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农资行情 >> 正文

草甘膦高烧不退,该怎样对症下药?


来源:农资1号网      分类:农资行情      时间:2015年1月5日      阅读次数:

大量母液如何处置将成为制约草甘膦企业生存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为此,新安集团组织了强有力的科研力量,投入大量资金,针对母液处理、回收和利用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图为公司草甘膦回收装置。 (朱律田 供图)

去年以来,国内新一轮草甘膦投资热又在悄然兴起。近日中国化工报记者在参加的一系列农药会展以及论坛的采访中了解到,业界专家对此都表现出相当的忧虑。那么,这一轮的草甘膦投资热究竟有什么特点?对行业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又该采取何种措施来引导草甘膦行业的健康发展?中国化工报记者进行了调研。

让人头痛的新增产能

“现在有一个令人头疼的现象,就是新一轮的草甘膦投资热正在兴起。包括一些上市公司在内,新增产能动辄就是5万吨/年甚至是10万吨/年。我觉得大家还是有点头脑发热,忘了2008年以后的草甘膦价格是怎么从高空跌落下来的。那种阵痛的感觉,是不是应该好好想一想。而且企业也应该思考一下,市场是不是需要这么多的草甘膦?农药是不是只有草甘膦一个品种?草甘膦是不是一定要市场独大?”在不久前召开的第十四届全国农药交流会上,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会长孙叔宝语重心长地提醒相关企业。

资料显示,作为全球草甘膦市场中的一个重要主体,我国已经拥有了全球70%的草甘膦产能。目前全国各草甘膦企业的总产能已经突破80万吨。据统计,2013年中国草甘膦原药产量增长约20%,达到50.9万吨,其中出口(折原药)44.2万吨,国内消费维持在5万吨左右,每年80%以上的产量用于出口。

“全球每年需要草甘膦原药为80万吨左右。我国拥有超过全球50%以上的原药市场占有量,终端市场占有率却不到20%。拼资源、低附加值原药出口多而高附加值终端市场占有率低是国内草甘膦产业的不良现状。产能严重过剩、无序竞争已导致局面失控。”湖南省农药工业协会秘书长、教授级高工汪建沃强调说。

尽管如此,国内草甘膦的扩产潮却在持续升温。

汪建沃介绍说,受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继续增长,草甘膦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等利好因素刺激,又有一些国内企业陆续宣布进入该行业或上马新产能。四川乐山福华公司将新建12万吨/年草甘膦产能;和邦股份也宣布进入草甘膦行业,拟投资建设5万吨/年草甘膦生产项目;2014年宁夏颖泰嘉和公司在宁夏投建5万吨/年草甘膦清洁生产工艺项目。按照目前各项目建设情况推算,行业新增产能将在1~2年后集中释放。

“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国家应该下大力气控制产能。目前草甘膦产业最应该做的是盘活现有的产能,而不要再盲目新增产能。”汪建沃强调。

在汪建沃看来,新一轮的投资热如果不加控制、任其发展下去,将导致全球草甘膦明显供大于求,市场饱和又将使国内出口和内销无序竞争的局面重演,国内草甘膦行业将陷入新一轮的低谷。

“草甘膦是一个现象,一个标志,它带动了农药行业的景气周期。但如果新一轮的草甘膦投资热再度持续的话,我觉得肯定要重蹈2008年的覆辙。”孙叔宝如是说。

令人可怕的投资后果

对于这一轮的草甘膦投资热,不少接受中国化工报记者采访的企业和专家都觉得“太可怕了!”

山东滨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延昌告诉记者:“我们公司2006年开始上的草甘膦,目前的规模是2万吨/年,已经做了好多年,但并不打算在目前这个阶段扩产。现在国内确实有几家大企业在扩大草甘膦产能,这个产品还能扩产吗?目前中国草甘膦的产量已远远大于全球的需求量,产能已经严重过剩,肯定是不能再扩了。而且新增产能规模太大,动辄5万吨/年、10万吨/年,挺可怕的。孙会长提醒得很客气了,这些企业实际上已经不把草甘膦当农药干了,他们的做法完全背离了市场规律。”

“有些厂家上了装置以后就开不起来了,这是最要命的,因为根本就没有这么大的需求。比如,2014年9月份四川绵阳利尔公司就曾发布公告,称其控股公司快达农化的1万吨/年的草甘膦生产线‘由于市场变化暂未生产’。企业往哪里卖啊?卖给谁啊?赔钱都不知道赔到哪里去了。”黄延昌强调说。

