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无人机推开农药精准定制“一扇门”
关键词:农药
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土地流转已成为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重要举措。在生产实践中,当病虫害大面积暴发时,规模化防治成为切实的“难事”和“障碍”。近年来,我国农用植保无人机领域的研发和推广力度逐年加大,在取得显着成绩的同时仍然存在诸多不足。记者从10月24日“现代植保药械与农药减量使用技术研讨会”上了解到,植保无人机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规范标准以及未来行业发展重点等方面成为我国农药行业关注的焦点问题。
植保无人机大放异彩
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农药生产、使用大国。农药作为特殊的农资产品,必须通过植保机械进行喷洒使用。高效利用是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首要任务,而在选对药的基础上要想达到高效必须要通过适当的设备进行输送。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农药与药械处推广研究员邵振润表示,“基于我国国情,目前植保器械的使用缺乏专业指导以及科普培训,使用不当容易造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如何达到农业部提出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如何在对症下药的基础上提高农药的利用率、如何将农药精准地喷洒到作物上成为当下应该深度思考的问题。”邵振润强调,各农药生产企业在创新研发新型农药产品的基础上,更应重点关注农药植保器械的更新进程,二者应紧密结合,协同发展。植保无人机的出现将标志着农业2.0时代已经过去,以高功效装备和大数据应用为标准的农业3.0时代正在到来。为此,中国农业急需一套新的服务体系与之配套。
据了解,植保无人机在我国快速发展原因源于我国“水稻全程机械化”“加快植保机械研发”等发展战略。植保无人机近几年在我国发展很快,从2002年开始,我国通用航空作业飞行量呈直线型增长,水稻、玉米、果树等作物范围广泛。中国农业大学植保机械与施药技术中心主任何雄奎介绍,在世界范围内,无人机发展最好的国家是日本,具有较为完善的服务体系以及售后服务。使用成本费用大概为160元 /亩,市场占有率高,达到60%以上;其次是美国,主要采用有人驾驶固定翼飞机,年喷雾面积高达3200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50%,全美65%的化学农药采用飞机作业完成喷洒。
“2013年中国农大承担农业部‘植保工程专项’,并对植保无人机的施药技术进行优化与评价。目前,中国农业大学正在针对单旋翼无人机,研究与其配套的液力式雾化喷雾系统、超低量雾化喷头、超低量离心雾化喷头、无人机静电喷雾系统、专用防飘防蒸发制剂等领域进行研究,希望进一步优化农用航空设备,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何雄奎说。
植保无人机多方面需完善
无人植保直升机喷雾设备的研究与应用,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近几年来,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开展无人植保直升机的研发和应用。在机型逐渐丰富、应用范围广、推广速度快、技术研究越来越深入的背景下,植保无人机在安全性、稳定性以及行业标准的制定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
“近3年,无人机生产企业迅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在农业领域形成产品销售的企业有100多家。农业市场对无人机需求旺盛,加上政府推动,一些农药生产企业、服务组织、合作社都纷纷涉足农用无人机领域。”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主任薛新宇说。她强调,目前整个行业还有许多技术难点需要攻克,在政府补贴、产品鉴定、安全事故处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一方面,在农业用无人机方面,已完成农业行业标准农用遥控飞行植保机安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但我国尚未发布行业标准;另一方面,农业生产面临诸多问题。一是旋转翼容易造成人员伤害;二是电池、燃油意外起火;三是高浓度药液引起的人员中毒;四是超出限定作业区域。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究员陈小兵也认为,“第一,植保无人机无配套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造成企业无标生产、无序使用、飞控手不专业,对植保器械以及施药作业不清楚,造成不必要的安全事故。第二,国产发动机可靠性差。第三,植保无人机配套使用的锂电池大多数无标识,持续放电时间短,使用成本高。第四,整机的可靠性差。第五,整体作业性能有待提高。大部分企业的产品是无人机和喷雾设备的简单拼凑,导致目前施药状况不理想。第六,无人机操控系统难度高。”
