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卖粮难”的症节何在?
今年冬小麦上市后,各地市场价格高开。目前市场收购价格,湖北省、江苏省、安徽省、河南省南部每公斤(下同)在1.94—2.00元;山东省、河北省在2.02—2.16元左右。与同今年我国长江中下游的天气一样,在冬春夏连旱之后,最近又出现旱涝急转,小麦收购市场在开秤后不久,就由农民踊跃卖粮,到出现新的“卖粮难”。主要表现:愿收者囊中羞涩。小麦从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必须经过储存、加工环节,众多的面粉加工企业对小麦的需求为强烈。在去年收购的小麦基本上消费殆尽、临时储存小麦拍卖出库困难、今年小麦质量好的情况下,面粉加工企业积极投入新小麦收购。但是,有限的流通资金制约了面粉加工企业的收购。在这些企业开秤、农民卖粮车水马龙的不久的时候,收购资金断炊,囊中羞涩不得不停收。而储备粮存储企业轮入的小麦数量有限,收购几天上十天就鸣金收兵了。愿卖者等待观望。今年小麦收获季节,主产区绝大多数地方天气晴好,农民的小麦收获、晾晒之后愿意及早出售。但是,相对于数量巨大的商品小麦,面粉加工企业、储备小麦轮入企业收购的数量毕竟有限,而作为粮食流通主渠道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由于没有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得不到收购贷款,靠费尽心机提前收取客户资金、找职工借款的可怜资金收购部分小麦后,也不得不“关门闭户”。收购资金的严重缺乏,导致农民卖粮只能等待观望。一方面,今年在增加抗旱成本、生产资料涨价后,农民期望小麦能够卖给好价钱;另一方面小麦市场价格的连年上涨、今年严重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农民也看到了小麦后期的涨价预期,不达到预期价格,就拭目以待。生产者利益受损。据农业部农情调度专家分析,今年夏粮将会喜获丰收,冬小麦产量有望实现连续第八年增产。但是,据调查今年农民小麦增产,可是收益却下降。据湖北省襄阳市粮食局最近进行的调查,今年农民生产小麦的收益将比往年降低。根据入户调查结果来看,2010年小麦平均亩产763.34斤,平均成本在439.1元,每市斤平均售价0.93.1元,纯收益271.7元;2011年小麦平均单产预计761.74斤,每亩成本465.5元(其中种子64元/亩、化肥92元/亩、农药9元/亩、机耕费62元/亩、机收费61.5元/亩,间接费用25元/亩、人工作价152元/亩),每市斤平均售价0.95元,亩平纯收益258.01元。纯收益降低的原因是由于生产资料成本上涨造成的,比如种子、化肥、农药同比上涨5.01%;人工费用同比上涨11.2%;机收、机耕同比上涨10.02%,造成亩均收益下降5%。种植收益的下降,农民本来寄希望于出售小麦价格的上升来弥补,但在收购、加工企业缺乏收购资金的情况下,小麦收购价格在短时间内可能有所下降,农民放在家中的小麦,不仅要增加储藏损失,还增加搬运等费用,利益必将严重受损。流通者无可奈何。作为粮食流通主渠道的国有粮食企业,既承担着国家赋予的搞活粮食流通的责任,又要通过流通获得经济效益、保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而这一切的实现,都离不开“资金”这个重要媒介。可是,在现行政策性银行机制之下,在没有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时,只有通过资产抵押获得贷款。而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资产,除了政府划拨的土地不能抵押外,仅有评估价值不大的仓库,以此作抵押,所贷的款项收购粮食可以说是杯水车薪。在此情况下,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无可奈何。粮食收购是连接粮食生产和粮食消费的纽带和桥梁,是种粮农民实现劳动价值的重要媒介。在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程度日益快速发展的格局下,如果粮食流通的起点——粮食收购受阻,农民不能顺利出售劳动的成果——粮食,势必会极大地挫伤生产的积极性。现在种粮比较效益的下降已经出现农民撂荒耕地的现象,有媒体引用国土资源部的调查称,我国每年有3000万亩耕地抛荒,这是一个非同小可的事情!从现实的情况看,国家对于粮食生产高度重视,最近几年中央的一号文件的主题,无不是关系到粮食生产的。但是,对于粮食流通体制,始终没有理顺和完善。