湖南海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明智告诉记者,草甘膦这个产品要做好的话,需要上下游配套,不是想做就能做的。做这个产品,拥有技术是一个方面,原材料、上下游产业链也很重要。况且上这么多产能,市场在哪里?全球的需求量只有那么多。新增加的产能将导致草甘膦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对于扩产的原因,黄延昌分析认为,并不是因为市场需求无限增长造成的。这些扩产企业的想法肯定是“我们不仅有产量的优势、还有销售渠道的优势,到时候我能卖得了你卖不了。”也就是说他们只想靠竞争把别人挤掉,这是很不健康的做法,对于中国农药行业来说也是一个悲哀。“因为从投资和竞争角度看,毕竟是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还造成了企业装置的闲置,原有的投资也得不到补偿。而且有的企业要在宁夏上项目,在环境这么脆弱的地区上草甘膦,我觉得更可怕,太不正常了。”黄延昌表示。

山东省农药科学研究院院长李德军谈到,这一轮的草甘膦投资热不同于2008年的那一轮。2008年国家的政策较为宽松,扩产的都是一些小企业,扩张的规模也都比较小,最多是万把吨,只是因为点多,导致总量较大。而这一轮的投资扩张主要发生在几家大企业身上,几乎没有小厂的参与,而且单独扩产的规模较大,目的是在市场上争取优先地位,所以这一次的影响更大。全球的需求也就80万吨左右,可是未来国内新增的产能就达到30万吨/年,虽然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但也是很可怕的,这会引发新一轮的恶性竞争。

“我觉得这些大厂扩产后,他们的能量会更大。而且这么大的产能不会大量同时存在,总会有些产能被淘汰掉。因此预计这次产能淘汰的过程会比上一次要更慢一些,大厂减产的速度也会放慢,过剩的时间会更长。”李德军说。


图为山东一家企业的草甘膦产品下线。 (赵德辉 供图)

毫无章法的竞争手段

各界之所以对这一轮的草甘膦扩产潮持质疑态度,归因于他们认为这些准备扩能的企业对全球的市场需求、国家未来的政策走向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把握,使得他们在与老对手孟山都的搏弈中,毫无章法可言。

兴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俊震谈到,草甘膦是全球70年的农药史上农药单品使用范围最广泛、对全球市场产生深远意义的一个产品。至少在2000年前,它是孟山都的命脉。到现在为止,孟山都之所以在全球都有市场基础,基于其市场信誉度和品牌占有率。目前,孟山都牢牢固守着美国和巴西两个主要市场,其销售方略不仅配合价格上竞争、配合农民的奖励计划,而且与新配方和新品种密切相关。因此,在既有市场上,孟山都公司都有相当大的优势。

再看看国内,现在中国大大小小的草甘膦装置产能大概两倍于全球的需求,还有很多厂家在增加产量。供远大于需是目前国内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与孟山都的攻防战中,孟山都一直是有着长远战略的防守一方,而国内企业作为进攻一方,是完全没有章法的,唯一的章法就只有增加产量。把量上来以后,再把价格降到最低程度,希望把别人都先打倒。当自己成为行业里的龙头或拥有话语权的时候,能把这几十万吨的市场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基本上就是国内企业的做法。群雄并起,大打价格战,看谁能支撑到最后。这种做法最大的后果是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并造成了目前国内草甘膦行业的混乱局面。”曾俊震说。

对于中国草甘膦的出口形势,曾俊震分析认为,中国80%以上的草甘膦出口到6个国家,其中前三位分别为美国、巴西、阿根廷,占出口总量的55%~60%。在与孟山都决战的市场上,中国草甘膦的出口价格能不能上去,就取决于在这3个国家的销售情况。每年上半年如果在美国卖得不好,中国的出口形势就一定不好,如果下半年巴西、阿根廷的市场不好,国内出口也一定不好。2013年中国在美国、巴西、阿根廷的出口量都比较大,加上环保核查的,所以2013年的出口无论在价格还是量上都有很好的表现。但2014年刚好相反,国内企业的出口形势不是很好,美国干旱加上巴西与阿根廷经济作物不是那么好,所以农民可能要缩衣减食,减少对草甘膦的使用。

