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曙光:农药界的“爱因斯坦”
关键词:农药
龙游山水,人杰地灵,国家奖劳模,龙游出三杰。5月1日,龙游一位姓朱的女士给报社留言:“何止有三杰?我的老同学也是呢!”
她口中的老同学叫周曙光,目前是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的教授级高工。活跃在科研一线的他,带领团队成功开发“草甘膦副产氯甲烷用于甲基氯硅烷单体合成新工艺”,并引领公司进入有机硅行业,形成了独具技术优势的“氯元素”循环经济模式。
在百度里输入“周曙光”,有关他的的专访少之又少,大部分是他发表的一些学术论文或者是受表彰的一些科研成果。
“我不怎么会表达,喜欢待在实验室。”5月4日,记者联系上周曙光时,他正忙着开学术研讨会,好不容易抽出几分钟时间聊了聊他与“小板凳”间的故事。
不会“说话”,差点上台作代表发言
4月底,周曙光非常忙碌,辗转于东亚作技术衔接。22日,他在韩国,3天后又转到了日本。当时,接到集团电话通知他27日必须回一趟北京,参加在人民大会堂的国家劳模表彰大会,“我想请个假,实在太忙了。”怎料,对方又告诉他,这一回他不仅要受奖,还要代表劳模发言,这个消息让周曙光有些不知所措。
“我从小就沉默寡言,不爱说话。”周曙光大概只有在研讨会上,说起试验才会滔滔不绝,让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发表获奖感言,他不由得紧张。
按照原计划,周曙光27日从日本回北京参加表彰,28日结束后再返回日本继续出差。不巧的是,当日回来时,他的签证出了些问题,一时赶不回来,所以到最后还是请了假。
“虽然遗憾,但我很珍惜这份荣誉。”周曙光说。
本科生跳槽成生产线操作工
1994年3月,周曙光跳槽,但他想不到的是越跳越烂,转身竟成了浙江新安化工集团生产线的一位操作工。从头干起,这对于他来说是一场挑战。
在新安集团的第一份工作几乎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周曙光成了上三班倒的工人。每天他在生产线上,利用温度计测量化学容器里溶液的温度,“有要求40多度的,也有要求110多度的。”人工控制温度,这要求操作工跑得勤,会观察,一旦发现温度达标,即要及时控制冷气阀门。最难熬的是夏天,某工艺要求溶液温度是110度,虽然容器有保温层控制,但总会有热气冒出来,到了夏天,车间里就蒸桑拿,没有几分钟,全身汗水就湿透了。特别是白班转夜班的这天,白天从8点上到下午4点,半夜12点又要接着上到早晨8点,“那时真苦呢。”
在他的那个车间,像他这样的大学生只有他一人,其它工人一般都是小学文化程度,还有一部分是附近的失地农民,他每天这样机械操作,大学里学的专业知识几乎都要“生锈”了。
“我们老师说过,是金子就会发光的。”周曙光这样来说服自己。
实验室的“小板凳”还不断在制作中
如今,在化工界,周曙光的这项技术已经产业化,且经过这么多年实施以来,据统计,已累计减少废气排放近50万吨,累计创造经济效益13.6亿元。纵观全国,甘氨酸法草甘膦产量约45万吨/年,可减少废气排放近280万吨,创造经济效益约70亿元。该项目最终获得2001年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申请并获授权发明专利5项,其中2项获中国专利优秀奖。
事实上,这些年来,在实验室里,周曙光并未停止搞科研的步伐。前年,他和他的团队在研发“膦元素的循环技术”,在试验中发现废水膦里有种白色的泡沫,怀疑是一种含膦化合物。于是,他带领一支10多人组成的科研队伍,并请浙江、上海等研究所求证,最后成功研发了该项技术。
即便取得这么多成绩,在这条路上,周曙光从未停止钻研的步伐,“搞科研,下手必须快。”或许就是因为这样,周曙光才那么爱他的实验室。
教师世家走出的理工男
周曙光,1970年出生于小南海镇箬塘村。照片中的他是一副典型理工男的形象,戴着一副眼镜,看上去斯斯文文的样子。