安全有序是未来发展主基调
据了解,我国农用航空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截至2010年底,我国农业航空年处理耕地面积约占总耕地面积的1.70%。未来三个“五年计划”,该比例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2%以上,即到2020年(产业准备期)可达10%,2025年(产业发展期)达到20%,2030年(产业成熟区)达到30%。
江苏省农机局副局长王翠章表示,现代农用植保无人机发展首先应该围绕“有序、健康、安全、创新”为核心。所谓有序发展,顾名思义要制定行业内的“游戏”规则,无规则不成方圆。目前,农用航空协会正在征求各方意见,制定一系列的标准,包括产品安全标准、作业标准、施药标准、管理规范等。在有序和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必须达到国家要求的安全性。安全发展的前提一定是基于航空植保产品的质量之上,产品质量提高了,才能保证安全性。有了产品、规则后,航空植保技术更需要进行不断创新、完善。其次,航空植保领域要想持续发展还要遵循一个总的方针,“人、机、药、管”紧密结合。即农机和农艺的结合,有好枪、充足的弹药还有要优秀的“持枪者”,才能促进行业有序、健康、安全、创新发展。最终实现“效率高、效果好、效益最大化”的总目标。
“我国农业航空发展应因地制宜,走‘多机型、多作业方式并举’ 的道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机型。一是多机型多作业方式并举,提高航空植保作业的适应性。例如,东北、新疆等大面积、大农垦地区,宜采用有人驾驶固定翼飞机作业;而在南方丘陵、地形比较复杂的地区,宜采用小型农用无人机,以此提高中国植保航空作业适应性。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加强配套核心科学技术的攻关。”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兰玉彬强调。
植保无人机的出现改变了我国的农药防治现状,引起植保系统的广泛关注。江苏省植保站站长田子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确保植保无人机的规范有序发展,江苏省植保站多次开展了调研走访行动,从“人、机、药、天、地、害”六个方面进行考察。走访发展,目前应从三方面进行关注和培育,一是提高植保无人机在基层农户心中的认知度,这需要开展大量的科普宣传工作。二是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研发以及为农服务能力。三是加强专业操作手的培训监管。无专业操作手,做再多宣传调研工作都是无用功。他强调,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植保飞机,都要从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三个方面引起重视。
事实证明,在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时代背景下,一批勇于创新的农机企业正在路上竭力摸索。无锡汉和航空技术有限公司在单旋翼的农用航空领域起步最早,随着研发成果的不断创新,汉和逐渐成为航空植保领域的佼佼者。无锡汉和航空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向东介绍,汉和在商业模式创新的基础上成立“7S店”。“7S店”是汉和在全国范围内组建的集无人机销售、售后服务、零配件供应、订单信息反馈、飞手培训、展示表演、农作物解决方案为一体的合资公司,并且具备作业订单处理分配、植保产品供应、大数据采集分析等能力。根据汉和战略规划,将在全国布局70-100家“7S店”,共建大数据信息服务平台,打造全国领先的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无锡汉和航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建文也表示,无锡的农业现代化程度很高,更需要具有规模化的农机设备供应团队带领,所以汉和将持续研发让农户满意的航空植保设备,努力达到不让农民自己播种、施肥、打药,让农民成为幸福的农田守望者。
http://www.2888.tv/news/49138.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 江西贵溪市40万亩农田冬种披绿促增产
- 海南:海参规模化繁育获成功
- 烯啶虫胺国内产销量有所起色
- 化肥企业:铁运调价将拉涨化肥
- 城镇化或诱发县域地位博弈
- 2013年秋冬季主要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 复合肥厂家或将出台秋季备肥政策
- 今日国际尿素价格走势分析2012年2月9日
- 生态人参产业的引领者
- 种业出口政策放松 概念股或迎来春天
- 贵州省努力构建从种子企业到领军企业的创新梯队
- 发改委:取消补贴后将继续重点鼓励风电
- 尿素:市场整体趋稳 局部窄幅振荡
- 新肥料创制重点实验室获批
- 全国8个鸡蛋有1个是河南产
- 复合肥旺季不旺 经销商随进随销
- 鲜食玉米两大创新点:特色育种多元加工
- “抗春旱”成为吉林省春耕的重点
- 农业部:一手抓“三夏”生产一手抓抗灾减灾
- 花生落针施叶面肥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