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农机化“十二五”发展综述
我省农业机械化事业起步于新中国成立,发展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开辟了我省农机化发展的黄金十年。“十二五”以来,我省全省农机战线努力奋斗、开拓进取,农机发展水平进入新阶段、农机装备能力跃上新台阶、农机体系建设显现新成效、农机质量安全实现新提升、农机法规建设取得新进展等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走出了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发展路子:
——全省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5.59%,农机化在中级阶段快速发展,为全省粮食生产“十一连增”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全省农机总动力2545.71万千瓦,农机总值197.9亿元,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74.96万台,配套农机具153.49万台(套),农机化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显着增强,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装备支撑基础。
——全省农机从业人员达到143.11万人,形成了农机化管理、技术和作业服务三支人才队伍,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管理体系以及农机科研、鉴定、推广、培训、监理、生产销售等支持保障网络,为农机化发展提供了技术、人力、组织保障。
——全省拖拉机“三率”(上牌率、持证率、检验率)平均水平为69.5%,农机事故连续8年控制在省安委会下达的指标以内,农机化标准体系和农机鉴定规范化建设取得实效,有效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和生命财产安全。
——省人大颁布了《甘肃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农牧及农机主管部门相继出台了22项相应的政策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基本构建起促进农机化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
随着农机化的迅猛发展,我省农机事业不仅在现代农业体系建设方面发挥出日益突出的引领基础作用,而且在助农增收、促进农机装备制造业发展等方面发起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已成为我省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洼地效应:
为农机化发展创造良好氛围
我省地处内陆,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省农牧部门积极作为,紧扣旱作节水农业这一主题,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使全省粮食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的根本转变。农业机械化作为物化的农业科技,在提升农业生产水平中发挥着基础支撑作用,在加快科技成果应用中,发挥着关键的载体作用,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中发挥着核心纽带作用。在此期间,农业机械化作为重要支撑,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大作用。
“十二五”期间,在中央和省上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引导和拉动下,甘肃省农机化发展政策环境持续好转,装备结构逐步优化,农机农艺日益融合,经营服务范围不断拓宽,安全生产体系建设趋于健全,为保障全省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发展,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助推我省农机化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以来,中央和省财政累计投入资金30.52亿元,补贴12大类的农机具120多万台,占全省农机具总量的一半以上;有90万农户和农场职工享受到了公共财政的阳光;拉动农民和农机合作组织投入近60亿元,成为撬动全省农村消费的重要杠杆。截至目前,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2545.7万千瓦,拖拉机拥有量达74万台,农机经营总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小麦、玉米等大型联合收获机快速增长,达到7000多台。农业装备结构持续改善,农机化水平迅速提高,为全省粮食生产十一连丰、农民收入十一连增提供了有力保障。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2011年出台《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2014年出台《甘肃省现代大型农机发展规划(2015-2020年)》和《甘肃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方案(2015-2020年)》、2015年,省级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达到4500万元,深松整地作业补贴和农机报废更新政策开始试点。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叠加推出,使得强机惠农效应更加凸显,为农机化发展增添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落实各项农机化发展政策的工作中,全省各级农机部门严守纪律要求,规范操作程序,强化绩效管理,打击违法违规。不断提高政策实施的精准性,推行“自主购机、定额补贴、县级结算、直补到卡”,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知情权、自主权和选择权,激发了广大农民购置农机和使用农机的巨大热情,使农民“买得起、用得好、有效益”,实现了农民得实惠、政府得民心、企业得效益,利工利农、利国利民、一举多得的好效果。平凉庆阳一带的农民自编的顺口溜这样唱道:农机补贴上百万,农活交给铁牛干。富余劳力上兰州,乐字写在心里头。2014年我省农机购置补贴在绩效考核中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优秀单位”。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对农业机械化产生了巨大的助推效应。重点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大型化、复式化、配套化趋势明显。2014年全省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玉米机械化水平达到42%,马铃薯达到30%以上,机采棉实现了零的突破,丘陵山区及少数民族地区“以机代牛”快速推进,全省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于2012年整体进入中级阶段,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农机化进入了发展速度加快、装备结构改善、质量提升、效益提高的新阶段。2014年,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5.59%,年增速首次跑赢全国,提前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目标。
农机发展:
为现代农业装上强劲马达
