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农资行情 >> 正文

农业“川军”在乌干达“画”了一个圈


来源:农资1号网      分类:农资行情      时间:2016年5月4日      阅读次数:

:

4月26日,乌干达首都坎帕拉以北80公里的卢罗韦地区,雨后的骄阳炙烤着湿漉漉的大地,300多公顷新开垦的黑土地,散发着泥土的清香。

当日,“中国—乌干达农业产业园”在此开园。72岁的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亲率副总统塞坎迪、农业部长特瑞斯,共同挥锹,为产业园奠基。

这是四川在海外首个实质性落地的农业园区,更是中国投资人在乌建设的首个以农业为主的现代化产业园。

对万里之外的农业大省四川来说,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农业“川军”由此出海,奔向下一个投资热点:非洲。

A在乌干达“画”了一个圈

这个圈目前有300多公顷,有海南岛般的气候和北大荒般的土质,川人在这片土地上嗅到了“插根扁担就能开花”的商机

达州人李晓华没想到,在肯尼亚批发牛仔裤的他,3年前转战乌干达,从种植3公顷番茄开始,一路增至20多公顷,闻名当地。他更没想到,单打独斗正改为集团作战。自己的番茄地有望纳入中乌农业产业园的版图。而拓荒主力,正是农业“川军”。

目前,作为派驻园区执行方——四川友豪恒远农业开发公司的专家组长吴志平已和同伴开垦出280公顷耕地,13公顷养鸡场、20公顷住房和大米加工厂平整完毕,一条长9.6公里、宽8米的泄洪灌溉渠已开好——这意味着,园区核心区初具雏形。眼下,他正忙着水稻育种,先试种33公顷,4个月后若效果好就全部上马。

“应该毫无悬念。”底气来自乌干达得天独厚的农业禀赋,从“高原水乡”的美称和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眼里的“非洲明珠”,可窥一斑。“简直就是海南岛的气候+北大荒的土质。”唐高民常感觉到,在那里,抓一把泥土就是抓一把粮食。他曾赴尼日利亚、莫桑比克、埃塞俄比亚执行“南南合作”,熟稔非洲,如今已是中乌农业产业园办公室负责人。

在他看来,乌干达乃至非洲仍是刀耕火种农业。农民在水稻抽穗才移栽,随便那么一插,继而执行“三不政策”:不施药、不施肥、不除草。唐高民有个“根本没人信”的故事:他在非洲种的9株番茄,产量跟当地农民约700株的差不多。“让我们搞农业的看得心痛。”他表示,也正因如此,让川人看到了机遇。

不仅是自然禀赋。李晓华曾靠3.3公顷番茄在40多天里就赚了2万元,除了“插根扁担就能开花”的土地,还有低廉的成本和广阔的市场。

唐高民曾围绕园区主打的水稻、鸡蛋、牛肉、棉花等产品进行调查——乌干达稻谷1.8元一公斤,国内约2.7元;鸡蛋零售1元一枚,成本仅0.2元多;牛肉18元一公斤,海运回国内20元,而国内是50元;棉花从非洲运至上海一吨8500元,国内是1.3万元至1.6万元。

“非洲需求与日俱增,中国市场也很广阔,尤其是乌干达与欧美间无贸易限制,将这里产出的农产品卖向世界,前景可期。”唐高民表示。

牛刀小试。友豪恒远旗下的种衍乌干达公司运行至今不到一年,蔬菜类种子已占领乌干达13%的市场。连当地经营几十年的印巴同行也好奇买回去研究:中国人咋一来就卖得那么好,价格还那么高?

B不是只种地的圈

这是布局农业全球产业链的战略之举。借助“南南合作”,川企抱团出发,在此打造集农作物种植、畜牧养殖、农畜产品加工、农产品贸易、电商物流为中心的一体化核心园区

唐高民在成都的办公室门口有块牌子——中乌农业产业园办公室。

他是省农业厅派驻科虹集团助推中乌合作项目的协调员,编制和薪资却在南充农业局。不管是他,还是吴志平,都有个共同身份——“南南合作”专家。这些既有技术,又了解非洲的专家,成为四川农业“走出去”的一线主力。

中乌农业产业园的落地,也正是“南南合作”结的果。“南南合作”是指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技术合作。四川21世纪初便参与中非项目。2012年起,农业部安排四川以“一省包一国”的形式实施中国—乌干达农业“南南合作”项目。“杂交稻和小米示范产量都是当地4倍,受农民热捧,总统也亲自接见专家组。”吴志平介绍。

但资金援助和技术合作不是终点。

近年,中国加快农业“走出去”,布局全球产业链。2015年底中非合作论坛约堡峰会上,加强中非农业领域合作被列为中非十大合作计划之一。省农业厅也及早谋划借“南南合作”的“船”搭四川农企出海。

