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委6号文件提出注重外转内调,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解读人:省委6号文件起草组成员马万里张学龙刘卫东
农业农村发展的主体是农民,“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收入问题,收入问题的关键是就业问题。我省有近6000万人口生活在农村,没有广大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小康。省委6号文件提出,要坚持把促进农民就业作为增收着力点,向外转移就业促增收与内部调整结构增收相结合,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动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亮点一农民收入增长实现“十一连快”
2014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91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农民人均纯收入941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4%,农民收入增速连续5年超过了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逐步缩小。随着农民外出务工收入的不断增长,近几年农民收入的一个明显变化就是工资性收入已成为我省农民增收的重要贡献力量,而且省内就业的人数在不断增加,已连续4年超过省外就业人数。据统计,去年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达到2742万人,其中省内就业1590万人,较省外转移就业多出了400多万人。
当前,随着整个国家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我省面临的一系列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如何在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特别是我省还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为国保“粮”,注定了我们必须负重前行,一方面要保障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另一方面还要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难度之大、任务之艰巨可想而知。
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随着城镇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加之农民就业技能等自身素质的不足,目前我省农民外出务工收入的增幅在不断下降。受种粮比较效益低的影响,我省农民户均种植一季小麦的生产收益约2000元,还不如一个农民工打工一个月的收入。虽然随着国家补贴和转移支付力度的不断加大,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在逐步增长,但较之农民收入的总额占比还很低。
现在距2020年只有6年时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农民纯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时间很紧,任务很重,省委6号文件围绕外转内调从5个方面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亮点二八项措施为抓手,转移农民促增收
从我省情况看,制约农业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最突出的矛盾是人多地少,农民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农业生产规模小,劳动生产率低。因此,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必须最大限度地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这样不仅能够为工业化提供充足劳动力,为城镇化提供动力,而且能够大幅提高留下来农民的人均资源占有量,盘活土地等资源要素,推动农业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现代化。
前不久,我省印发了《积极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八项措施》,从促进农民进城就业创业、居住保障、随迁子女教育、城镇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保障、社会保障、保障进城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推动农村资源资产流动化资本化、建立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协调推进机制等八个方面出台细化举措。省委6号文件紧紧围绕八项措施的落实,提出把县城和有产业优势的中心镇作为吸纳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主阵地,要求市县细化完善具体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力争2015年优先解决100万在城市就业的农村转移人口、棚户区和城中村居民落户城镇,争取200万左右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
为更好地激励地方政府推动此项工作,6号文件提出要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也就是说,哪个地方向城镇转移农村人口多,农民落户城镇多,财政支持的力度就向哪个地方倾斜,这样对地方政府来说它的积极性就上来了。同时,6号文件还提出要在全省选择100个产业基础好的镇开展示范试点建设,以便积累经验,探索路子。
亮点三促进一二三产融合,调整结构促增收
在现阶段,促进农民增收,除了转移农民,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外,还要着力从农业的内部挖掘潜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6号文件提出,立足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推动种植业结构调整、大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当然,立足我省省情,这种调整结构是在保障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那就是我省向国家承诺的到2020年我省要保证1300亿斤的粮食生产能力,这是个政治承诺,玩不得半点马虎。
为了在保障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农民增收,我省从2012年开始,就相继开始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和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培育工程,这两个工程的核心就是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挖掘农业多种功能,让农民在不离乡不离土的基础上从种粮之外寻找增收的门路。到目前为止,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600多家,已规划农业产业化集群457个,其中139个达到省级认定标准,集群实现年销售总收入8318亿元,今年将再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200个,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我省的重要支柱产业。省财政拿出1200万元,选取郑州、洛阳等6个市地着力打造一批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在大中城市周边发展兼具城市“菜篮子”、生态绿化、休闲观光等功能的都市生态农业。
此外,6号文件首次提出要积极争取国家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总的思路其实就是各地要结合资源禀赋情况,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果则果,逐步形成大宗粮食作物和特色农业协调发展的农业生产布局。
亮点四加大扶持帮扶力度,提升农民促增收
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国家近些年不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和扶持力度,着力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使广大农民也能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红利。省委6号文件明确提出,要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优先保证农业农村投入,还特别强调,要把农民增收、农村民生发展等作为支出重点,加快构建总量稳定增长、结构更加优化、效能明显提高的财政支农新格局。
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切实关注农村贫困人口这个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的脱贫问题,下大功夫将这个短板中的短板给补上。6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实施“三山一滩”群众脱贫工程,加快农村扶贫开发。按照国家新的扶贫标准,我省目前仍有69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其中大别山、伏牛山、太行山、黄河滩区“三山一滩”地区贫困人口占全省的六成以上,是全省扶贫开发的主战场,也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我省从2013年开始划定“三山一滩”为扶贫攻坚重点区域,着力在资金、项目、产业发展等方面予以扶持,目前各项工作正在顺利推进,已取得显著成效。去年全省贫困县、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占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已较2010年提升2个百分点。6号文件提出,今年将再实现120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还特别强调,要落实贫困县扶贫开发主体责任和省市监督责任,建立健全贫困县考核、约束、激励和退出机制。并且要加快推进精准扶贫,具体到村到户,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
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提升农民的自身素质。6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快培育一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不断提高农民增收的本领。
我们相信,随着6号文件的深入贯彻落实,有广大农民群众的不懈努力,农民增收的步伐一定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快。
http://www.2888.tv/news/40134.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 沪建设从农田到餐桌食安信用环 “搭车”点评类网站
- 质检总局:农业用尿素质量国抽合格率96.3%
- 2012年湖南早稻种植效益增长10.7%
- 关于陕西分析今年小麦生产形势的通知
- 农业部部署今年农业安全生产工作
- 2012年1月30日吉林花生价格走势分析
- 我国向巴西出口农药严重受影响
- 广西:农业变“强势”
- 时间尚早,尿素冬储仍需谨慎
- 尿素冬储缓慢推进 经销商有暖有险
- 四季度尿素难有起色
- 新型肥料优势众多,但是推广进程却步履维艰
- 有机肥行业发展势在必行
- 读懂互联网 才能看懂真正的农资电商
- 农药残留错在谁?
- 广西加速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 农业部供销总社携手推进科学施肥
- 化肥污染引起环境问题
- 情人节将至 河北玫瑰、百合价格飘飘升起
- 广西省加强中稻穗期及晚稻秧苗期病虫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