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农资行情 >> 正文

化肥“私人定制”项目将落户扬州


来源:农资1号网      分类:农资行情      时间:2015年5月5日      阅读次数:

4月28日,一年一度的“院士专家行”正式启动,8家院士企业工作站成立,12名院士专家与扬州市企业签订了12个合作项目。一批“高大上”的项目将落户扬州。此项目研究团队的研究员之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杜昌文博士说,如何生产出既环保,同时利用率又高的肥料也是很多研究者的研究课题。

4月28日,一年一度的“院士专家行”正式启动,8家院士企业工作站成立,12名院士专家与扬州市企业签订了12个合作项目。一批“高大上”的项目将落户扬州。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朱兆良带领的团队,来到扬州与雷鸥电业有限公司签署了水基包衣控释肥的研发项目。

我国是化肥使用大国,农业、畜牧业生产都离不开肥料,但传统化肥存在利用率低、污染性高等问题。“部分水体污染很厉害,如太湖的蓝藻暴发等,这些都与肥料的滥用有很密切的关系。”此项目研究团队的研究员之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杜昌文博士说,如何生产出既环保,同时利用率又高的肥料也是很多研究者的研究课题。

“而且,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作物需要的化肥不同。”此项目研究团队的研究员之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杜昌文博士这样解释说,通俗一点来说,他们就是根据土壤和作物的不同,为农作物“私人定制”肥料。

但是就目前国内来说,这样的肥料生产成本很高,而且再加工可能产生二次污染。这样的产品无论对于使用肥料的农民,还是实用农作物的市民来说,都是不愿意接受的。

“在同类产品生产过程中,有机溶剂是必须要使用的材料,但是这样的溶剂价格昂贵,每吨的价格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而且易燃易爆。”杜昌文说,通过多年的研究,团队终于攻克了难关,核心技术就是用水替代了传统的有机溶剂,相比较于国外同类产品在国内的价格要降低50%-100%,而且最终生产出来的控释肥对环境更友好。“这样的水基包衣控释肥技术,在国际上都是首个。”

为农作物“私人定制”肥料,听起来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这件事在不久的将来即将成为可能。杜昌文说,现在这个技术正在合作研发之中;相对于国外同类技术,目前该项目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相信不久的将来,这种新型的肥料会给大江南北的农作物带来福音。

隧道是一种特殊的管状构造物,车辆进入隧道的过程是一个明亮-黑洞-明亮的过程。人眼在明暗交替变化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黑洞效应”和“白洞效应”,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因此根据国家交通部的要求,隧道要求照明设备长明。”扬州宇龙照明器材有限公司总经理吕斌介绍,这样的长明设备无论从节能减排、照明电费等诸多方面来说,都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那么如何利用技术,解决这一系列的弊端,就是他们和中国科学院院士,红外和遥感技术专家薛永祺需要共同攻克的难题。

据了解,随着隧道照明控制技术的发展,先后经历了人工控制和自动控制两个阶段,目前正处于由自动控制向智能控制发展的新时期。

“采用手动控制模式及分段时序模式的系统,不能随时根据洞外的亮度变化及气候条件进行洞内亮度调节,在隧道照明方面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吕斌表示,而以自动控制模式为主、手动控制模式为辅的系统,由于应用的照明灯具的限制,洞内调光大多数都是采用控制恒定亮度灯具的不同开关组合的分级模式,实际为开关量控制,并不能实现真正的无级亮度调节。

这次的合作项目,将红外线技术运用到了自动控制隧道照明系统中,除了根据天气、节气等能自动调节亮度外,“红外光电传感技术,可以通过光电检测模块来检测隧道内外光照强度,还能通过红外传感器来探测隧道内外汽车车辆速度、车流数量,完成对led隧道周围环境信息的感应、收集、分析、识别、处理,达到智能地根据周围环境的动态情况对led隧道照明系统实行全天候自主控制照明的亮度和舒适度,从而实现隧道照明的控制智能化”。

“这也是国内首个可根据车流量调节隧道照明系统。”吕斌认为,在一至两年内实现量产的产品,将大大降低隧道灯的使用成本。“特别是对于一些偏远地区的少有人经过的隧道,运营成本将大大减小。”


http://www.2888.tv/news/42325.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北京正开天力肥业有限公司
相关信息
河南立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供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