“我出生于教师世家。”周曙光的父母、舅舅、舅母以及外公等人都是教师,掐指算来,家里当老师的还不少。从小,周曙光是个话不多的人,上初中、高中那会,他更少说话,三年读下来甚至有些女生都没怎么说过话。但他只是不善表达。数学、物理、化学都是他的长项,尤其是一些实验课,老师需要有同学上台示范,他都积极举手。
中考那年,周曙光的分数不错,衢州中专和龙中让他选择,他选了后者。但高一那年,父亲离世,这让周曙光在今后的择业道路上多了些忧虑。
1988年,周曙光从无锡轻工业大学(现为江南大学)的轻工业部的化妆品专业毕业。“选这个专业,只是出于好找工作,没有过多考虑自己的爱好。”幸运的是,1992年,周曙光这批大学生赶上国家包分配的最后一班末班车,当时学生若不服从分配并且要跨专业就业,必须得交4000元,“哪有这个钱,我还是安安稳稳服从分配。”
那时,周曙光曾也有机会去浙江一所轻工业学校任教,家里考虑到已经有这么多教师,希望他尝试其它行业。就这样,1992年夏天,周曙光进了杭州一家食品厂从事香精香料研发。这份工作,周曙光不满意,而且当时交通不如现在这般便利,周末回去探望母亲和妹妹极为不便,“我想找一份离家近一些的工作。”
曙光终迎来“曙光”
没错,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当了一年多的操作工,集团欲召集一批做工艺,主要搞项目研究。周曙光这个小伙肯吃苦,又是大学生,集团领导就想让他“试一试”。
比起刚从学校毕业,有过基层工作经验的周曙光似乎更能明白生产中出现的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车间的那段操作工经历成为了我个人宝贵的财富。”
1997年,在实验室里的周曙光发现,草甘膦的各种数据出来后表明有物质不平衡因素,他由此怀疑可能有不明气体释放。“我性子很急,发现问题后就会想尽办法马上解决。”这也是他为何后来能在化工界取得卓越成就的主要原因。通过文献查询,他每日关在实验室做试验论证,“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就像爱因斯坦做小板凳那样,通过三个多月的实验论证,他得出现有工艺草甘膦生产工艺中有副产物氯甲烷的产生,而这种化学元素正是有机硅单体合成的主要原料,回收成本比合成氯甲烷更低。
就当年来说,每生产一吨草甘膦产生一吨氯甲烷,一吨氯甲烷的合成成本为3000元到4000元,而一吨氯甲烷的回收成本却只有300元到500元。按每吨节省3000元左右计算,新安化工现有8万吨能力,只此一项就产生效益2亿元人民币以上!
这组数据太令人震惊,周曙光令集团领导刮目相看,领导拍板,“相信你,集团就花300万试一试吧。”这便是现在众人所知的周曙光和他的“草甘膦副产氯甲烷用于甲基氯硅烷单体合成新工艺”的故事,也是他和它,成就了新安化工的草甘膦、有机硅两大产业在全球行业的地位。
http://www.2888.tv/news/42384.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 冬草莓施肥技巧
- 汪洋:敢于攻坚克难,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
- “十二连丰”时,莫忘新挑战
- 2015年农民农资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
- 沈阳市浑南区“三个突出”推进春季农机安全生产
- 规范农药市场 开展春节前的农药市场检查
- 史丹利三安复合肥怎么样?效果好不好?
- 麦田测产记
- 2014年氮肥行业营销工作会在大连召开
- 土地确权“开闸”新一轮农村改革
- 一号文件正中农业发展“靶心”
- 大庆畜牧养殖实用人才技术培训班暨奶业协会发起会圆满结束
- 湖南省取消57个农机产品补贴资格
- 新疆巴里坤县高度重视春节期间农机安全生产工作
- 什么农药对谷子负泥甲虫害有特效?
- 今年我国将新建1亿亩高标准农田
- 陕西省发放首批农机补贴资金162万元
- 我省发布2015年小麦质量品质报告:小麦单产全国最高 专用小麦有待优化
- 农机化再提速需要科技来帮忙
- 凉州创建“平安农机”促农业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