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农药的“前世今生”
关键词:农药
全国人大常委会最近表决通过关于修改食品安全法的决定。新法规定:国家对农药的使用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快淘汰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禁止将剧毒、高毒农药用于蔬菜、瓜果、茶叶和中草药材等国家规定的农作物。
农药,这个在生活中人们谈之色变,却又无处不在的玩意,它是如何生产出来,如何“发光发热”,又是如何慢慢降解的?让我们来看看农药的“一生”。 工厂生产:农药出厂要“过五关斩六将” “农药在生产环节要过五关斩六将。”天河区一家农药生产企业负责人张柔告诉记者,一个农药品种,投产前先要经过三年试验,分六个不同地区进行,试验内容包括毒理、残留情况等。一旦确定投产,在原料采购环节开始就会介入检测,溶剂的水分有没有达到要求、各种成分的含量是否达标……就连从供应商那里采购回来的瓶子,都要检查。因为装盛药品的容器,其材质也会对农药质量产生影响,甚至色彩均不均匀,都影响重大。 规范的农药企业,都会有自己生产的“独门秘方”。生产过程中,生产人员会依照这份工艺执行单按顺序投料,“第一步加什么,第二步加什么,在第几分钟加,全部都有明确指引,没有半点含糊。” 在农药半成品生产出来后,生产人员就会将其送到公司的质检部门,按照相关指标逐条检测,有不合格产品一律筛掉。等到成品出来后,还要过一道关。在进入仓库前,会检测一些外在指标,主要是标签是否贴对,生产日期是否规范等,“发现有贴错标签的也一律打回。” 此外,国家对农药生产把关之严还体现在,药企必须申请生产许可证,且许可证五年一审,企业只能按照证件目录内的品种进行生产。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个农药企业,在广州要受到16个部门的监管。” 田间喷洒:农药也是成本能不用就不用 农民从农药店里买到农药,一般在天气温暖湿润、虫子蠢蠢欲动的时候使用。而蔬菜生产旺季是在秋冬季节,那时虫害不多,农民乐得少打药。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外界有一个误区,以为农民在种菜时很喜欢用药,用得越多越好,其实并非如此,“农药也是成本,用药有一个原则,能不用就不用。”花都区会兴绿色农场经理黄小兵告诉记者,种一季菜心,大约要两个月时间,天时如果好,用2次药就够了,多的不过4次。在面积1000余亩的菜场里,每亩蔬菜打一次农药成本约为20元。假设全部都打一遍,一次花费就要2万元,这笔账菜农算得清清楚楚。 植保专家告诉记者,农户购买农药时,药店要登记其使用范围和时间,农药使用许可证上会标明适用于何种品种。在可能发生虫害之前,农业部门会有专门预警,这时农户将农药喷洒在田间。农药有一个自然分解过程,残留下来的是否达标,农业部门还要检测。在会兴农场,场内检测室的检测设备直接联网广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所,检测结果直接上传。 “外界还有一个误解,以为农民喜欢用高毒农药,其实高毒未必高效,这个道理很多农民都明白。”行家解释说,农药也讲对症下药。 市场把关:速测仪得出检测结果只需45分钟 菜贩把收来的菜送到批发市场,蔬菜进入流通环节。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是全国最大的果菜集散地,市场每天一般会抽检200多个样品。每一批蔬菜进入江南市场,都要经过对22个蔬菜残留农药指标的检测。 记者对江南市场的检测进行了全程跟踪,只见检测的时候,工作人员先取下蔬果的样品,放入试剂中完成“检测前处理”,接着工作人员将样品放入试管中,最后放入速测仪中检验。 记者看见,速测仪检测的检测对象主要有两大类,一个是有机磷类,其中包括12个小类,能检测敌敌畏、乐果、甲胺磷等农药;一种是氨基甲酸酯类,其中有10个小项,能检测残杀威、克百威等农药残留情况。 记者计算了一下,从进行样品“检测前处理”到得出检测结果,速度相当快,只需45分钟。如果22项指标均符合要求,那么蔬果就可以出街了。一旦出现问题,与广州市农业标准与检测中心联网的电脑就会有显示,工作人员要填写超标的品种、来源等信息才能进行下一步工作,然后这些信息马上反映到上级主管部门。“我们是不能改动的,电脑都存底了。”负责人告诉记者。 广东省农业部门在春节前开展了一次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报告显示,2015年1月以来,全省各级农产品检测机构检测蔬菜和畜禽产品样品共17.6万份,省级监测蔬菜农药残留合格率为97.5%,畜禽产品“瘦肉精”等药物残留合格率100%。 市民清洗:可用含淀粉的洗米水洗菜 在蔬菜流通的下一个环节东川新街市,经理徐健生告诉记者,市场每天都会进行检测。 记者走进该市场2楼的检测室,看见检测工作人员用试管装好样品的切片、然后放进试管中,用溶剂浸泡,覆盖一定时间后,用快速检测试纸检测容积,然后对照颜色变化来推断农药是否超标。记者在登记簿上看见,该市场近期未发现有超标蔬菜。 “市民买菜回家,清洗一下,对降低残留还是有帮助的。”植保专家表示。农药残留多是磷、脂类,清水难溶,但是有机物还是可以溶解的,为了降低农药残留,市民可以在洗菜的时候放适量洗洁精,也可以用含淀粉的洗米水洗菜。 一瓶农药在经过层层检测生产出来、喷施后自然降解、市场严格把关和消费者自行清洗后,在农作物上已所剩不多,它保障农作物免受虫害的“使命”,到此也宣告终结。
http://www.2888.tv/news/42385.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 农药企业危机重重,如何不被淘汰出局
- 重庆市蔬菜产业发展步入良性轨道
- 农家肥怎样充分腐熟
- 确保农民用上“放心”种子
- 大学教授成功研制出“无毒生物农药”
- 甘肃省粮油主推品种
- 切准“资本下乡”的着力点
- 腐植酸钾高峰论坛聚焦“养地补钾”
- 抓住关键节点 加快推进人参产业转型升级
- 被化肥“喂瘦”的耕地
- 复合肥后市调整可能性不大
- 贵州镇宁开展农作物植保绿控技术培训
- 农村流通渠道今与昔:集市变化静悄悄
- 烟台海关设“专窗”保障化肥企业新年享新政
- 今年上海市水稻高产创建再创佳绩
- 受复合肥及尿素市场影响液氯价格一路走低
- 着力推进产权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充分权能
- 陈晓华强调:使绿色食品成为助推器、排头兵和风向标
- 安徽郎溪:“铁牛”奏响春耕主旋律
- 兰州拟于2020年建成大型种子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