曾俊震进一步谈到,从全球市场上看,需求情况并不乐观。

首先,国际市场在过去的3~5年谷物价格好的时候,尤其巴西、阿根廷的玉米、大豆种植面积大量增加时,对草甘膦的市场需求也有所增加。但现在谷物的价格并不好,新增种植面积的可能性不大。

其次是抗药性的问题。目前,抗草甘膦的杂草在大田里面非常严重,美洲25%~30%的大田都产生了抗药性问题。这对草甘膦的用量会有一定影响。

最后,除了转基因市场,在传统市场和非农作市场,草甘膦也有了新的替代品。比如,目前草铵膦投资正热,价格一路上涨,未来极有可能替代现有草甘膦的一部分市场。

“从整个市场层面看,全球草甘膦的需求正在下降。2013年全球草甘膦的市场销量为85万吨,估计2014年可能连80万吨都不到。在没有新的转基因作物出来之前,这85万吨/年的需求大概就是历史高峰了。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一方面,全球作物面积增加有限,还出现了抗药性以及新除草剂替代现象。另一方面,孟山都的原药产能基本在35万~40万吨,而且孟山都也不会坐等市场萎缩。孟山都是连续性生产,一开车就要开到35万~40万吨。如果孟山都在美国、巴西、阿根廷卖得不好,它就很可能回到曾经退出的东南亚、澳大利亚以及中国台湾地区。这无疑会对国内草甘膦的出口产生不利影响。”曾俊震强调。

严控产能的整合出路

那么未来国内草甘膦产业将何去何从?对于企业普遍关心的这一问题,专家给出的建议是:整合且严控产能。

李德军表示,现在大家都呼吁要有一个理性和有序的市场,但目前草甘膦企业处在这样一个过度竞争的阶段是很难避免的。经济发展是有规律的,经历这个阶段以后,才能逐渐有序。即使美国也曾经历过这个阶段,先有群雄逐鹿的乱象,而后一些有战略眼光、有实力的企业家出来整合这个市场。

“这一轮的草甘膦扩产是一种非理性的扩产,走向整合才能终结这一乱象。但是现在国内的企业家还没有具备这种战略眼光。企业家的眼光和胸怀也是要靠产业的发展慢慢地学习出来的。比如,一百年前,一些美国的草甘膦企业家兼并了一些小企业。但他们在进行兼并的时候只是停掉了对方的装置,并给其出路,并不是把对方置于死地。通过这种办法,一些大企业把不少产业逐步整合起来了。但现在国内企业的兼并路程很难,因为一些大企业家总有一种想法,就是我要把你整死。而被兼并的企业往往都要垂死挣扎,从而产生一种破坏性。结果‘杀敌一千,自伤八百’。即使对方死了,也是死而不僵,市场一好,停产的企业就又活了。所以对草甘膦行业而言,我觉得通过实践认识到经济发展的规律性后,希望能一些有战略眼光和博大胸怀的企业家站出来,采取兼并重组并给对方出路的办法,把行业整合起来。这个阶段虽然很痛苦,但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李德军表示。

“在与孟山都的攻防之间,接下来中国该通过整合,与其抗衡。中国有这么多的草甘膦生产厂家,再接下来的整合要有一定的策略。理想的做法是采取有秩序的进攻态势,而不是大打价格战。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草甘膦市场中得到一定的份额,并有一定的利润,这就要靠大家的智慧了。”曾俊震如是说。

黄延昌认为,出现新一轮的投资热,一是企业不冷静,二是政府没有做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是有可为的。国家要从产业政策上进行控制,制定合理的产业布局,不再允许新增任何产能。因此,一方面企业要自律,对市场有所把握;第二政府要有可为。

汪建沃表示,一要下大力气控制产能,将环保核查进行到底。建议加强对新建、扩建、恢复草甘膦(双甘膦)项目环保准入条件核准,确保新建、扩建、恢复项目同步达到《环保核查指南》的要求。二要把握统一的尺度,确保环保核查公平、公正,对每家涉及草甘膦(双甘膦)企业都进行严格核查,一家也不放过。

李德军强调,从企业来讲,一方面建议大家更加理性的、规范地维护市场秩序;另一方面,还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要明白企业有责任、有义务去消除因为你的生产而带来的社会问题,要讲究社会相容性。否则企业利润再好,就业能力再强,假如不尽到社会责任,不被社会所容纳,也是无法生存下去的。


http://www.2888.tv/news/38950.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北京正开天力肥业有限公司
相关信息
河南立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供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