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水润北国
12月12日14点32分,淅川县九重镇的南水北调中线陶岔渠首枢纽工程闸门开启,耗时11年建设与施工、全长1432公里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通水时间定在14点32分,代表南水北调干渠总长1432公里。而除了通水的这一历史时刻,还有一组数字更值得世人铭记。
自20世纪50年代修建丹江口水库起,20.2万淅川县移民先后历时20年,分6批迁往青海、湖北、河南三省七县市。水库蓄水后,全县淹没土地面积362平方公里,其中淹没耕地28.5万亩,占当时全县总耕地面积的55%,淹没县城1座、大小集镇14个。丹江口大坝加高后,豫鄂两省又有34.5万移民搬离故土,迁入异乡。其中我省淅川县共搬迁16.5万移民,涉及11个乡镇、168个村、1312个组,新增淹没面积144平方公里。
从2010年6月拉开第一批移民搬迁序幕的滔河凌岗,到2011年10月26日,淅川县金河镇金源社区的247名移民顺利入住中牟县官渡镇移民安置点,全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外迁移民搬迁工作圆满完成。本报全程跟踪报道移民搬迁和工程建设,先后开辟“走进美丽移民乡村”、“迎通水·看南阳”等多个专栏,有幸参与、见证、记录了这一段不平凡的历史。
有一个村子的历史,就随着一块刻着全村893名移民名字的纪念碑,刻进一江清水。这个名叫鱼关的村子,是我省十个试点移民搬迁村之一,2009年8月,鱼关村人泣别丹江,迁至唐河,伴随着中线通水,昔日劳作的生息的土地已无声地沉入水底,这块立在高处的“鱼关移民纪念碑”,成为他们留在故乡的最后印记。鱼关村搬迁前,本报曾为每户鱼关村民拍摄全家福,搬迁后又来到唐河的鱼关新村为其拍摄全家福。
其间,有一个新生移民的名字让记者印象深刻。小女孩姓王,名忆丹,是爷爷为她取的,简单的两个字已传达出对故乡永远割舍不断的情谊。
南水北调中线通水了,丹江水正一路向北润泽沿线人民,“忆丹”,这个新生代移民,也将伴随着这项工程成长,而还有一些老移民,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数次搬迁后,却没能看到通水的这一天。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工建设的11年来,数十万库区移民和工程建设者的生活,都因“南水北调”这四个字有了或大或小、直接或间接的改变。
作为记者,能走近这项世纪工程,感知丹水北送背后的点滴故事,是幸运的。探访过搬迁前风景如画的移民村落,和移民干部一起分发搬迁食物,和移民们一起彻夜不眠等待搬迁,经历最匆忙难舍的送别,怀抱最小的移民行程一千多里到达新家,而今终于等到丹水润北国。通水不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句号,而是它从土木工程真正成为宏伟社会工程的开始。我们能回报给数十万移民和工程建设者的,唯有节约。
http://www.2888.tv/news/38512.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 专家为我国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目标献策
- 应鼓励农机手成为现代农业带头人
- 内蒙古敖汉旗下洼镇农民小杂粮种出大效益
- 好化肥增产增收还需科学施肥
- 榆次区15亿民资“垦荒”现代农业
- 大同市商务部门牵头开展农超对接活动
- 农业部重拳出击 四大措施解决蔬菜滞销难卖现象
- 河南内黄研发智能播种机 填补国内空白
- 山东郓城农机操作技能培训成为农机手致富“法宝”
- 北京启动“三秋”肥料专项整顿行动
- 经济下行 尿素后市猜想
- 俄罗斯水生生物资源及其产品出口量下降16%
- 烟台启动“春雷助农”行动 坚决打击假劣种子农药
- 情人节将至 河北玫瑰、百合价格飘飘升起
- 2015中国农机手大赛在杨凌点燃战火
- 专家指出:介入草铵膦须谨慎
- 蔬菜分类施肥技术要点
- 上海市农委扎实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工作
- 印度全年尿素消费量在3200万吨左右(图)
- 诚信——农药企业走向品牌之路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