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农资行情 >> 正文

河南: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正当时


来源:农资1号网      分类:农资行情      时间:2015年11月26日      阅读次数:

河南省是传统产业大省,但“大而不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传统支柱产业如何谋求新突破、新发展?“十二五”期间,我省坚持以质取胜方针,积极实施创新驱动、质量提升、品牌发展战略,综合运用技术改造、质量提升、兼并重组、管理创新、经营创新、淘汰落后等多种手段,对传统产业进行脱胎换骨式的改造升级,促其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统计显示,目前,我省已提前完成“十二五”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93.7%,农产品检测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合格率为96.3%,受监工程主体结构合格率、竣工验收工程合格率、新开工工程节能标准执行率以及建设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均为100%,全省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明显提升。

创新驱动,让传统产业插上翅膀

11月3日,上海,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重型磨机换衬板智能机器人、履带式机器人、灾区侦测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巡检机器人、管道机器人,以及互联网咖啡机器人、自然光苹果分拣机器人等集中亮相,成为展会追捧的“明星”。中信重工负责人在会上宣布,中信重工将建立中国井下矿山和露天矿山的综合智能控制系统,携手国内外客户打造“无人矿山”和“智慧矿山”。

敢于与国际巨头同台竞技,发出中国民族工业的最强音,中信重工的自信得益于加快融入现代技术和新的工业浪潮,形成了难以复制的复合竞争优势。据介绍,中信重工目前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互联网+”,即“核心制造+变频传动+智能控制+成套服务”,推动企业成功实现了向高新技术企业、成套服务商、国际化企业的战略转型。

以技术创新推动产品质量性能跨越性进步,逐步形成以技术、标准、品牌、服务为核心的质量新优势,加快从制造到创造的转变,是我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法宝。

“十二五”期间,我省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完善产学研技术联盟创新机制,加强高校、技术研发中心与企业深度融合,打造了一大批特色鲜明、发展强劲的创新基地和思维超前、水平一流的技术创新人才;加强技术标准创新,将我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转化为先进标准,引领产业高端发展;加强技术平台建设,以国家质检中心郑州综合基地为龙头,在产业集聚区高水平建设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家用电器等一批国家质检中心,打造中原经济区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技术服务平台,为技术创新和高端制造提供可靠技术保障;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突破了高度信息化、自动化等产业关键技术瓶颈,努力打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有力提升了科技对经济增长的支撑能力,为我省传统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提升质量,让河南制造强筋壮骨

我省是纺织服装大省,但还不是纺织服装强省。11月13日上午,安阳市中原宾馆,来自安阳市9大产业聚集区近500家服装生产企业的代表济济一堂,听取国家棉花及纺织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总工程师赵冬兵关于服装产品国标等内容的授课。本月初以来,以打造河南“纺织服装强省”为目标,省纤维检验局联合省纺织、服装、家纺三个行业协会,在全省开展纺织产品质量提升行动,致力于通过8个月的努力,使全省30%的大型纺织服装企业产品质量水平稳中有升,40%的中型企业产品质量明显提高,50%的小型企业质量意识明显增强。

推动纺织服装产品质量提升仅仅是我省提升产品质量、建设质量强省的一个侧面。“十二五”期间,我省坚持把质量立省、质量强省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坚持“以质取胜”的发展理念,促进产品质量由符合性向适用性、高可靠性转型,推动传统产业以质量求生存,靠质量求发展,实现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

具体实施中,我省积极运用六西格玛、精益制造、工业4.0等先进管理技术,努力优化生产工艺流程,更新生产设备,在汽车、机床、工程机械、特种设备等我省重点行业深入开展质量提升活动;围绕人民群众的衣食住用行等各个方面,开展儿童用品、厨房用具、纺织服装等10类重点产品质量提升行动,开展民生产品执法打假和专项整治行动,切实提升消费品质量,优化消费环境;综合运用承接转移、技术改造、标准创新等手段,加快冶金、建材、化工和轻纺等产业为代表的传统支柱产业初级加工环节集约化、绿色化改造,扩大产业链中高端产品规模。我省传统制造业正逐步实现由低端到高端、由中端到终端的转型升级。

