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农资行情 >> 正文

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给品种一个“身份证”


来源:农资1号网      分类:农资行情      时间:2015年9月2日      阅读次数: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修订草案》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后,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建议。在反馈的意见中,品种审定是科研机构和种子企业关注度最高、争议最集中的问题之一。而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是不是给更多品种套上了“金箍”?是不是该给非主要农作物品种一个“身份证”呢?

与主要农作物品种上市必须迈过审定门槛不同,目前,我国对非主要农作物品种不审定,也不登记,这就意味着科研院所和种业企业的品种可以直接进入市场销售。“到试验田里摘个果实就能繁种,防不胜防。”面对管理“真空”,研发单位很无奈。

同样,农业行政管理部门也很尴尬:一个“中甘21”,仅在甘肃兰州市场上就被冠以30多个不同名称销售。法律没有规定,样品没有数据,监管起来如何区分“李逵”和“李鬼”?

既无法律规范,也无品种管理,侵权成本低,维权效果差,导致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的假冒侵权已经成为当前种子领域中问题最严重、矛盾最集中的环节。对此,天津德瑞特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德华深有体会。

“德瑞特223是国内市场上第一个油亮型黄瓜品种,上市之后很受欢迎,结果没两年就出现了盗版品种。”马德华说,盗版品种出现后,市场很快就被破坏了,表现就是品种寿命缩短——本来一个品种的寿命可能有8~10年,企业能赚1000万元,但在“盗版”品种的冲击下3~5年就得淘汰,企业只能赚个三五百万元。

据了解,德瑞特每年用于黄瓜常规育种的科研投入在800万元左右,平均能推出2~3个新品种。能够回本就不错了,导致蔬菜种企拿不出更多资金投入研发,更难以做大做强。“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就没有人愿意创新,没有资本愿意支持创新。”马德华认为,蔬菜种业对资本的吸引力下降,标志之一就是丰乐种业等一些原先从事蔬菜种业的种业企业转战大田作物。

市场上假冒侵权的现象较为严重,也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隐患。上世纪90年代,柑橘黄龙病仅在我国局部地区零星发生,目前已经扩散到大部分柑橘产区,一个重要原因就在种苗的私繁滥制。因为黄龙病,有“中国柑橘之乡”美誉的广东四会,如今柑橘种植面积已大幅萎缩。

“非主要农作物侵权现象很严重,不管不行。”李立秋打了个形象的比方,“品种登记的目的是给品种发个身份证,逐渐减少一品多名现象,规范市场和保护品种权。”

品种登记,是指对具备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要求的植物品种,进行登记并予以公告的制度。“通过登记制给每一个品种建立唯一的身份档案,相当于公民id。”中国农科院农业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副主任宋敏认为,这将大大降低品种信息的不对称性,有利于政府变事前审查为事后监督,谁的品种出问题了追究谁。

想要了解更多种子行业信息,请及时关注新闻资讯:http://www.2888.tv.asp?lb=1


http://www.2888.tv/news/47271.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北京正开天力肥业有限公司
相关信息
河南立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供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