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转的地为何不种粮
遏制土地流转“非粮化”趋势,要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也要对工商资本大规模下乡种地设限
时下土地流转热背后,“非粮化”现象值得警惕。
最近,某产粮大省发布的调查显示,大户流转土地的“非粮化”比例达60%,比2010年上升16.3%。据农业部一项调查,一些地区工商企业租地种粮的只有6%。土地流转越快,“非粮化”面积越大,今后谁来种粮?
流转的土地为何不种粮?主要原因是种粮比较效益低。“1亩菜能顶几亩粮”,不管是流转大户,还是工商资本,下乡种地都瞄准更来钱的经济作物。一位流转大户坦言,现在土地租金、农资价格、人工成本不断上涨,在东北一亩地租金800元,中部地区1000元,沿海地区达到1500元,你就算再有本事,租地种粮也难赚到钱。
国家要粮食,流转了土地要赚钱,真是一对矛盾?事实上,从我国农产品结构看,大体是70%的粮食,30%的经济作物。这里存在一个市场平衡,种粮投入少、风险低、收益稳,而经济作物收益高,但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相比工商企业,农民种粮不计人力、生产灵活,更具优势。公司下乡优势在现代化种养业,而不是跟农民抢着种地。因此,今后种粮还是靠广大农民,保护种粮积极性,应重点扶持与农民密切关联的新型经营主体,同时,对工商资本大规模下乡种地设置一定的门槛。
然而,一些地方却反过来搞流转,对工商资本下乡大开绿灯,不切实际调结构,为成规模、树样板,不惜靠行政命令下指标、赶速度。一片片粮田改成苗木基地、花卉基地,可是市场需求就那么大,基地越多,风险越大,一旦产业垮了,公司走了,最终损害的是农民利益。
什么划算种什么,是一种市场行为,但有了行政过度干预,往往容易变味儿。尤其农业不是一个简单行业,它关系亿万农民生计、关系国家粮食安全,不能只讲效率,不顾其余。遏制土地流转“非粮化”趋势,应该从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研究对策,关键一点就是让种粮农民有利可图。
保护种粮积极性。农业是弱势产业,要完善对新型经营主体的粮食补贴政策,创新补贴方式,提高精准性、指向性。探索粮食目标价格制度,建立以市场调节为主的动态粮价形成机制。
保障抓粮不吃亏。粮食大县多是“高产穷县”,要加快建立利益补偿机制,进一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调动地方重农抓粮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国家出台导向性政策,划定永久基本粮田,确保粮地粮用,不得占用。
规范好土地流转。管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要守住政策底线,政府不能代替市场,也不能代替农民作主,尤其不要脱离当地农业发展阶段和人地关系等实际情况,片面追求规模和速度搞流转。
http://www.2888.tv/news/37116.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 永寿县加强土壤墒情监测指导抗旱
- 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亟盼金融贷款“精耕细作”
- 酒泉市瓜菜种子监督检查工作全面结束
- 四川省川南片区水稻机收作业热火朝天
- 李克强在水利部考察时强调:加快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
- 化肥:坦然应对变革(图)
- 四川:六举措确保生猪生产稳定发展
- 河南省宜沟镇为农机“体检”
- 江苏徐州:农机跨区作业创收超2亿
- 河南玉米机收演示会掀秋收农机化热潮
- 山东邹城市花生联合收获机械化
- 龙岩市准备3万多台农机服务夏收夏种
- 湖南省取消57个农机产品补贴资格
- 化肥增值税的背后不为人知的秘密
- 湖北黄冈市给农产品贴上“身份证”
- 青岛惠农集团22%吡虫·毒死蜱杀虫剂之飞虱绝杀
- 黑龙江“长粒香”家族再添新成员
- 国内增值肥料产业略见成效
- 化工稳中趋好,化肥加快解决过剩
- 尿素市场 何以笙箫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