如今,走进甘肃大部分农村,传统的“二牛抬杠”式耕作方法已极为罕见,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台马力强劲、色彩鲜艳的农业机械。据统计,全省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5.59%,农机化在中级阶段快速发展,为我省粮食生产“十一连增”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全省农机总动力2545.71万千瓦,农机总值197.9亿元,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74.96万台,配套农机具153.49万台(套),农机化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显着增强,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装备支撑基础。
随着农机数量的增长和规模的扩大,农机化的快速发展,为奋力追赶全国步伐的甘肃现代农业装上了强劲的马达。十年来,农业机械化不仅为我省粮食丰产增收、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和装备支撑,更为全省现代农业体系建设与发展贡献出不可忽视的先导引领作用。
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应用靠推广。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为现代农业提供了坚强的物质技术支撑。农业机械的应用,使得以旱作农业、节水灌溉等生态、节能型技术大面积推广,水、种、肥、药的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得到空前提高,全膜双垄沟播、保护性耕作、化肥深施、机械深松等技术深入人心。
省级农机推广部门发挥引领作用,引进、吸收、研发了全膜双垄沟播、马铃薯种植收获、残膜捡拾等生产急需机具52种,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2项,发明专利2项,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5项。制定发布了30多项甘肃省农机化地方标准,为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农业机械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伴随着农机化整体发展的迅猛势头,我省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有序推进。2014年,省农牧厅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意见,成立了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领导小组,分别就农机农艺融合、牧草及秸秆回收加工、农用残膜回收利用等进行定向推进。2015年,全省开展了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进一步明确了以提高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等主要环节机械化水平为重点,在全省范围布点示范全力推动小麦、玉米、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农机化全方位向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延伸,向农民生活和农村经济的各个领域拓展,全程机械化作业模式基本形成。五年前,玉米收获主要依靠人工,劳动强度大、生产费用高、经济效益低。如今,玉米联合收割机成为农民选购的香饽饽,被农民亲切地称为“铁老公”。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全省投入农机化科研推广经费2.05亿元,推广各类新机具23.9万台,累计示范推广面积5833万亩,节本增效达20多亿元。
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新型农民,农民掌握机械和技术的过程,就是一个现代职业农民的成长过程。如今,掌握机械力量的农民,已日益成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和中坚力量。
农机化的快速发展直接推动了农机作业市场的空前繁荣,在此背景下,农机专业合作社也步入了蓬勃发展的轨道。农机合作社将分散的机械组织起来,为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系列化、一条龙服务,实现了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农机服务大市场的有效对接。2014年,全省农机作业服务组织2345个,农机专业合作社595个,经营服务总收入达到101亿元、纯收入38亿元。会操作、懂经营、善管理的农机户既是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持续发展的推动者,也是当代新型职业农民的典型代表。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遍地开花,实现了有机户有钱挣,无机户有机用的“双赢”局面。
叠加效应:
让农民与农机工业获得双赢
夏收时节,曾经身背一把镰刀闯天下的“麦客”如今已难觅踪影,悄然取代的是千里转战的“铁麦客”。掌握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操作手,驾驶着农业机械“南征北战”“东进西出”。机械代替了人畜力的劳作,不仅让世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更有尊严地劳动、生活,而且为农民增加收入、带动就业创造了新渠道,为实施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提供了重要抓手。2014年,全省走出去到省外参加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达3610台,作业量达到200多万亩,台均收入近2万元。
从2005年开始到2014年,中央和省财政安排的农机补贴资金规模连年大幅提高,累计达24.77亿元,拉动民间资本投入54亿元。十年共补贴购置各类农机具104.31万台,77.5万农户和农场职工享受到了公共财政的阳光。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充分发挥出投资乘数放大效应,不仅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而且为农村发展特色产业、推进精准扶贫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强力推动下,全省农机作业水平迅速提高。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玉米机收水平从零提高到22%,马铃薯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30%;丘陵山区及少数民族地区“以机代牛”成效显着,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得到很大变革;河西地区机采棉实现了“零”的突破。农机农艺进一步融合,全膜双垄沟播、保护性耕作、节水灌溉等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得以大面积推广。
