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行业供求矛盾亟待解决
关键词:尿素
我国华北、华中、华东的尿素主产区出厂价继3月底跌破1500元/吨之后,颓势未改,本周再破1400元/吨,形势可谓是岌岌可危。然而,这在每一个行业人看来,既是情理之中,又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不难解释,尿素产能过剩的问题已是老生常谈。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自2008年以来,尿素每年平均 500万吨左右的新增产能貌似已经将行业逼至必须要面对优胜劣汰的时候了。产能的新老交替本是情理之中,但由于尿素厂存在诸多的现实问题,这种淘汰机制难以形成,常年来只能靠政策调控以及徘徊在成本线边缘赖以为生。如今,国内尿素低端报价即将跌至1350元/吨,此时却仍未看到政策倾斜或那些可能实现的地方自救,也算是意料之外了。而面对今年尿素市场种种反常现象,业内不得不开始重新讨论产能淘汰这一无奈的话题。
行业凸显失衡局面
尿素行业走到如今的窘境并非偶然。由于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且入行门槛不高,长久以来,广受投资者追捧。企业装置规模从以前的年产不到10万吨发展到如今单套装置超百万吨的水平;国内供销局面也从早先的难以自足需要进口到现在的产量过剩寻求出口,这些行业巨变无疑是值得肯定的。而在近几年,一方面是新增产能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则是缺少退出机制管理的老旧产能。不得不承认,全国多于200家的尿素企业年产能已超8000万吨,供求过剩不言而喻。虽然价格竞争以及地域限制将国内尿素企业的开工率控制在80%左右,但这仍使得本就有限内需市场难以承受。特别是在今年出口受挫的情况下,这种失衡的局面愈发凸显,以至于当前尿素价格持续走低,河北、山西的尿素出厂吨价甚至不足1400元。相信如果没有政策干预,新疆、内蒙古的新厂会凭借成本优势继续打压华北、华中以及华东的尿素价格。届时会有越来越多的工厂因亏损选择停车,直到市场供求达到的暂时平衡为止。据悉,本周的国内尿素企业开工率已回落至65%。
国际尿素继续被看空
上周fmb会议在京召开,众多业内人士齐聚并针对尿素二季度贸易形势进行了着重讨论。从会后大家的情绪来看,后期尿素外贸前景尚不乐观。至少以目前外商急于卖空5月尿素期货的做法判断,此时价格还未触底,而且贸易商仍有心观望并继续压价。理由很简单,之前或许还被国内市场看作利好的2014年尿素出口政策,不但没能达到缓解农业淡季内销压力的作用,反而成为了国际市场竞价的参考标杆,本来想以离岸价作为国内定价标杆的思路却最终使尿素出口变得无价可依。从结果来看,由于国内尿素市场过早进入跌价期,而且供求过剩的根本矛盾难解,业内信心殆尽,以至于在之后的印度及东南亚等国的采购招标中,国际尿素价格只能落得个无序竞争的下场。刚进入4月中旬,我国的尿素离岸价已经跌至293美元/吨,倒推出厂价则正好吻合华北地区1360-1400元/吨的实际成交情况。不得不说,国内现阶段尿素报价确实成为了外商新订单的参考标准。总之,且不论国际走势如何,在没有解决国内自身内销的供求矛盾之前,尿素出口也只能是任由外商压价的不平等交易。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内销压力还是从外贸受挫分析,尿素产能过剩必然首当其冲。或许往年行业可以通过淡季停车减产的方式度过一时的价格低谷期,但今年尿素跌价幅度之大已超出了业内预期。特别是在内蒙、新疆大量低价货源的冲击下,国内尿素价格难以站稳。简而言之,以往只是厂家与经销商的价格博弈,如今又掺杂了新旧厂家间的价格竞争。在尿素供求过剩的市场背景下,流通企业确信后期尿素不可能出现缺货的情况,所以更没必要提前备货。于是,本应开始的国内夏季备肥难以启动,内需随之进一步看空。事实上,此番厂家之间的价格战已经可以判断为抢夺市场份额的行为,也可看成行业自救的被停车阶段。据悉,4月中旬以后仍会有更多的尿素企业停车检修。至于下一个销售旺季到来之时,这些企业是否选择恢复生产,恐怕还要取决于对优胜劣汰的解读程度。
http://www.2888.tv/news/33195.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 今日山东棉花价格2012年1月17日最新走势
- 丘陵山地农机化瓶颈的一些思考
- 原材料工业司召开上半年化肥农药行业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
- 陕西省2015年小麦中后期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 新型肥料 会施方能“发威
- 王铁强调:“三农”工作要“督细督实督紧督真”
- 对番茄斑萎病有较强防治防治作用的农药是什么?
- 农药监管上五个方面的创新
- 南京华益杀虫剂之25%吡蚜·毒
- 新乡扶贫穿新鞋走新路
- 湖南种下甜玉米 播下新希望
- 二铵低稳 一铵起势
- 贾庆林: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 中国尿素出口有望增加250-300万吨
- 晋城市多举措公开农机购置补贴信息
- 农药:转型 让有梦想的企业更有奔头
- 云南总投资826万元现代肉牛产业项目落户云南天保口岸
- 南京华润99%硼酸调节剂之纳米硼
- 2013年江西省早稻高产创建工作成效显著
- 生物农药产业主体呈现多元化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