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众作物”育种大作为
种子的培育不比化学、农药来的快,一个新种子的诞生要经过漫长的时间等待,才能出一颗优质种子,而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繁育的种子不能仅仅只是繁育小麦麦、玉米等大田类种子产品,还要注意小众作为种子的研发才行。
选育一个农作物新品种需要多长时间?老一代育种家会说:十年育一种。此话不假,传统生物育种技术就算依靠南繁加代,也需要花费十年八年的时间才能选育出一个称心的品种。
这个问题对于新一代育种家而言似乎要相对轻松一些,依靠分子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纳米技术等高科技手段,筛选过程的人力、物力、时间消耗大大减少,三五年时间改进品种或培育一个新品种已经成为现实。
然而南繁加代也好,生物技术也罢,这些加快育种速度的手段绝大多数都被用在大田粮食作物、油料作物和广泛食用的大众蔬菜作物等种植面积大、需求量大的作物品种上了。至于“小众作物”,如水果、中药材、区域性强的蔬菜、花卉等,其育种仍然只能依靠传统育种方式进行,甚至有些作物由于种植条件的限制根本无法进行南繁加代。
网络上曾经盛传一则谣言:“紫薯是转基因农作物”。笔者曾为此咨询过甘薯类育种家,他们不无遗憾地讲,我国甘薯类作物育种还根本没有走进基因时代,现在仍然在使用传统育种技术。转基因对于紫薯育种而言太“难”了。
很多果树育种者并不是高校或科研院所的大专家,只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他们在生产种植中遇到困难,解决困难,从而一步步培育出了许多优秀品种。我们要为这些“土专家”喝彩,更要扭转他们的育种现状。高科技、大项目不能对“小众作物”视而不见。
国家目前不断加大对种业支持力度,尤其在提升民族种业育种创新能力上,战略导向和政策制定越来越明确。然而,这些科研投入、资金支持和扶持政策绝大多数都是针对主要粮食作物、油料作物和大众蔬菜而言的,对于那些“小众作物”育种的支持少之又少。
“小众”不代表没人吃,“小众”更不代表没用,“大众”“小众”作物育种齐头并进才能让国民吃饱又吃好。
http://www.2888.tv/news/50575.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 云南磷肥企业盼“松绑”
- iarc称草甘膦可能致癌 行业团体强烈反对
- 2012年大白菜价格1月13日最新报价
- 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的区别
- 福建福清抽检水产养殖育苗场 未发现违规生产
- 观点碰撞:肥料单品牌还是多品牌
- 密云工商开展种子市场专项检查(图)
- 陕西渭南市临渭区小麦秋播科学巧施肥
- 西藏:农牧业产业化实现良好发展
- 重庆黔江供销社送肥料助蚕农
- 德惠市将进一步加大对种子市场的管理力度
- 氯化钾市场交投清淡 贸易商货紧继续挺价
- 宿迁开设农机“三大课堂”满足机手对新技术需求
- 大同市加快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 恢复农业生产 湘潭市岳塘区霞城街道赈灾蔬菜种子发放到位
- 河南黄河滩区启动搬迁扶贫 搬出穷窝拔“穷根”
- 养猪贷款难亟待政府创新
- 化肥行业形式岌岌可危
- 一线品牌化肥“腹背受敌” 行业困局该如何破解?
- 平衡施用肥料可以解决花生烂果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