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肥出口表现良好 工业用肥暂入低谷
关键词:磷肥
近期磷肥出口表现良好,农业用肥量较往年有所减少,工业用肥出现短暂的小低谷,后期出货量会恢复。磷肥目前价格暂稳,目前西南、湖北地区64%二铵 2650-2700元/吨,华北、华东到站价2850-2900元/吨。出口市场方面,企业出口订单陆续执行中,64%二铵主流fob价格465美元/吨左右。55%粉状一铵出厂价多在2050元/吨以上,西南地区价格略低。原料方面,目前主港硫磺库存约100万吨,长江散货颗粒报价1270元/吨。万州船运价1260元/吨。磷矿石方面,30%品位磷矿石车板价300元/吨上下居多,32%品位磷矿石车板价370-380元/吨,近期磷矿石价格维稳,接单良好。
磷肥出口表现良好
今年上半年,我国一铵和二铵的出口量增长显着。根据海关数据显示, 5月中国磷酸一铵出口量56.98万吨,同比增长610%; 4月磷酸一铵出口量12.36万吨,同比增长72.34%; 3月磷酸一铵出口量20.10万吨,同比增长38.04%; 2月磷酸一铵出口量21.91万吨,同比增长141.59%; 1月磷酸一铵出口量6.09万吨,同比增长140%。今年1-5月我国磷酸一铵出口量117.45万吨,与去年同期42.51万吨相比,同比增长 176%。
二铵表现同样精彩,1-5月份中国磷酸二铵出口量212.28万吨,与去年同期96.93万吨相比增加119%。其中,1月出口量24.07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89.09%;2月出口量30.64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21.23%;4月出口量48.07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82.15%。5月出口量70.67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303%。
在这一系列数据的背后,既有产能扩张的因素,也有国内需求增加缓慢的因素,还有关税政策和国内生产企业提高质量、精益求精的因素。之前我国磷肥主要出口对象是印度,而近年来巴基斯坦、越南、泰国和菲律宾等国的市场增量明显。目前,已经有个别企业磷肥结束出口,但是大多数企业的出口新单依然源源不断。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定价话语权依然很弱。未来,如果国内生产企业抱团,能在谈判中共进退,会形成更好的大环境,能掌握更多的话语权,更有利于我国企业发展。
国内用肥暂时减量
国内市场方面,河南益群肥业有限公司销售经理申俊刚表示,由于二铵价格透明度高,生产企业、流通商和基层经销商三级市场的竞争相当激烈,一些小型的磷铵企业受冲击较大,在苦苦支撑。同时由于二铵在农业上施用相对麻烦,例如河南大部分地区需要配合尿素、山东大部分地区需要配合钾肥等,以前广泛用二铵的河南、山东和河北地区二铵销量逐渐萎缩,被复合肥所替代。如今,二铵和复合肥之战已经发展到“敌退我进,敌跑我追”的阶段,双方的“主战场”已转移至西北,今年磷肥价格较高,所以西北地区部分消费者也选择了较为省事省力同时价格也较为便宜的复合肥。整体而言,在农业用肥上,磷肥的销量和销售区域受限逐渐明朗,未来生产企业和中间商会将重点倾斜至出口和工业用肥方面。
“近年和往年不太一样,往年磷肥大多是7月份之后先显出价格上涨的趋势,而今年价格上涨则比往年早一个多月,在5月份时已经达到高点。目前湖北地区 55%粉状一铵出厂价多在2150-2200元/吨之间,四川地区55%粉状一铵出厂价则多在2050-2100元/吨。往年每年5月前后工业用肥开始进入高峰,近几年呈现出高峰延后的情况。而今年的情况较为特殊,先是在5月份后市场开始活跃,进入7月份之后成交新单减少。原因其一是由于7月份之后尿素价格陆续下跌100元/吨,市场担心会引发各肥种连环下跌,因此持观望态度的人渐多。其二,由于今年磷肥价格较高,一些小企业在拿了第一波货后,没有资金继续拿货。而如今银行贷款审查严格,小企业很难快速成功申请贷款。”申俊刚同时也表示,市场会通过一段时间消化这些不利因素,预计会在7月20日前后逐渐恢复采购量。
http://www.2888.tv/news/45329.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 “白袋种子”千万不要买
- 黑龙江依兰发放农机购置补贴资金
- 是否取消化肥优惠政策?
- 2012年1月30日吉林花生价格走势分析
- 大连旅顺口区今年畜牧业总产值达到3.2亿元
- 市场规律、营销模式洗牌、假种倾销,谁是主因
- 旺季销售 淡季储备 化肥企业获近三十亿贷款支持
- 四川通江县推广“育、繁、推”一体化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
- 大庆畜牧养殖实用人才技术培训班暨奶业协会发起会圆满结束
- 钾肥:加强政策统筹规划
- 三维农资腐植酸肥获好评
- 鼎优大椒:秒杀市场所有同类泡椒种子
- 草甘膦环保核查揭开迷雾
- 边贸钾肥过货减少 市场成交保持稳定
- 从肥料开始的农业“改革”
- 延庆县四海镇万寿菊 科技助力丰产
- 甘肃省进一步加强农作物种子执法监管
- 山东菏泽农机购置补贴受益户达9461户
- 湛江海关助力西南化肥快捷出口
- “暴利时代”过后煤炭行业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