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托管打开农民增收大门
产粮大县方城还没从卖粮难的影响中走出来,赵河镇上的种粮大户陈建国却要扩大生产,起因是他要入社。
“粮食价格落的让人受不住,加入这个联合社耕种收都到位,成本降低了不说粮食还打得多。”他说。
陈建国一心想加入的联合社叫赵河镇土地托管服务中心,它把当地的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混搭起来,精简成种植、农机两大专业合作联合社。凡是进社的土地一律享受“保姆式”的全托管,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由于方城县供销社是其大股东,入社后,种子、化肥、农药这些种粮成本的大头一下子便宜10%还多。
一开始,抱着志在必得心态入社的陈建国根本没想到自己会无功而返。打听之下他才明白,进入合作社必须过三道门槛儿,一是土地要达到300亩,二是农机至少有三台,三是必须种小麦和玉米大田作物。陈建国的亩数不达标,无奈之下找农户流转土地,没想到却又吃了一个闭门羹。
“俺愿意托管给他,不想流转,我算了一下账,托管能让俺一年多赚200块钱。”那个农户说。
正是这笔钱让陈建国碰了壁。原来,土地托管和土地流转相比,种什么、种多久不但农民说了算,还要包产量、包费用、包质量,达不到商定的目标要赔付农户,超出部分则由农户和合作社按比例分成。合同按年订,不能增收就换人。
陈建国对此有点儿不适应,但镇上的第一种粮大户刘本庆说,这种方法最大的好处是能够减少种粮的前期投入,“流转的话咱们得先交钱给他们,一下子要1000元,托管是他们先交给咱们托管费,一亩地先交300元,两下一比较,资金压力减少很多。”
几经周折后,土地亩数达标的陈建国终于进了联合社。看到抱团作战明明白白的效益,镇上50多家种粮大户都不愿再‘单打独斗’了,合作社也干脆表了态,只要适度规模经营条件好,达到200亩就能入社。
陈建国如愿当上了“甩手掌柜”,另一边的刘本庆却犯了愁。原来,看到土地托管收入更高,原先几家把土地流转给他的农户不干了,他耕作的土地一下少了将近1000亩。
“既然农户喜欢土地托管,那就托管。”刘本庆说,“咱下功夫把土地经营好,才能让大家信任咱。”
土地托管倒逼着刘本庆提高服务质量,用更高产高效的方法发展现代农业。不过,实行托管后,他的收入一点也没打折扣。仅一个秋种,刘本庆就省去种粮成本十万元,一个秋收,他的农机又额外增收十几万元。
大社托小社,小社托农户,分工协作,利益共享。两种方式的融合发展,在这个小镇上催生了我省第一批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双料种粮大户。不到一年,南阳市就有300万亩土地实行托管,占该市耕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初步估算,仅小麦托管一项,每亩增效就在200元以上。
赵河镇党委书记李沛说,土地还是那块地,变成土地托管,全镇农户增收300多万元;农机还是那些农机,高效调配,效益就提高上百万元。“土地托管是一种更高形式的流转,进一步整合了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生产资料,扩大粮食规模种植面积,提高土地生产效益,最大限度让利于群众。”他说。
赵河镇创新土地托管形式,让农户受益,让种粮大户降低成本,让粮食生产安全。在打开农民增收之门的同时,其创新释放出的新动能,也给我省全面铺开的土地托管带来两个意外收获:入社的高门槛让这个镇的非粮化现象杜绝了;农机合作社的一体化机收让秸秆直接还田,根治了镇上多年的燃烧秸秆“顽疾”。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5月3日《新闻和报纸摘要》播发记者辛如记、赵飞、任磊萍、胡晓辉、李凡,河南台记者周文茹、孙喜增,南阳台记者宋相勋)
http://www.2888.tv/news/53152.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 巴西农业部批准生物杀菌剂tricovarb的使用和销售
- 河南农发行借信贷杠杆支持粮棉油收储
- 未来5年世界农机市场预期增长8%
- 保持清醒坚定 把握正确方向
- 白河:创新“猪沼菜”循环模式 引领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 大豆根部病虫害选什么农药防治好?
- 高效钾矿利用技术改善钾肥依赖进口现状
- 旱改水:农民盼技术指导地方盼国家投入
- “双联”推动甘肃省农民增收增速居全国第五
- 农药使用效果不理想,所谓何因
- 山东流通领域肥料抽检合格率84.3%
- 强产业: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的增值收益
- 尿素产能过剩引国家高度关注
- 广西宾阳加强供销社农资供应工作
- 磷肥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
- 钦州港首季化肥进出口大增
- 美大豆期货温和收高,豆油小幅收涨
- 市场需加大整治车用尿素销售渠道
- 2015打着新型肥料旗号的野蛮生长时代已去
- 农业部冬季种子督查组到四川开展督查调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