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农资行情 >> 正文

减损等于增产 节粮潜力巨大


来源:农资1号网      分类:农资行情      时间:2014年10月17日      阅读次数:

近年来,我国通过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我国粮食产后损失浪费巨大,每年浪费粮食接近年总产量的6%,已成为保障粮食安全中不容忽视的不利因素。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认为,农户储粮条件落后、企业储运系统薄弱、粮食加工过度是当前粮食浪费的主要原因

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头等大事。在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前夕,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表示,粮食损失浪费现象已成为我国保障粮食安全进程中不容忽视的不利因素。实行粮食增产与节约减损并重的方略,是符合中国国情粮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

增产难与浪费多并存

保障粮食安全有两条途径,一是增产,二是节约。当前,我国粮食工作陷入增产难度大与损失浪费严重的两难境地。

从国内粮食供需形势看,近年来,我国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目前稻谷、小麦、玉米3大主粮库存充裕,能充分满足国内市场和从容应对紧急情况。但是,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推进,消费结构升级和粮食工业用途拓展,我国粮食需求继续呈刚性增长,而稳产增产难度越来越大,粮食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与此同时,我国粮食产后损失浪费巨大,据有关科研单位和专家测算,仅农户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每年就损失浪费粮食700亿斤以上,接近年总产量的6%。

任正晓认为,农户储粮条件落后、企业储运系统薄弱、粮食加工过度是造成当前粮食损失浪费的主要原因。

具体来说,在我国粮食储存体系中,每年约有5000亿斤左右粮食阶段性储存在农户手中,同时,粮食仓容总量虽然超3亿吨,但仍不能满足安全储粮的需求,储存环节的粮食损失严重。

粮食物流方式落后造成大量粮食在运输过程中被损失掉。目前,粮食散装、散运、散储、散卸比例低,仓储、物流、装卸、搬运等设施不匹配,抛洒损失严重。

粮油过度加工造成的口粮资源损失达150亿斤以上。

减少浪费等于提高产量

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就要在千方百计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想方设法加强粮食产后科学管理,有效提高节粮减损能力。

任正晓认为,大力减少粮食产后损失,是解决粮食资源短缺、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最现实可行、最经济合理的重要途径之一。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大力维修改造“危老仓库”,挖掘节粮减损潜力,向节粮减损要粮食安全。根据国家粮食局最新数据,从2007年实施“农户科学储粮专项”以来,已累计为全国26个省份配置817万套新型储粮装具,使受益农户储粮损失率平均下降6%,每年为这些农户减少储粮损失90万吨;大力开展仓储设施建设和“危老仓库”改造,推广储粮新技术,使危旧仓房和露天存粮的损失率平均下降近3%;积极引导加工企业开展技术升级和适度加工,使口粮资源利用率平均提高7%;大力发展原粮“散装、散运、散储、散卸”的四散化物流方式,使粮食运输损耗率平均下降2%。

从目前看,我国节粮减损的潜力和空间巨大。以201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12038.7亿斤计算,如果粮食损失率降低2个百分点,一年就可节约粮食240亿斤,接近2013年粮食增产的数量。

多措并举促进节粮爱粮

当前节粮减损还面临着很多问题和困难,如农户科学储粮因资金短缺难以大面积推广、粮食仓容不足矛盾突出等问题。任正晓认为,要确保节粮减损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必须全面实施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努力形成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科学健康的粮食流通方式和消费模式,尽快建立起政府主导、需求牵引、全民参与、社会协同推进的节粮减损新机制。

家庭是粮食生产和消费环节节粮减损的主体,要深入开展“节粮小窍门”评选和“爱粮之家”推进活动;企业是粮食流通和加工环节节粮减损的主体,仓储流通与加工企业要加快转型升级,不断提高成品粮出品率和副产物综合利用率。同时,要在爱粮节粮、反对浪费方面加强立法,引导每个人从我做起,节约每一粒粮食,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爱粮节粮的社会风气。


http://www.2888.tv/news/36940.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北京正开天力肥业有限公司
相关信息
河南立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供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