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农资行情 >> 正文

农资电商来了 经销商如何转型?


来源:农资1号网      分类:农资行情      时间:2015年8月18日      阅读次数:

农资市场的万亿“诱惑”

农资电商从2013年开始兴起,到2015年年中,已有多家企业成立了各种形式的电商平台,淘宝、京东也纷纷涉足。面对万亿级的传统农资市场,无疑这是一块巨大的“肥肉”。越传统越具有变革的动力和需求,随着土地流转的加速推进,中国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也在发生变化,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村合作社已经迅速崛起,农资企业传统的“生产-代理商-经销商-农户”经营模式正在发生转变。农资市场规模有多大,农资电商有多大潜力可挖?据悉,目前全国耕地种植成本约为1200亿元,肥料成本6300亿元,农药1200亿元,叶面肥成本300亿元,拌种剂600亿元,加起来就是9600亿。“这是多大的市场!农资电商市场前景非常广阔。”这还只是相对保守的估计,来自平安证券、齐鲁证券等机构的测算,仅化肥、种子、饲料三类农资的市场规模就超万亿元。

摩拳擦掌探索之路

“互联网+”对传统的农资领域已经在渗透,巨大的潜力也吸引了众多农资领域龙头企业纷纷“触网”。 化肥生产龙头企业金正大、芭田股份、司尔特等纷纷进军电商领域。诚然,农资电商行业没有可直接复制的模式,大家都在创新和摸索之中,如淘宝、京东商城先后宣布农资频道上线,并称将在广大的农村建立“乡村服务站”,再招募乡村推广员出售产品,以达到服务的目的,但这样一来反而增加了农资产品的销售环节和装卸的物流成本,与最初缩短环节、让利农民的想法会一致吗,不知道最终产品到农户手中价格会降低吗?我们拭目以待。诺普信旗下的农一网,也许是基于对客户的培养和物流方面的考虑,所售产品限定于农药,但业务开展超过预期。而刚上线不久的草帽网,仅在上线的第一个月后对媒体称,已吸引卖家入驻超过800家,注册的种植大户4362家。在大家都在探索如何“破冰”之时,草帽网对外抛出这一组数字,确实让人“坐立不安”。 当然,这组数字并不巨大,但发展尚称为迅速。

在走访一些经常网购农药的农民朋友时发现,他们对农药的价格还是相当敏感的,特别是种植规模较大的农户,这些人有一个特点就是精通农技,对各种农药的性质比较了解,他们在满足自己需求的同时还帮助亲戚朋友购买,而且为了节省运费每次购买量较大(反正以后有用),有的人还与别人合购,据他们说“从没买到假货,比本地买的在质量上更有保证”。有一位经常网购农药的农民这样说:“本地店太黑了,这个说跟你是亲戚,那个说跟你是朋友,他们的农药价格比网上高很多不说,有时还卖假货,我在网上买的农药,一年节省近两千元”。问到,“在网上不像在本地店里赊销那么简单时,他们反映有时候赊销不是真的没钱,是因为大家都赊销,不赊白不赊,在网上只要正品,价格低,这都不是个事”。不难想象以后网购农药的人会越来越多,这对零售商而言无疑是一个冲击。

共享平台利益农技更加养身

笔者通过多方途径了解到,很多平台以免费来扩充市场,占得先机。如草帽网以种植大户为主要服务人群,通过“免费+补贴”的“手段”。在互联网的初期,淘宝的免费换来了今天的“阿里帝国”。面对和传统渠道的冲击,草帽网采用联手当地的经销商,使其作为配送和服务的环节,参与到整个电商的运作过程。暂不说成功与否,能“捆绑”经销商,形成利益共同体,经销商也可参与其中,得享电商带来的甜头。

在当前,电商还没冲击到零售商的时代,零售商们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转变经营思路,不要只顾自己赚钱就随意卖高价,对种田大户采取薄利多销的策略留住客户。不断地学习农业知识,提高自身的农业植保水平,指导农民正确施肥、施药,要让农民真正相信自己,依靠自己,这样身边的生意不仅不被遥远的电商抢过去,更会成为电商的香饽饽。而只顾自己赚钱而不顾农民利益的零售商将退出农资圈,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历史的必然。

“互联网+农业”正在从农村电商起步,一步步地向纵深推进。中国互联网农业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http://www.2888.tv/news/46648.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北京正开天力肥业有限公司
相关信息
河南立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供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