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研究转基因 农民就会去买外国种子
由中国科学院与美国科学院共同主办的“全球转基因农作物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国际研讨会”10月16日至17日在武汉举行。 组委会于17日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中美科学家关于转基因的共识。
原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许智宏坦言,转基因的研发在科学界其实并没有争议。社会上那些不科学、不理性的争议已经阻碍了一些成熟的转基因产品市场化造福于人民。中科院遗传研究所研究员姜韬则表示,像转基因这样在全球范围内都引起广泛讨论的,在科学发展史上是没有先例的。
院士:转基因问题政府一犹豫,机会就会丧失
转基因是否安全?是否影响生育能力?是否违背生物进化规律?这些问题,姜韬认为,在科学共同体内,其实并不存在争议。
中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研究员杨晓光,以及美国科学院院士peter raven均用实验数据说明,至今中国和国际上都没有发现任何一例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产生急性、亚急性以及慢性等各种危害。如果一个转基因食品通过了安全验证,那么它就是安全的。
而英国独立调查顾问机构pg economics调查则显示,从1990年以来,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减少了5.03亿千克杀虫剂的用量。在2012年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当于马路上的汽车减少了1188万辆。
许智宏表示,关于转基因一些争议并不都是基于科学评价和理性的,而有关转基因争议如此广泛,导致政府的决策有时候并不能仅仅基于科学评价,也要综合考虑政治,包括贸易、经济等因素。他认为,在转基因产业化的问题上,政府的犹豫也会带来困惑,并丧失发展的机会。
转基因问题,专家“怎么说都要被骂”
转基因的话题一直是网络上争论经久不息的热点,但在争论中鲜有听到权威专家的声音。中科院遗传研究所研究员朱桢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很多“反转”言论,不少科学家其实存在一种“懒得跟你讲”的心态,因为在他们看来,“反转”的理论依据完全不成立,甚至往往犯“低级错误”。
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陈晓亚告诉澎湃新闻,目前在转基因话题上,专家“怎么说都要被骂”。究其原因,科学家和公众之间缺少沟通、不同部门对转基因生物缺乏有效的监管、推进技术不果断、媒体的不实报道对目前这种的局面都难辞其咎。许智宏也认为,不少科学家确实不善于用通俗的语言跟大家沟通,而且学术界有一些科学家也怕,怕一争论之后被人家骂,有的甚至被骂汉奸、卖国贼。
如果因为社会上有争议,就不去发展转基因技术,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孔明看来,这是不合适的:“如果转基因技术都不研究了,将来粮食产量跟不上,农民赚不到钱,不愿意种,就只能到外面去买别的国家的种子,这是大家愿意看到的吗?”
http://www.2888.tv/news/37134.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 黑龙江省开建100家现代农机合作社
- 价高短时制约市场需求 国际麦价高位回调
- 甘肃省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结硕果
- 精细型农业铺就农民致富路
- 谨记水果与果肥混放损坏水果
- 杀菌剂:市场平淡 企业检修
- 2013年甘肃省典型假劣种子案公布,“农华101”玉米种上榜
- 农资电商的价值究竟在哪里?
- 关税效应渐弱 尿素市场趋稳
- 1700多种名优农产品将聚会洛阳
- 1-14福建尿素经销商淡出积极性不高
- 制定并出台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真正保障农民承包地的财产权
- 全国中晚稻病虫发生形势日趋严峻
- 茉莉花的栽培方法
- 化肥行业全线亏损
- 化肥行业走出底部迎来春天(图)
- 栽培技术的推广和普及
- 安徽怀宁中稻进入成熟期
- 甘肃陇西农民开着农机奔小康
- 谨慎对待农药瓶市场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