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今年“虫口夺粮”如何告捷
当前,夏粮收获已经渐次展开,又一年丰收在望。回顾今年小麦生产,雨水条件可以说是比较好的一年,据有关专家分析,麦收“八、十、三”场雨(上年农历八月、十月和次年农历三月),今年都来了,利于小麦正常生长发育。但是,雨水丰沛、温度适宜也给病虫害发生提供了温床,小麦赤霉病、蚜虫等重大病虫害呈重发态势,防控形势异常严峻。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数据,截至5月底,小麦“四病三虫”累计发生面积6.43亿亩次、同比增加7.7%。
为了在减少农药用量的前提下实现防控目标,各级农业部门科学监测预警、积极筹划、严阵以待,科研人员主动攻关,专业化组织行动迅速,广大农民积极响应,打了一场漂亮的小麦病虫阻击战。
今年小麦病虫发生早、面积大、基数高、扩展快
打赢三次战役遏制重发态势
目前我国主要冬麦区生产已近尾声,病虫害发生基本定局,截至5月底,小麦“四病三虫”累计发生面积6.43亿亩次、同比增加7.7%,累计化学防治面积5.96亿亩次、同比减少9.6%。在农药减量的前提下实现了防控目标,条锈病被限制在黄淮华北主产麦区南缘,赤霉病实际发生面积压减至可能流行面积的60%、常发区平均病穗率控制在5%以下,蚜虫、白粉病防治处置率分别达到104.3%、85.5%,“虫口夺粮”告捷,夏粮丰收在望。
受冬春气温持续偏高、西南和江汉麦区早春降水偏多、黄淮和华北麦区穗期气温降水适宜等因素影响,以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蚜虫为主的重大病虫害呈发生早、面积大、基数高、扩展快的特点,重发势头强劲,对夺取小麦高产稳产、实现夏粮丰收构成严重威胁。
一是条锈病流行早、扩展快、发生面积大。条锈病在西南地区东北部2月份即进入春季流行盛期,3月中旬以后在西南大部和湖北发生县数和发生面积倍增,河南、安徽、陕西关中、山西、山东等江淮黄淮麦区始见早、病点多,并在5月上中旬出现病情突增。目前全国共有15省(市)103市(地区、州)542县(区、市)见病,发生面积3285万亩,同比增加56.5%,发生县数和面积均为近5年来最高的一年。
二是赤霉病菌源基数高、流行风险大。春季调查长江中下游麦区的稻桩子囊壳带菌率高于常年,特别是湖北、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常发区带菌率是常年同期的2~6倍,接近甚至超过大发生的2012年同期。同时,由于长江中下游主发区、江淮黄淮主产区品种抗性差,且抽穗扬花敏感生育期遇连阴雨天气概率大,预计赤霉病可能流行面积1亿亩。
三是蚜虫白粉病穗期上升迅速、局部危害重。由于5月份气温偏高、晴雨相间,黄淮华北地区穗期蚜虫和白粉病上升迅速、危害突出,其中,河南南部、山西南部、山东西南部和河北中南部等地局部田块蚜虫最高百株蚜量上万头、白粉病最高病叶率100%,且上穗为害现象普遍。
针对小麦病虫害重发的严峻态势,上下联动、连续奋战,坚决打赢了三次病虫防控战役:
一是关口前移、春病冬防。2014年9月26日,农业部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了全国小麦秋播药剂拌种工作会,安排部署秋播拌种和秋冬季苗期防控工作,并于年底前提前下拨了1.5亿元统防统治经费。据统计,全国累计实施秋播种子包衣和药剂拌种面积3.1亿亩,占小麦播种面积的90%以上,同比增加2个百分点;全国累计实施以条锈病为主的冬防面积900多万亩,是发生面积的2倍以上,有效压低了小麦重大病虫害越冬基数,为全面打好春季防控阻截战奠定了基础,赢得了主动。
二是迅速反应、早春阻击。针对早春条锈病提前向主产麦区扩展,蚜虫、麦蜘蛛、纹枯病繁殖扩展加快的严峻形势,3月10日,全国春季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会议在湖北省荆州市召开,打响了小麦病虫害早春阻击战。截至3月底,全国小麦重大病虫害累计防治面积1.38亿亩,同比增加26.3%,有效遏制了大区流行病害的扩展势头、压低了重大病虫害早春基数,为穗期病虫防控攻坚战减轻了压力。