质量进步带来效益提升。今年前三季度,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食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汽车制造业10个行业成为支撑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其增加值合计增长11.9%,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69.5%,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5.9个百分点。

集聚重组,让河南品牌做大做强

现代经济的竞争,说到底是品牌的竞争。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培养一批市场影响力较强、在全国乃至全球叫得响的知名品牌。为此,我省通过兼并重组、产业集聚、品牌培育等多种方式,推动河南产品向河南品牌转变。

在产品品牌培育上,“十二五”期间,我省通过自主创新、品牌经营、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等手段,大力加强自主品牌培育,在装备制造、食品等优势制造业领域打造了中信重工、许继电气、双汇、三全等一大批国际知名品牌。仅2014年,我省就培育中国质量奖提名奖2个,评定市长、县(区)长质量奖75个,培育认定河南省名牌产品336个,培育驰名商标25件,新增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8个,培育河南老字号18家。

在企业品牌拓展上,我省力推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继2008年5家企业重组为河南煤化集团后,2013年,河南煤化集团再次兼并义煤集团,组建新的河南能源化工集团,进一步优化了资源配置,提升了市场竞争力,企业连年荣登世界五百强排行榜。此外,双汇收购美国史密斯菲尔德公司和西班牙肉制品巨头康博菲尔食品集团股份,南阳国宇整体并购欧洲最大动臂塔机制造商威尔伯特集团,森源电气收购北京东标电气55%的股权……近年来,通过兼并重组和跨国并购,我省传统产业众多“小舢板”升级成“大舰队”,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在产业集群品牌塑造上,我省坚持以品牌带动产品集聚、产业集聚,推动产业集群结构调整优化,产业集聚区里,“聚变”的故事一个比一个精彩,知名品牌示范区不断涌现。目前,我省正围绕13个重点产业,打造一批“百千万”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全省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格局初步形成。今年前三季度,全省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81.9%,同比提高14.2个百分点。产业集聚区已经成为河南经济转型升级和对外开放的一大品牌。

产业的转型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据介绍,“十三五”期间,我省将把加快新旧产业接续作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发展;加快推进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化工、金属深加工、煤炭等重大专项,推动生物资源与终端消费品、化石资源与终端消费品、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产业链“三个对接”。伴随着质量强省进程的不断加快,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能力的增强和科学发展载体的完善,我省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专家点评

推动“三个转变”实现提质增效

□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李智民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考察时强调,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三个转变”的重要论述,是我们推进经济提质增效、建设质量强国的行动纲领,也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法宝。

我省是传统工业大省,煤炭、有色、钢铁、化工等能源原材料产业占我省规模以上工业的“半壁江山”,不仅经济结构欠佳,发展方式更显粗放。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绕不过去的重大课题。这其中,质量作为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劳动者素质等因素的综合集成,可以说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要素和关键环节。党的十八大提出,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也都与质量息息相关。在当前稳增长、调结构的过程中,质量更成为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的重要驱动力量。从微观层面而言,质量是产品走向世界的通行证,是向管理要效益的最佳途径,是企业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从宏观层面来看,坚持以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经济社会发展推向质量时代,更是我们主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必然选择。

就我省而言,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三个转变”,加快建设质量强省。要进一步强化全社会质量意识,加快构建质量共治格局;要深入开展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等质量提升行动,促进全省整体质量水平提升;要狠抓标准引领和品牌带动,提升标准话语权,打造河南品牌方阵,加快形成我省以技术、标准、品牌、服务为核心的质量新优势;要下大力气夯实质量基础,建立健全计量支撑、技术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四大体系,为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http://www.2888.tv/news/49639.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北京正开天力肥业有限公司
相关信息
河南立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供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