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种良法良田显优势
“农业还是一个靠天吃饭的产业?”今年我省遭遇了63年来最严重夏旱,不少地区的秋粮生产受到严重影响,部分地区甚至出现绝收,旱情重新引发人们对于农业产业的思索。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除少数地区因确实没有灌溉条件导致歉收外,不少地方的秋粮仍然获得不错的收成。在大旱之年,良种、良法、良田共同作用,凸显出不可替代的优势。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
在粮食增产诸多因素中,良种的贡献率已经超过四成。
百亩方单产超过900公斤,千亩方单产超过800公斤,在前期干旱高温、后期秋雨连绵的不利天气条件下,临颍县颍龙专业合作社示范田的秋收成绩令人欣喜。究其原因,首先要归功于他们采用的玉米品种“郑单538”。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河南农大教授陈彦惠说:“这个品种的特点是耐密高产、抗逆稳产,今年在众多不利气候威胁下,‘郑单538’取得这样的成绩,很不错。”
我省玉米种植良种覆盖率已达100%。其中,“郑单958”是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玉米品种,今年在我省种植面积约1000万亩,占全省玉米种植面积的20%多。另外,还有一大批玉米良种也在先期测产过程中刷新了亩产纪录。
三样“法宝”各显其功
“不用多花钱,也不用咋管理,就是多等几天,粮食不少打,为啥不干呢。”10月20日,滑县白道口镇西河京村种粮大户黄国兴这话,说的是玉米适时晚收技术。他种了50亩地,去年玉米晚收一个星期,每亩地多收100多斤,今年,他不但自己实施晚收,还向同村的村民大力宣传这项技术。
良法配套,事半功倍。除了适时晚收,深耕、密植也是农民争取丰收的“法宝”。
舞阳县种粮大户闫耀东就深谙此道:“想多打粮食,对地块进行深耕很关健。同等条件下,与旋耕地块相比,深耕地块每亩至少多打100斤麦子、200多斤玉米。”专家也建议,土地最好3年进行一次深耕,以利于改良土壤结构,提升地力。
“目前我省玉米种植密度大都在每亩4500株左右,想高产,可以提高到每亩5000株左右。”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副所长刘京宝说。高密度种植有利于高产,但也容易产生倒伏等问题,可以同步实施种肥同播、前氮后移等一系列种植技术。
高标准粮田夺丰收
浚县卫溪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外,滚动的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大田里的空气、温度、风向和土壤湿度等多种信息。这些信息,可以通过星陆双基遥感农田信息系统实时接收,并及时传递到全县500多名农业技术员手中,指导农民进行田间管理。
根据我省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要求,2012年11月起,我省启动建设970个农技推广区域站,每个站服务10万至15万亩粮田。
“近年来,通过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统筹推进田间工程建设、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跟进,全省已累计完善和新建3325万亩高标准粮田,为粮食抗灾夺丰收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省农业厅副厅长魏蒙关说。
http://www.2888.tv/news/37080.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 复合肥:据说下半年更惨
- 海南15个规模养殖场被评为农业部2012年畜禽标准化示范场
- 伊通手机测土配方施肥获全国推广
- 生物农药将主导农药市场
- 2015打着新型肥料旗号的野蛮生长时代已去
- 磷肥节前变数不大 冬储整体表现不佳
- 湖北:农机合作社服务“一条龙”
- 2015年 化肥行业能否“逆袭”?
- 所以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预计煤炭下游产业需求会受到很大影响?
- 安徽固镇县连城镇富硒黑花生喜获丰收
- 内蒙古:2016年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下达56亿元
- 钾肥销售仍无起色 短期内市场将处于消化阶段
- 国Ⅱ升国Ⅲ 我们关注什么
- 河北承德县2014年农机购置补贴启动
- 种业改革中的“湖南现象”
- 农药企业玩肥料:梦想很大地盘尚小
- 本周河南天气凉爽两头有阵雨 伏天走了暑气散了
- 西郊贯彻集团要求 加强元旦春节期间食品质量工作
- 假农资陷阱分析,你中招了吗?
- 商南:“农家乐”成为农民增收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