三是穗期攻坚、一喷三防。针对主产高产麦区穗期病虫害重发风险,农业部于4月13日在湖北省襄阳市召开小麦穗期重大病虫防控现场会,并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连续第4年下达“一喷三防”补助资金,共向14省(市、区)补贴15亿元,补贴面积3亿亩。截至5月底,全国累计完成小麦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2.1亿亩次,统防统治覆盖率达35%。(作者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南京农业大学周明国团队:专注赤霉病抗药性研究
让农民少打一次药少花一份钱
小满刚过,小麦正在灌浆。白马湖畔,随风泛起的阵阵麦浪正在褪去青色,麦子不久就要成熟了。
5月23日,记者来到江苏省淮安县白马湖农场的一块麦田内,已经开始泛黄的麦子被竹竿拉起的白色棉线整齐的分割成了48块,这48个小区承担着2015年小麦赤霉病抗药性治理及生物生化协同防控技术示范的重任。
“赤霉病是江苏省最主要的小麦病害。”南京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和农学教授周明国告诉记者,“目前仍无免疫和高抗品种,化学防治是唯一应急措施。”从上世纪70年代起,多菌灵等苯并咪挫类杀菌剂就开始应用于我国的小麦赤霉病防治。多年来单一使用此类药物,抑制了对其敏感的病菌侵染和繁殖,然而赤霉病病菌的抗药性也在逐渐加强。
周明国团队经过30多年抗药性监测发现,我国江苏、上海及安徽东部地区抗药性病菌已经形成优势群体,多菌灵和甲基硫菌灵存在失去防治赤霉病使用价值的风险。在山东、河南、湖北少数地区也存在抗药性病菌,存在抗药性蔓延的风险。农户一般受知识所限,往往盲目加大农药用量,这不仅进一步加重了抗药性,还常常引起农药残留超标。
“三十多年的施用,多菌灵有了一定的耐药性,甚至抗药性,目前市场上还没有更加成熟稳定的制剂,多菌灵的市场占有率仍在近70%,同时我们也在支持新型杀菌剂的研制。”江苏省农委植保站站长田子华介绍。
我国小麦高产栽培条件下,赤霉病危害有加重态势,有效杀菌剂资源稀缺,小麦面临农药残留和赤霉病毒素污染的双重风险。为了破解用药量和抗药性双双激增的“死循环”,南京农业大学周明国团队通过室内筛选和田间验证,研发了nau-1等防治小麦赤霉病的一系列新药剂,能抑制赤霉病菌毒素形成。
新药效果如何,要实地勘察。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作为示范地之一,今年已经是第二年采用nau-1制剂进行小麦赤霉病防治了,研究员宋益民介绍,“有7亩多地采用了nau类制剂,只要适当的剂量防治一次便能达到效果。所谓的适当剂量大概每亩有效量在8~12毫克,而多菌灵在5毫克,与过去相比多菌灵减了量,效果却是一样的。而人工成本也随之下降了。”
在2013、2014年的试验示范基础上,2015年江苏进行了大田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技术示范,在小麦赤霉病病穗率高达75%以上、病情指数高达40左右的严重发病试验地里,上述技术不仅表现了防治赤霉病的极好效果、产量稳,而且比常用农药用药量大大减少,喷药用工成本也下降50%。
据了解,江苏省小麦防治赤霉病的用药成本一般在每亩5元左右,而施药的人工成本在8至10元,占防治成本一半以上。“如果只打一遍药就能把赤霉病防治好,那么种植小麦的经济效益就能提高。”周明国说,“我们的研究方向也是向着破解抗药性难题,以减少用药量和施药次数。”
“化学农药与生物农药协同防治,不仅降低了用药量,尤其是一次用药,更是降低了成本。”全国农技推广中心药械处处长邵振润说,“此外,在用药技术和用药器械上也要多做考虑。”施药均匀是赤霉病防治的关键,如果加一些助剂,特别是防雨水冲刷的助剂,如有机硅等,将有助于提高农药的有效利用率;另外,精准施药、对靶施药、超低容量喷雾等都将有利于农药的减量使用,从而减少浪费,减少污染,提高利用率。
山东省胶州市小麦“一喷三防”通过财政立项实施
飞机一飞丰收轻松有保障
6月1日,山东省胶州市铺集镇黔陬村农民王玉升告诉记者:“十天前,俺就在村口看着,直升机用了个把小时就把咱村的麦子全部喷了一遍药。这几天,俺又经常到地里看看,咱的麦子蚜虫、锈病等基本没有,就等着丰收了,大家伙儿都高兴。”
王玉升说,以前都是村里免费发药,村民自己防治,有的是背着小喷雾器自己打药,也有雇合作社的大喷雾机的,费工费力不说,还很难保证效果。今年,全村没花一分钱,飞机来回飞过,轻轻松松,丰收就有了保障。
