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农资行情 >> 正文

新型职业农机手咋培育?


来源:农资1号网      分类:农资行情      时间:2015年12月20日      阅读次数:

如今的“三夏”、“三秋”大忙季节,随风起伏的麦浪稻海中,难见挥汗如雨的农民,往来穿梭的更多是坐在联合收割机驾驶室里的农机手。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手段已进入以机械化作业为主的新时代,农机手的素质直接决定了农机作业的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的质量。而在不少地区,农机驾驶人员50岁以上的超过70%,熟练机手紧缺,农机手的整体素质还不够高。因此,培养高素质的农机手队伍迫在眉睫。

近年国家不断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各地农机管理部门和培训机构多方协调沟通,争取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获证奖补”、农机化培训专项等多种政策资金扶持,有效推动了农机手培训的开展。农业部已连续7年在全国开展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年均培训农机实用人才达400万人次。但从地方层面看,农机手培训缺少明确的专项资金,只能靠各地农机部门“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这也是造成了农机手培训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因素。建议国家增加对农机手培训的公共财政投入力度,使其紧跟农业经营方式转变步伐,全面提高农机手服务“三农”的能力。

为吸引更多农机手主动参加,进一步提高培训的实用性,田间操作、多部门联动、政企联动等培训方式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也受到了农机手的欢迎。如农业部系统通过“政企联动”举办农机维修高级技能培训班和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培训班,带动了农机修理工和农机合作社经理人两类人员素质的快速提升。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针对农机手的培训内容还比较单一,大多以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和农机修理工为主,还不能满足全面全程机械化的要求。此外,受多种原因限制,目前的培训较少考虑参训农机手的差异,特别是他们的文化基础、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培训的针对性、系统性还不够强。另有不少机手反映,现在的培训更多偏向理论知识,如果多结合实践操作,效果会进一步提升。

在提高对农机手的教育培训能力方面,各地农机化系统采取多种方法着力改善培训机构的基础设施、教学设备、师资队伍等。如陕西省农机局每年选择10所农机化学校及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年度投资200万元,用于县级培训机构购买设备,改扩建培训场地,年增加培训500人次以上。但早在十多年前,我国针对农机手的培养体系曾较健全,各类农业大学中设有农机化乃至农机维修专业;全国300多所省市级农业中专校中1/3是农机化中专校;各县农机部门均设有农机成人培训班。而随着国家教育机构改革,这些农机化培训机构大为弱化。截至2014年底,全国农机化教育培训机构总量较2003年下降了20%,机构人员较2003年减少了9000多人。未来一段时间,“谁来培训农机手”问题不容忽视。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同样需要一大批具有科学文化素养、掌握现代农业技能、具备先进经营理念的新型职业农民,而5400万农机手就是这支队伍的核心力量。他们不仅是先进农业机械的操作者,更将是现代农业技术的运用者、示范者和传播者!


http://www.2888.tv/news/50514.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北京正开天力肥业有限公司
相关信息
河南立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供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