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机开进旱坡地 打破劳力“天花板”
“500多亩地,我一个人就种得下来,好点的地块亩均收入三四百块,差点的两三百块,玉米、小麦两季种下来就是近30万元的纯利润。”5月15日,三台县建设镇农民董斌告诉记者,要是没有全程机械化还有新型两熟净作模式的应用,这是不敢想象的。
劳动力外出呼唤新型两熟制
据省农科院研究员刘永红介绍,旱坡地占四川耕地的70%以上,是全省农业用地的主体。上世纪80年代以前,旱坡地多是“玉米—小麦”两熟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后,由于家家户户开始养猪,对饲料的需求急剧攀升,“麦—玉—薯”三熟间套作模式因此得到大面积应用。
随着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三熟制这种劳动密集型的农作模式弊端越来越突出,急需新的农作模式,打破传统农业劳力成本高居不下的“天花板”。在此情况下,省农科院于2010年围绕“提高丘区农业机械化水平”,启动了旱地“油菜—夏播玉米”、“小麦—夏播玉米”新型两熟净作农作模式的研究。
改制要克服的困难很多,首先是机械的创新改良。如何让机械开进旱坡地,达到省力高效的目的?省农科院与农机公司,针对丘区耕作特点和农艺需求,共同研发、攻克难题,补齐了四川农机种类、功能、适应性上的短板。此外,配套技术也很重要。“全省90%以上的玉米是3月底4月初、在小麦还未收的时候套种。改制之后,玉米在5月底6月初才播种,此时的高温对玉米苗期生长很不利,会导致茎秆疯长,却不强壮、易倒伏。”刘永红介绍说,为此,需要从品种、播种、栽培等方面完善。
全程机械化综合效益翻倍
5月12日,省农科院在简阳市玉成乡召开的旱地新型两熟生产模式现场会。现场会上,农机手杨林波以玉米为例测算,机播1亩地仅半小时,是人工效率的12倍,减少劳力成本200元;每亩能节省种子和肥料成本15至26元,增产达10%左右。
“油菜—玉米周年纯收益达到785.4元,比三熟的模式增加近1倍。虽然少种了一季红薯,但农业综合效益翻倍。通过秸秆还田,也有助于培肥地力和农作物抗旱,一举多得。”刘永红评价道。
“从劳动密集型到机械、技术密集型,是现代农业的大趋势,下一步的推广还有待土地流转进一步成熟。”乐至县农业局工作人员方正以为,现在两熟净作模式推广较好的三台和简阳,都是地块条件不错、土地流转相对集中的地方。只有规模化种植的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才更有动力购买机具、平整地块、积极适应新发展。
对此,刘永红表示,将继续解决适配品种少、水肥效率低、农机作业不稳定等问题,争取改制一块、成功一块。通过确保收益、提升综合性价比,激发农民改制意愿,强化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从而提升我省旱地粮油综合生产能力。
http://www.2888.tv/news/42990.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 江津龙华镇:有机肥料成农民新宠
- 四川达州全力抢种受灾蔬菜
- 江西签订三方科研合作协议
- 云南水稻楚粳28号连续3年创平均亩产世界纪录
- 拜耳杀虫剂、杜邦除草剂在加拿大获登记
- 威海荣成6万台农机具服务三夏生产
- 冬小麦怎么进行节水保墒技术?
- 广东肥料价格行情2012年1月14日
- 江西赣县:农机有了路 农民受了惠
- 柑橘怎么才能度过冰雪灾害?
- 要让农业综合开发造福百姓
- 2013第13届中国(新疆)国际农业博览会酒店住宿
- 明年农药市场发展良好
- 国五都来了 关于尿素溶液你都知道了么
- 花卉扦插技术要点总结
- 2015中国肥料行业十大关键词之十:扫一扫
- 新小麦储藏方法介绍
- 冬瓜种子高产技术要点解析
- 2015我国化肥新关税引全球关注
- 农业部出台有机肥补贴方案 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