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农资行情 >> 正文

“十二连增”话期盼(三)


来源:农资1号网      分类:农资行情      时间:2015年12月18日      阅读次数:

种粮大户:融资贷款不“卡壳”

鹤壁农民唐全合,是“全国种粮售粮大户”“全国十佳农民”。目前,老唐共流转田地1000多亩、托管9000多亩,一年种出来的粮食,足够10万人吃一年。

今年老唐经营的一万多亩地块玉米再获丰收,亩均产量达到860公斤。但与往年相比,粮价下跌三成左右,好像一盆冷水浇在他头上,凉了丰收的喜悦。“收获早的玉米,以每斤0.89元的价格卖了100多万斤。家里还存有40多万斤,价格太低舍不得卖,等等再说。”12月8日,老唐无奈地说。

院内挂满了玉米棒子,今年麦收后刚启用的一栋仓库内,也堆满了玉米,看着家里还没出手的玉米,老唐满面愁容。这些天,他在心中谋划着明年的发展方向。老唐说:“流转土地种粮风险太大,恶劣天气、粮食降价、地租上涨等因素,都会挤压利润空间。好年景时落到兜里没几个钱,遇到不好的年份,就赔的‘伤筋动骨’。”

这两年几家种业公司在鹤壁大规模流转土地,搞种子试验田,建育种基地,把每亩土地流转价格提升到1400元,给老唐造成很大的压力。“这么高的价格,靠种粮根本不划算。”老唐今年计划不再流转土地,利用家里的农机、烘干机、植保机等农机设备,扩大土地托管面积,为种粮大户和农民提供全套种粮服务。

“明年准备再建一座仓库,收购托管农户的粮食,用烘干机烘干后集中存放。”老唐解释说,这样既能防止农民存放不当、导致粮食发霉变质。也有应对市场波动的回旋余地,能减少损失。

说起对种粮的期盼,老唐希望国家出台更多好政策,帮忙解决资金的难题。“现在最头疼的事就是融资。”老唐说,打算购置些大型农机,扩大土地种植规模,但很难贷到款。以前鹤壁市开过银企对接会,想让银行贷点款给合作社,谈得倒是挺顺利,最后还是卡在抵押物上,不了了之。

不仅老唐,很多种粮大户反映,贷款难依然是发展的瓶颈。“中央提出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希望能尽快推进有关政策落地,让更多的项目、资金向种粮大户倾斜,让我们种粮少点儿后顾之忧。”老唐满脸期盼地说。(记者 卢松)

新型职业农民:搭乘智慧农业快车

未来谁来种地?这个问题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担忧。互联网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将为破解这一困局提供新的契机。

杜卫远,商水县舒庄乡发达高产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一个典型的新型职业农民。目前,杜卫远的合作社流转土地3700亩,托管土地1.4万亩,购买深松机、收割机等大、中、小型机械20部(台),建设大型粮仓3座,发展社员460户,还成立了机防队、机收队。杜卫远所托管的土地都种植小麦原种,社员每斤小麦比市场价高出0.15元,亩均增收160元。

最近两年,物联网技术平台的运用,让杜卫远的农业生产实现了由土到洋的华丽嬗变。省农科院在杜卫远托管的农田里建设了作物生长远程感知系统,通过设置在农田里的各种感知终端,可实时监测温度、墒情等情况。12月7日,杜卫远告诉记者,现在想了解墒情,不用再下地挖土了,坐在家里看看手机就行。田里有了病害,还能通过田里的摄像头远程请教专家。

杜卫远说,搭乘智慧农业快车,今后种地将不再是脏累差的工作,而会变得越来越简单、

舒服,收益也会不断提高,体面高端的“新农人”职业一定会受到追捧。

谈起对未来农业的期盼和展望,杜卫远快人快语,“要说期盼很简单,就三句话:一盼解决农民贷款难,二盼粮价恢复到从前,三盼补贴秸秆防污染。”

杜卫远的合作社日常流动资金600多万元,粮食收购季节需要1500多万元,而今年他只以私人身份贷款50万元,这对合作社来说杯水车薪。期盼政府和金融机构真正把政策性资金、贴息贷款、无息贷款发放到急需的农户和合作社手中。

今年秋天玉米丰收,但随之而来的低迷价格让农民伤透了心。往年种粮食还能挣钱,今年虽说没怎么赔钱,但也没有赚钱。“没赚钱,就等于瞎忙了一年。”杜卫远说,真心盼望政府多施援手,让粮价早日挺上来,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农田秸秆处理是个大难题,听说有地方政府补贴农民30元,补贴合作社30元,让秸秆得到有效利用,从根子上解决

焚烧秸秆污染环境的问题。希望咱省也能有所探索和推广。”杜卫远说。(记者 高长岭)


http://www.2888.tv/news/50336.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北京正开天力肥业有限公司
相关信息
河南立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供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