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植保在南昌遭冷落
【导语·农资电子画册网】随着规模农业的不断兴起,农用无人直升机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内农业植保作业领域。然而,近年来南昌市的农业植保还依然停留在传统的人工作业水平,目前南昌尚没有无人机植保应用的个例,无人机不受待见的原因,一是价格昂贵,二是没有着落的售后服务。
在2014中国智能博览会上,南昌华梦达航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安阳瑞祥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签订了10架、总价近1000万元的无人直升机购销合同。这笔本届智博会的首笔成交让用无人机为农业灭虫打药的话题延伸到了智博会闭幕后。与传统的人工植保和农机植保相比,无人机植保的优势在哪里?种粮大户又是怎样看待无人机植保的?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走访。
近年来,我市农业生产的机耕、机插、机收水平不断提高,可在全程机械化过程中,农业植保还依然停留在传统的人工作业水平,效率低、风险高,农机植保凤毛麟角,无人机应用更是“白纸一张”。我市农机化生产中的植保缺位不仅与当前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发展趋势不相适应,而且与发达农业国家70%的农药喷洒由农用飞机完成有着巨大的落差。
随着规模农业的不断兴起,农用无人直升机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内农业植保作业领域。在山区、在丘陵地带,无人直升机以重量轻、使用灵活的优点,较好弥补了普通农用飞机的不足。南昌华梦达航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无人直升机有自主飞行、半自主飞行和人工控制飞行等多种工作模式,适合进行多种环境条件下的播种洒药作业。该公司负责人表示,与田间行走式植保机械相比,无人机作业不仅可以使农民完全避免人身中毒危害,而且直升机悬翼形成的下压式气流将对农作物茎叶造成摇摆扰动,进而形成动态喷洒。这种动态喷洒的植保效果远远强于行走式机械的静态喷洒方式。
无人直升机的研发机构、产销企业对农业植保的应用前景充满信心。然而记者调查了解得知,目前南昌不仅没有无人机植保应用的个例,而且种粮大户、农机合作社都对无人机的农业植保应用“不感冒”。
陶成标是南昌县泾口乡种粮大户。为了提高植保效果,2004年他以2600元/小时的价格,租了一架固定翼式小型飞机给水稻打药,成为南方稻区首个实施飞机打药的种粮大户。不过随着后来返乡村民收回土地,且同一片区水稻早熟、中熟、晚熟等情况不一,陶成标在搞了四五年飞机洒药后,重新又回到“肩背手摇”的人工作业方式。
谈起用无人直升机防虫打药,陶成标直言“不会买”。据称,2012年,一个江苏的农药厂商带了一架无人直升机样机来泾口乡进行现场演示。由于载药量有限,无人机需要频繁地降下来装药水,然后再升空作业,起降和装药占用了很多时间。同时,由于自身售价高昂,无人直升机的社会化服务价格不菲,每亩在10-12元之间,这不仅比人工打药贵,而且比租大飞机打药的成本还高。
新建县恒伟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是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目前具备除了植保外从育秧、机耕、机插、机收到烘干的机械化作业能力,去年农机作业面积超过11万亩。谈起即将付诸实施的机械化植保,理事长张恒伟表示将采购国产四轮行走式植保机械,无人直升机则“不会考虑”。张恒伟说,三年前合作社就开始关注无人直升机,而且也有广西厂商过来洽谈。可无人直升机要派人去参加专业的操作培训,这样高深的技术,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怕难掌握”。另外,无人机价格昂贵,万一操作不当摔了,损失不是一点点,估计几年的辛苦钱都要“搭进去”。
市农机站站长周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无人直升机植保可以避免人工打药的中毒危害,且作业效率比较高,这是它的优势。目前全市没有无人直升机的植保应用,两大原因不可忽视,一是无人机价格昂贵,目前并未被列入农机购置补贴目录中;二是维修问题,没有着落的售后服务给农民带来的维修恐惧,消磨掉了农民对购买、使用无人机的所有热情。
据农用航空专家预计,到2015年,我国农用无人机市场需求将达到5000台,2020年将超过1万台,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而从事农机推广的业内人士认为,要培育无人机植保市场,光有一架无人直升机远远不够,购置补贴、技术培训、售后维修等是农业机械推广的“标配”,缺一不可。
http://www.2888.tv/news/35789.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 三唑类产品增长潜力大 将促杀菌剂产业调整
- 奶价持续低迷 规模场户出路在何方?
- 湖南:今年粮食总产稳定在600亿斤左右
- 2015年农药出口已逾百万吨
- 今年越南将实现尿素自给并可出口的时代
- 2012面对机遇,如何成就不凡
- 霜霉病、早晚疫病用什么药好?
- 村民“银行”好在“小而稳”
- 无人植保机现永定培丰油菜地
- 双季稻应如何施肥?
- 大户盼“药肥一体化”
- 尿素市场要企稳 开工率成焦点
- 进口化肥量增多 价市场格或低于去年
- 中国粮食进口猛增 专家提醒勿重蹈大豆产业覆辙
- 河南畜牧发展资金重点向贫困县倾斜
- 中国农机市场景气指数AMI公布
- 农药:管理改革新思路 把握形势促变革
- 甘肃省严把“四关”确保农民用上合格放心肥料
- 进口化肥存在严重短秤
- 化肥淡储:从争到合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