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依赖化肥就会适得其反
随着我国农民施肥越来越多,不但严重危害了我国的农业环境,而且还大大增加了农业成本,在河北北部的青县蛮子营村,这位65岁老农的家庭拥有15亩耕地,一年下来,不计人工,他需要投入的农业成本在8000元左右。
其中,最大支出是化肥。“1亩地每季至少一袋80斤的复合肥,30斤的尿素,差不多200块钱,按15亩地计算,一年两季那就是6000元。”种了一辈子地的冯子华向《了望》新闻周刊记者感叹到,“这哪是撒化肥?简直就是撒钱。”
但是,冯子华们依然愿意甚至热衷于这种“奢侈”的投入,因为他们坚信充足的化肥是粮食产量的基本保证。
这样的思维折射了中国农业一线生产者对于化肥的高度依赖。自上世纪70年代在国内推广以来,由于在促进粮食增产中的快速效果,这一西方化工产品迅速成为农民的“宠儿”。
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在1978年,全国化肥施用量还不足900万吨,到2013年,这一数字已经接近6000万吨,占世界化肥施用总量的三分之一,是美国和印度两个农业大国化肥消耗量的总和。
当然,化肥的品种也在更新换代,从最早液体形态的氨水到后来固体化单元素的磷肥、钾肥、尿素,一直发展到当下的复合肥、缓控释肥。
但近年来,长期超标投入和粗放的施肥方式埋下的隐患开始慢慢显现,最主要的危机是耕地质量的下降。农业部去年底发布的数据说,全国耕地退化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40%以上。
化肥过量使用或许不是问题的全部解释,但至少是造成这一现实的重要因素。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的多位专业人士认为,中国如果希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是一项关键而迫切的行动,这就亟需对长期“野蛮增长”的化肥投入来一次紧急刹车。
这一问题亦引起决策层的高度关注,在7月下旬的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表示,要力争到2020年实现化肥和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提高农产品质量,为餐桌上的安全提供源头保障。
http://www.2888.tv/news/46077.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 普洱市成立咖啡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 我国高毒农药退市时间表
- 弥渡县拟打造10亿元生猪产业基地
- 俄罗斯与南非签署农业与渔业多项协议
- 钾肥进口依赖度大幅降低
- 青海大通县:农机作业护航现代农业发展
- 青海着力构建农牧民收入稳增机制
- 全球农药市值将在未来五年内达到810亿美元
- 临沭复合肥企业推进发展方式“三个转变”
- 业界权威聚首肥料产业发展论坛
- 山东抓住秋冬种 山东力争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丰
- 预计4月份一铵销售压力将增加
- 尿素低位暂稳 市场等待淡储启动
- 河南提防高温最后一次反击
- 南京:水稻机械化培训班
- 营口市站前区农发办开展农机行业打非治违专项行动
- 江西赣县农民用水户协会:让农田“细水长流”
- 安徽阜阳:政府安排部署“三夏”农机化生产工作
- 化肥增值税能否成为磷肥救市“良方”
- 奇瑞重工成甘肃春耕中的技能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