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农资行情 >> 正文

如何建设新型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来源:农资1号网      分类:农资行情      时间:2015年4月3日      阅读次数: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今后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形势与挑战。从粮食消费需求看,一是城镇人口规模的持续扩大,粮食消费总量日益增长,粮食供需缺口矛盾将更加突出;二是居民收入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将促进粮食消费与食物结构的转型升级,使粮食供需品种结构矛盾更加明显;三是城镇人口集聚背景下粮食消费需求的高集中度,对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粮食供给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提出更高要求。而从粮食生产看,虽然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一连增”,但在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进程中,随着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今后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正在受到挑战:一方面,国内农业生产仍将处于成本上升通道,粮食生产比较效益持续走低,粮食生产成本“地板”不断抬高,粮价“天花板”约束日益显著,今后保持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难度将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的深入发展,今后耕地、水资源更趋紧张、粮食生产资源环境“紧箍咒”将更加严酷,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将更加严峻。

因此,必须更加注重强化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建设新型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千方百计解决好事关十三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这既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也是今后在国际国内复杂局势下掌控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国家安全大局的基础。

建设新型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必须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任何时候都牢牢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上,始终掌握国家粮食安全的主动权。

第一,全面建设新型粮食产能体系。稳定、高效、安全、持续的粮食生产能力,是立足国内,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核心。一要严守耕地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这是确保粮食产能的基本保障。要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加快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全面提升耕地质量和土地产出水平。二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粮食生产由注重数量增长向总量平衡、结构优化和质量安全并重转变,由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由主要“靠天吃饭”向提高物质技术装备水平转变,建设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型粮食产能体系。三要依靠科技进步,为粮食生产插上科技的翅膀。加快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全面发挥农机在科技兴粮中的载体作用。

第二,建立新型粮食支持政策体系。要完善和创新粮食支持政策机制,进一步保护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这是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关键。一要坚持市场定价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可考虑逐步用目标价格制度取代粮食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政策,减少价格支持政策对市场的扭曲影响。二要完善和创新粮食补贴方式,建立政策补贴与粮食生产挂钩机制,提高补贴措施的针对性、指向性和有效性。三要以补贴重点粮食产品、主产区和关键环节为核心,探索实施市场扭曲作用小、对种粮农民管用有效的直接补贴措施,大力补贴支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方式,加快构建政策性农业灾害强制性保险、价格保险等粮食风险管控体系。

第三,加快推进农业经营制度创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制度,是解决“谁来种粮”、“怎么种粮”问题的关键举措。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发展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促进农业生产者由传统农民向高素质职业农民转变,促进农业经营的专业化、规模化与组织化,增强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四,强化粮食安全储备与应急体系建设。安全、合理的粮食储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要科学规划粮食储备规模,优化储备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等非常规冲击的保障能力。

第五,构建新型国际农业合作体系。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是保障粮食安全,确保重要粮食品种有效供给的必然选择。要创新国际农业合作机制,深化国际农业战略合作,促进提高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能力和有效供给水平。要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探索建立符合我国粮食安全战略要求的境外农业投资与产业体系。要适度进口国外农产品,把握好进口的规模和节奏,管控好进口对国内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和风险。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http://www.2888.tv/news/41197.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北京正开天力肥业有限公司
相关信息
河南立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供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