在粮食的运行体制上,形成了中储粮管理总公司系统为主体的国家储备粮系统,承担国家储备粮的收购、保管、轮换;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为主体的国有粮食企业以及以民间资本为主体的多渠道粮食企业。在粮食收购方面,中储粮公司系统负责收购、轮入国家储备粮、承担最低收购价粮食执行收购主体;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作为主渠道收购粮食,其中的部分企业受中储粮公司直属企业委托收购最低收购价粮食;多渠道企业持证自由收购粮食。但是,起源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中储粮企业,所获得的资产都是优质资产,对于收购资金贷款,政策性银行无条件支持。即使如此,收购量也有限;多渠道收购资金,主要靠抵押贷款取得;而所谓的粮食流通主渠道企业——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徒有虚名,其收购资金贷款,也要靠资产抵押,能否获得最低收购价粮食委托收购资格,还要看执行主体的脸色行事。我们仔细分析一下,世界上主要粮食生产国,有哪一个国家的粮食收购主渠道企业是完全靠自有资金收购粮食的呢?粮食是大宗商品,不但收购的季节性强,而且所需要的资金极其庞大,仅靠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仓库资产抵押,是无论如何也解决不了收购资金贷款问题的。为了解决粮食流通资金问题,国家成立了政策性银行。但是,近几年来,承担粮食收购贷款业务的政策性银行却实行商业化经营。由于更多的商业化因素,粮食购销企业要获得粮食收购资金贷款难于上青天。不要说贷款难,就是能够获得为数不多的贷款,手续也极其复杂,小麦收购资金自收购前申报,到审批下来时,收购已经基本结束了。这也许是粮食购销企业多年来给卖粮农民“打白条”的根本原因之一。时代的前进,社会的发展,无不有新的问题出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面对问题不要怕问题,要敢于面对问题,善于探究问题的症节所在,真心实意地去解决问题。果真如此,就不可能解决不了粮食收购资金的难题。政策性银行要切实负起服务好粮食流通收购资金贷款的责任,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推出新的金融产品。不但对各级储备粮收购、轮换及时予以贷款,对粮食流通主渠道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在加强监管的同时,也要适时给予收购贷款,保证粮食流通的正常进行,维护种粮农民利益。社会的发展从一定的意义来讲,是优胜劣汰的结果。象关系国计民生的粮食这么重要的商品都可以购销市场化一样,为什么给予粮食收购的贷款的银行就不能够市场化呢?没有竞争就没有优质服务,没有竞争就没有生机和活力。国家要鼓励所有的商业银行参与粮食流通贷款,并给予象政策性银行一样的金融政策支持。国家也要大力支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深化改革,通过改革、重组、整合等,壮大实力,明晰产权,成为具有实力、活力、抗风险能力的真正的粮食流通主渠道企业。
http://www.2888.tv/news/414.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 开磷化肥成就德州“粮王”
- 想搞深加工资金成了“拦路虎”
- 云南:净化农资市场 护航春耕生产
- 哪几类农药不怕雨水冲刷?
- 2014年第一季度,百草枯原药价有望实现再次拉升
- 夏季肥需求扫尾,复合肥信心挫伤
- 昌吉市2家种子公司入围全国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名单
- 化肥原料贸易格局悄然变化
- 海南省将出台补贴政策推广新型肥料
- 重庆市2010年7月上旬农作物病虫发生趋势
- 黑龙江省加大挖掘农民内转就业潜力
- 农药行业业绩预增成亮点
- 吉林和龙市:查处假种子
- 2012年小品种化肥的出口还会出现火爆景象吗?
- 河北省二代草地螟发生趋势预报
- 湖北省基层农机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班在华中农业大学开班
- 陈锡文解析粮安责任制:承担主体责任 保障粮食安全
- 加快区域性标准化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推广
- 2020年内蒙古农药使用量将零增长
- 山东剧毒高毒农药将实行实名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