这一可喜变化,得益于胶州市财政局、农业局今年联合实施的“小麦‘一喷三防’专业化统防统治项目”。据胶州市农业局局长杜润生介绍,根据制定的《小麦“一喷三防”专业化统防统治项目实施方案》,确定按照每亩10元的财政支持标准,对四个高产创建示范镇区域内种植的25万亩小麦实施全覆盖防治。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农业局向胶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申请,通过竞争性谈判的招标方式运作。操作过程中,有7家企业参与竞标,最后确定由胶州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青岛市新兴发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两家中标企业实施。
胶州市农业局植保站站长郭鹤久介绍:“为确保实行绿色防控,我们对竞标产品进行了严格把关,特别是考虑到中标企业实施飞防的可能性极大,所以在招标时倾向于乳油、悬浮剂等利于飞防的药品剂型,且包装全部采用25公斤桶装的大包装,包装桶由农药厂家进行回收,最大程度降低面源污染。”
为确保飞防质量,胶州市农业局、各镇农办和各村庄两委干部联合成立了项目实施监督小组,全程监督中标企业的飞防作业。由农业局专业人员和中标企业技术员联合组成统防统治服务队,旨在确保农药混配质量。
“中标后,由于喷防任务重,时间紧迫,我们当机立断决定实施飞防,并第一时间与‘青山绿水’航空服务队签订了飞防合同。”胶州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经理王建新说。
郭鹤久介绍,为充分做好飞防的准备工作,5月16日,胶州给相邻县市送达了《关于飞机施药实施小麦“一喷三防”作业的函》,提醒他们做好防护工作。5月19日到20日,中标企业和镇农办、航空服务队一道,落实了喷防飞机停靠地点,寻找了兑药水源,制定了飞防路线、配药流程。根据规划路线和作业时间安排,市农业局成立了工作组,与相关乡镇工作人员一起,深入乡村宣传飞防注意事项,确保实现“人人皆知”。统防统治服务队专门配置了拉药货车,并成立了两支飞防小分队,专门负责农药混配。
准备充分的前期工作,为飞防的顺利开展打好了基础。胶州从5月21日进行试飞作业,到5月24日飞防全部结束,共作业4天,共进行作业188架次,飞防面积25.6万亩。
杜润生告诉记者:“这次统一飞防基本实现了‘农民乐’和‘效果好’的双重目标。同时,要特别强调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和宣传的重要性。因为飞机防治用药对养殖业有一定影响,必须提醒养殖户密切关注打药时间和地点;防治作业过程中,防治区域范围内必须禁止对空放气球和风筝等空中漂浮物;在飞机防治作业时,不得在防治区域锻炼和游玩。为尽可能减少飞防负面影响,我们科学划定了高压线、养殖区等禁飞区,并对这些区域内未喷防的麦田,组织了其它作业方式的补喷。”
http://www.2888.tv/news/43816.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 2016年三夏气象条件分析
- 安徽歙县:户户都忙摘灯笼柿 晒柿制柿饼
- 中国成立首家韭菜博物馆已开张
- 酉阳建立蔬菜生产档案,完善蔬菜质量检测监管体系
- 病虫害综合治理措施
- 尿素地销持续清淡 出口形势转好
- 安徽毫州上半年补贴机具6340台
- 未来农业发展必须依靠现代化实现
- 农机出事故怎么处理
- 冬季大棚蔬菜如何管理?
- 防玉米螟选颗粒剂型农药特点介绍
- 严纪律 讲准则 强作风 抓管控
- 农药打假依然任重道远
- 农机系统反腐 为民服务不能成空谈
- 楚雄小山菌长成大产业 占全国野生食用菌种类近50%
- 瞄准“种子硅谷”搭建服务平台
- 凉州区全力推进设施农牧业建设助农增收
- 上海早稻“国庆米”香甜软糯已上市
- 信息化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 临澧县重点开展“利剑护农”行动,以保护春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