省农业厅国际合作处处长蔡军军清楚记得,近3年,农业厅领导4次率企业赴乌考察对接。而乌干达副总统等也多次来川“串门”。“专家探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将万里之遥变成零距离。”蔡军军说,四川探索还被农业部和联合国粮农组织誉为“南南合作”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今年1月12日,中乌“南南合作”二期正式启动,16名四川农业专家再赴乌干达,其中3名专家专门被派驻园区助推发展。

四川科虹集团老总罗恒正是通过“南南合作”专家老乡获悉省上“良苦用心”。搞建筑出身的他随省农业厅代表团赴乌考察,建园计划就此形成。“乌干达农业滞后,工业空白太多,川人必须抱团,全产业链出海,土里淘金。”罗恒有了思路。越洋万里大把撒钱种田,更不能拍脑袋做事。罗恒在乌干达一共选了11块土地,拿回来全方位评估。

2015年,几经周折,科虹集团与种衍种业、鑫融投资、惠龙机械等6家“川字号”农企在国内注册友豪恒远农业公司,然后以其名义在乌注册科虹乌干达实业发展公司,成立实业、养殖、种子3家分公司,“既主体抱团,又兼顾各企业利益。”蔡军军介绍。

2015年12月12日,16个大型集装箱农业机械从上海港出发,如今正驰骋在园区,成为当地一道风景。而投资6000万元建设的乌干达最大的现代化养鸡场项目也已启动。园区已经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等重视,上升至中乌合作的国家层面。

“如今,已在乌投资9000多万元人民币,总投资将达2.2亿美元。”罗恒介绍,将打造集农作物种植、畜牧养殖、农畜产品加工、农产品贸易、电商物流为中心的一体化核心园区。

C不是封闭的圈

这是一个国际化、开放式的大园区和大平台,希望借此吸引四川乃至全国的农人或企业共同在非洲“掘金”

“绝不能像孙猴子划圈圈那样封闭自己。”在罗恒的发展图景中,园区定位于国际化、开放式的大园区、大平台。不仅是市场,产业带动也应是世界性的,必须向园区外及周边国辐射。

“说实话,核心区4000多亩才能收多少?主要是试验示范。”唐高民表示,因此园区有个“451工程”——核心区280公顷(4200亩),带动3.3万公顷(50万亩),辐射6.6万公顷(100万亩),大部分资金将投到核心区以外。

以多年经验判断,唐高民表示,种地绝不能仅靠四川人,必须跟当地人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才可持续。

友豪恒远的大米加工就准备以收购或并股方式,与当地大米加工厂联合经营,今后,一些市场渠道都可以适当放给当地。

唐高民也坦承,因耕作习惯等问题,带动当地人参与难度很大。因此,园区考虑以给土地、包收购的方式,吸引四川乃至全国的农人或企业共同在非洲“掘金”。把李晓华的农场纳入园区,正是初步计划。

尽管刚开园,洼地效应已经显现。4月26日,吉峰农机找到科虹,准备在园区筹建一座农机展示展销中心。而成都杰夫农牧公司老总曾正清4月28日晚登上赴乌飞机,“准备搞个饲料厂,这也是产业链一环。”

光友粉丝也来了,对搞木薯粉丝很感兴趣;中英非的玉米加工项目也有意落户园区;中非减贫基金、中非基金也在对接……

不仅是种地、养鸡。江油已有一家公司在当地租下2000公顷地,准备投资10多亿元建生物质能源电厂,准备5月谈合作。

开放的视野在筹划之初便已奠定。最初,友豪恒远拟注册为农牧公司,但罗恒征求当地律师后,放弃了“农牧”,改为“实业”,“就是为留一手。农业只是先遣队,通过平台树立品牌、建立人脉,带动其他相关产业越洋发展。”

蔡军军认为,这种借农业技术、产品合作,向农业全产业链合作延伸,继而带动其他产业全方位“走出去”的模式,值得借鉴。

唐高民还在筹划一个更长远的计划:两国两园区——把乌干达农民和企业引到四川,建立非洲农业产业园,“让四川人真正了解非洲,让川非合作不断走向深入。”

链接

乌干达,位于非洲东部,是地跨赤道的内陆国。总面积24.15万平方公里,全境大部位于东非高原,多湖,平均海拔1000米~1200米,有“高原水乡”之称。年平均气温为22.3℃。

乌干达全国总人口3758万(乌干达统计局2013年数据),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基础薄弱,结构单一。农业是乌干达吸纳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但生产力落后,需引进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以提高产量和生产效率。

乌干达官方语言为英语和斯瓦希里语,通用卢干达语等地方语言。从成都赴乌干达,可先飞卡塔尔的多哈,再转机到乌干达首都坎帕拉的恩德培国际机场。


http://www.2888.tv/news/53120.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北京正开天力肥业有限公司
相关信息
河南立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供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