“十二五”期间,我省农机企业借势农机购置补贴等多项利好政策,迎来了加速发展的大好时机,生产企业从过去不足30家增加到现在的13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5家,涌现出大禹节水、奥凯种子、瑞盛凯美特、兰驼集团4家年产值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集团。农业机械及配套农机具生产能力覆盖11大类46个小类76个品目400多个品种,基本形成了一个以旱作农机具为主、种类齐全、型号多样且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装备制造企业群。特别是种子加工、节水滴灌、覆膜播种、马铃薯种植收获、深松联合整地、葡萄埋藤等自主品牌的农机具广受欢迎,企业产品的集中度不断提高,技术改造与研发能力不断增强,为农机工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4年,全省农机工业总产值达到22.29亿元,四百多个农机经销企业遍布市县乡镇,农村市场供应来自全国各地上万个型号的农机具。在惠农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带动下,“政府扶持、市场引导、社会参与”的农机装备制造推进新格局逐步形成,农机产品技术和结构不断升级,农机工业研发水平和产品质量全面提升,逐步使农业生产各个领域、各个环节都“有机可用”“有好机用”,驰骋于广阔田野的农业机械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此外,各级农机部门按照“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思路,本着“实际、实用、实效”原则,以农机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机作业手为主体,以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为抓手,以驾驶操作技能、农机具应用水平和实用技能为重点,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机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培育了大批农机驾驶、操作、维修的合格人才。“十二五”期间培训各类农机人员105万人次,农机从业人员素质能力全面提高。
面向未来:
助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省委省政府作出的“1+17”精准扶贫决策部署,是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扶贫开发工作的任务书、作战图和时间表。保护珍贵的土地资源,保障粮食生产能力,实现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是农业的关键。对我省来说,做好这两项工作,离不开农机化的迅猛发展。
为此,省农机局提出了把坚持推进精准扶贫与加快推进农机化深度融合的工作方法,力求通过牢固树立扶贫攻坚政治意识、责任意识、攻坚意识,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各项任务目标如期实现。
面对精准扶贫这一全新的工作使命,全省农机部门将为培育富民产业,发展特色农牧业,提供更多配套化、高端化、多样化、个性化的农机装备和服务,以期通过农业机械化提升科技扶贫能力、推进农村改革,从而为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劳务经济、助推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现代服务业,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同时,通过要升级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行机械全程代耕代种、土地托管和农机跨区作业等服务形式,推进农机作业市场化,发展农机维修、销售、租赁、金融服务,不断降低农机作业、维护交易成本,为农机化开辟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农机主管部门、农机生产厂家、农机使用者,都将进一步适应精准扶贫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把握好发展方向,聚焦重点目标,不断激发农机化发展内生动力,推动农机化实现更有质量、更有效益、更加均衡、更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如何在保证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同时,保护耕地质量、提高地力,对我省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推广农机深松整地技术成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耕地质量保护工作,充分肯定农机深松整地技术对粮食增产的促进作用。今年,农机深松整地作为挖掘增产潜力的重要措施,再次列入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省委一号文件强调要“大力推广农机深松整地增产措施”。推广农机深松整地工作,建立“土壤水库”正在我省逐步展开。
今年,我省农机深松整地任务达800万亩,几乎占到全省耕地面积的一成。时间短、任务重、经验少,这是我省推广农机深松整地作业任务面对的现实。为此,全省农机主管部门将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作用,优先满足农民购买大马力拖拉机、深松机等作业机具的需求,不断提升农机深松整地的装备能力和作业水平;大力研发深松整地配套农机化技术,下大力气增加全省动力机械与配套深松机。同时,加强深松整地绩效考核和实施效果评估工作,深入开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生产模式、机具配套方案和作业规范研究,为全省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提供技术支撑,不断完善农机深松整地工作机制,从而形成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农机深松整地工作的局面。
回顾我省“十二五”农机化发展历程,农机在农业农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显着增强。这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支持、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广大农民不懈努力的结果,也是农机部门奋发有为、扎实苦干的结果。
展望“十三五”,全省农机化发展将紧密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奋斗目标,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顺应新常态,把科技进步、深化改革、创新驱动作为攻坚克难的法宝,更加注重规划引导、更加注重政策创设、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后续服务、更加注重法治保障,以“全程、全面、高质、高效”为核心,全面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安全水平、科技水平和服务水平,加快打造农业机械化跨越发展的升级版,不断开辟甘肃农业机械化事业新篇章。
http://www.2888.tv/news/47832.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 安徽化肥面临多方销售压力
- 需求压制下,硫酸铵市场探涨受限
- 科技引领助力现代化农业
- 山东严管农药经营市场
- 农药包装桶的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
- 尿素报价整体稳定 新单成交不温不火
- 硫磺扛价有理:天然气副产硫磺成本增加
- 经销商——前方的路还很远,你探过路了吗?
- 国内尿素成交一般 市场仍靠出口支撑
- 江苏太仓彩色稻米喜获丰收
- 玉米粘虫虫灾带动农药销售
- 江西省大力实施五大工程 深入推进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
- 二铵企业因出口受阻而生存艰难
- 化肥用量临近边界点:你准备好了吗?
- 中国钾盐布局全球棋盘
- 安徽肥企在重组兼并中得到成长壮大
- 湖北新洋丰肥业奔跑在丰盈天下粮仓的路上
- 尿素业突围急需全方位创新
- 【农资市场】农资连锁领域整合前景广阔
- 湖北领跑全国生物农药研发旨在剔除“农药残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