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农资行情 >> 正文

河南粮食增长潜力在哪里


来源:农资1号网      分类:农资行情      时间:2014年12月18日      阅读次数:

今朝看河南,是谓“中原粮仓”,在仅占全国1/16的耕地上生产了全国1/4的小麦,1/10的粮食,不仅解决了省内近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每年还调出400亿斤原粮及加工制品,实现了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作出了贡献。2014年河南夏粮总产达到创纪录的667.8亿斤,顺利实现夏粮十二连增,比上年增长20多亿斤,年增长率3.2%。

按照国家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要求,到2020年,河南要确保粮食生产能力达1300亿斤。《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中,河南承担了155亿斤,占全国1/7的增产任务。这既是粮食大省的担当,也是农业大省的韬略。

河南是1988年我国首批立项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省份之一,特别是2002年以来的十年高速发展期,农业综合开发承担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的繁重任务,一片片贫瘠的中低产田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再造活力之血”,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高产奇迹,同时,河南农业综合开发的经验和做法,也成为全国农业综合开发的一面旗帜。

改造中低产田,打造高标准粮田

河南全省中低产田6200多万亩,农业基础比较薄弱,面临的农业灾害类型多、频率高、范围广。

濮阳县是河南省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重点县之一。全县20个乡镇有7个紧挨黄河,135万亩耕地有40多万亩是中低产田,农业基础设施落后,自然条件严重制约着全县的农业生产。近几年来,濮阳县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将昔日的“盐碱窝”变成了今朝的“米粮仓”。

“按照20年来每改造一亩中低产田,平均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167公斤计算,在现有农业生产水平下,河南现有中低产田蕴藏着210多亿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庞学孟告诉记者,“河南自然灾害频繁,要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不断完善机井、桥涵、水渠、道路等设施建设,夯实粮食持续增产的基础,努力改变靠天吃饭的状况。”

如何保证粮食高产稳产?从2012年起,河南省结合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和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组织实施了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为此,河南确定了95个产粮大县打造7500万亩粮食核心区耕地,规划到2020年,在核心区内建设以“百亩方”、“千亩方”、“万亩方”为单位的6369万亩高标准永久性吨粮田。

提高粮食产量,“硬件”“软件”一起抓

按照“田地平整肥沃、灌排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除了水土田林路等工程高标准外,先进适用的优良品种、技术、设施、装备也成为项目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强化粮食生产技术支撑,河南省开展了小麦、玉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制定技术规程,形成持续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的现代农业技术体系。目前,河南省已建成小麦、玉米等23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27个国家和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投资12亿元建设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此外,还强化技术培训与宣传,大规模开展农业干部、农技推广人员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业专项技术培训15.6万人;发挥12316农业信息服务热线的作用,随时解答农民提出的问题;推动“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科技服务活动常态化,1.3万名农业科技人员常年活跃在田间地头,为农民送技术、送服务。

2009~2013年,河南省共建成30个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科技支撑示范工程项目县,建设高标准农田科技支撑示范工程100多万亩,新乡、许昌、商丘、漯河等市都建立起3万亩、5万亩至10万亩集中连片的项目区,成为引领现代农业的亮点。在夏邑县太平乡科技支撑高标准粮田万亩方里,正在进行麦田冬管的农民陈有福告诉记者:“通过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的投入以后,这种高标准田一亩地能收玉米1300多斤、小麦1200多斤,和以前相比能增收五六百元。”

通过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创建,各项目区有了更高的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有了更加完备的物质装备、科技支撑、产业体系和经营形式,目前良种普及率达100%,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5%以上。项目区农民的现代农业意识、农业科技意识和市场经济意识也明显增强。

作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重点产业化项目扶持企业,许昌天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许昌县将官池镇建立了万亩无公害鲜销蔬菜生产基地,同时建有低温储藏库、净菜加工厂,生产菜心、芥蓝、小白菜等有机蔬菜,产品直供港澳。正在地里摘菜的村民李晓萍对记者说:“家里的三四亩地流转给了这个基地,每年有三四千块钱的租金收入,另外在这里打工,每月还有2000块钱工资。”同样是务农,收入却翻了几番,能在家门口就业赚钱,李晓萍感到很知足。

“如何实现从卖原料到卖产品、再到卖品牌的转变,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和追寻的目标。”南阳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王宛楠强调道,“近年来针对粮食、棉花、畜牧、林果乳品等产业优势明显,但精深加工能力不足的问题,我们选择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扶持,在做强龙头企业的同时,辐射带动了基地农户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迅速推动了产业发展层次的整体提升。”

科学规划完善机制,为农开工作添活力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在规划、管理、建设和养护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机制创新,积累了可学可鉴的宝贵经验。为了确保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能够长久发挥效益,河南注重科学规划,确定了远离城市郊区、远离工业集聚区、远离高速公路村镇建设和远景规划用地的“三个远离”原则。

许昌、驻马店、周口等产粮大市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安排上,纷纷向产粮大县、大乡倾斜,向农业设施差、开发潜力大的偏远农区倾斜,向田野开阔、易于治理的连片地区倾斜,通过科学选项、集中投入、打破行政界限,实行规模开发,确保了稳产高产生产能力。

在调整配套资金比例方面,目前河南省全部取消了121个农业综合开发县县级配套资金,改由省级财政全部负担,极大地调动了县级政府抓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在24个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中首创涉农资金整合机制。

封丘县委书记李晖对记者说,按照省里确定的“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乱、农业综合开发统一规划、各部门集中投入、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她任封丘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整合组组长,由农开资金“搭好台”,水利、农业、交通、电力等部门各类涉农资金“唱好戏”,全面提升了项目区建设水平。据统计,近年来河南共统筹整合各类涉农资金10多亿元。

在做好科学规划、资金筹集等工作的同时,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办还不断完善绩效考评机制,健全项目评审机制,创新计划、统计、决算会审等机制,使农业综合开发管理迈上了新台阶,连续6年做到“当年项目,当年高质量建成,当年发挥效益”,让河南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农民是开发主体也是受益主体,为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开发伊始,很多项目村都成立了由各村党员、干部、群众代表组成的农业综合开发理事会,在村“两委”的领导下,全程参与整个农业综合开发的前期准备、中期实施及后期维护等各项工作,为解决筹资投劳、占用耕地、工程拍卖管护等方面的问题搭建政府和群众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保证了开发工作的顺利展开。

稳粮强农,民之大业,国之根本。站在粮食“十二连增”新的历史起点上,乘着新一轮改革发展的东风,我们要珍惜大好形势,增强忧患意识,接力继续奋斗,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粮食等农产品的稳定供给水平,在坚持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发展道路上,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http://www.2888.tv/news/38577.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北京正开天力肥业有限公司
相关信息
河南立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供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