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会成为第二个“大豆” 吗?
玉米价格下降后,农民收入和国家粮食安全成为了重要的因素,玉米价补分离后,新的机制如何建立,我们的老百姓收益如何得到保障呢?
“上游注水过高,下游产业就没法发展了。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对整个产业链是利好消息。”北京工商大学经济系主任倪国华分析说,玉米价格长期处于世界“高地”,扭曲了包括玉米加工、生猪产业等市场,也对居民消费物价指数造成影响。
通过市场化改革把整个玉米产业链搞活之后,既扩大社会整体需求,还会把一部分不具备竞争优势的生产者挤出去,让真正有优势的种植户留在市场中,这有利于提升玉米产业的竞争力。
在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看来,改革的重要目标是形成玉米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通过市场机制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他估计,玉米种植面积的缩减情况,将会在2016年玉米季之后形成一个比较明确的趋势。
然而,玉米价格下降,对农民收入和国家粮食安全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东北玉米跟着国际市场价格走,玉米价格可能要降到0.7-0.8元的区间。”李国祥预测,在这种情况下玉米种植户难免要承受一部分损失。“玉米价格还得往下走。”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王秀东也持相同的判断。
“重要的是,要给农民一个出口,让农民有更多选择。”李国祥提醒说,不种玉米之后种什么,要有充分考虑。同时也要防止国际价格波动、低温自然灾害等多重波动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冲击。
而对于补贴的发放,李国祥特别强调,补贴的金额要让农民种粮不吃亏,种粮积极性不受打击。补贴发放方式必须认真考虑,这里面有很多复杂因素。“财政补贴的资金只能以承包地登记面积为依据进行补贴,但实际情况是,很多地方的实际种植面积远远超过登记面积,据东北某地反映,个别地方实际种植面积可能比登记面积超出40%.”李国祥说,种粮大户的土地是流转来的,有土地的不种粮,种粮的没土地,补谁不补谁,这是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现实难题,要避免补贴发放引发矛盾。
关于补贴方式上,倪国华也指出,按面积补存在开荒地、测不准等现实问题;按产量补又难以避免出现“转圈粮”的问题;而直接按照粮食直补的方式,虽然易操作,但是在保障种粮积极性上可能出现偏差。他提出,要综合考虑各种补贴方式的优劣,既要防止财政走入“烧钱的悖论”,也要防止价格巨幅波动导致农民的更大损失。
“补贴太低,起不到保障农民利益的目的;补贴太高,又会成为国家财政包袱。”玉米不能成为第二个“大豆”!在王秀东看来,玉米新政之后,仍需要一揽子的配套政策措施。
“政策要有弹性,要充分考虑到东北农业生产的现实情况。东北大部分农机都是跟玉米配套的,种其他作物相关社会化服务跟不上来,农民短时间内是绕不过这个弯的。”王秀东说,对于这一问题,必须采取综合手段,不能只看到改革的必要,而看不到现实困境。
王秀东建议,要以种植合理成本作为补贴标准,尽量保证农民种粮不亏。最好是把出路想在前面,把各种困难都考虑进去。
以上的信息就是今天分享的农业新闻资讯,希望文章中的信息对大家有帮助哦!请继续锁定我们招商网新闻资讯。
http://www.2888.tv/news/53076.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 出口带动及检修支撑 多地尿素小幅回升
- 广西昭平:全力保障“两会”期间农机安全生产
- 黑龙江八五〇农场“体检”农机促春耕
- 天津市杨柳青镇农民讲究“科技种植”
- 秸秆还田1.125亿补贴187万农民受益
- 尿素行业积极因素开始显现
- [农药]植保专家建议对环保型农药给补贴
- 农资网点既卖产品又教技术
- 磷矿:还有多少资源可以利用
- 除草剂酷瑞能试验示范
- 甘肃省金塔县:开展瓜菜种子田间质量检验工作
- 仙田种业在太湖县召开棉花良种推介会
- 溆浦县雪峰山下的富民黄花菜
- 全省农业电商发展现场会在三门峡市召开
- 鄂粮再跨500亿斤大关
- 化肥包装骗术大揭秘
- 化肥加农药,效果双效合一
- 山东新泰抓好蔬菜种子检疫工作 确保秋季用种安全
- 天然气紧缺尿素企业开工率再降
- 黑龙江农民备耕忙 今春要让土地吃上“营养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