适应农业生产规律和农民学习生活特点,科学安排专业和培训内容,分别实施“一点、两线”“全产业链、分段式”“参与式、互动式、实训式”培训。

截至2015年底,全省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11.5万人中,已认定生产经营类新型职业农民资格的1.05万人,通过专业技能鉴定的2500余人。

如今,“彭忠海”式的新型职业农民们也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科技示范户、致富带头人。


http://www.2888.tv/news/53334.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北京正开天力肥业有限公司
相关信息
河南立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供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