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和熊掌如何兼得?
近年来,青海省将全膜双垄栽培技术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列入农业重点技术推广项目,采取有效措施,加大行政推动力度,推广范围逐年扩大,种植面积稳定增加,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显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青海现有耕地882万亩,主要集中在东部农业区。十年九旱,靠天吃饭是青海高原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一大障碍。2008年,青海省民和县农民初尝科技甜头,全膜双垄栽培技术让低位山旱地种植的玉米平均亩产超过700公斤,无论是产量还是收入,都是以往正常年景的6倍以上。
此后,该技术得到迅速推广,地膜在高原土地上开始伸展。一张小小的地膜,创造了高原旱作农业的革命,解决了吃饭的问题。
新技术的推广,让人们沉浸在粮食增产的喜悦中,却忽视了废弃残膜的危害。由于残膜回收工作相对滞后,导致“白色污染”较为严重。青海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技术员白惠义告诉记者:“农田残膜一般至少需要100年以上才会分解,让它烂在地里显然是不现实的。残膜对土壤和农田耕作有不小的危害,不仅不利于机械耕作,影响耕作效率,而且影响作物根系对水肥的吸收。"
为了减轻污染,青海省从2011年开始,在民和、乐都等9县开展残膜回收试点工作,由青海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与各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中心)及回收企业签订残膜回收合同,开始探索残膜回收机制、残膜再利用途径。从青海省农牧厅当年统计的数据来看,残膜回收数量达到138万公斤,回收率达农膜总用量的60%,目前,回收率已提高到70%以上,减污效果十分明显。2012年,青海省发挥财政杠杆优势,首次安排专项资金630万元,对每公斤残膜给予1.5元补助,积极探索农田残膜回收长效机制。
随着推广面积的不断扩大,残膜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2013年,青海省推广全膜双垄栽培技术达到100.15万亩,2014年将增加到130万亩,如果把这些地膜铺在一起,差不多可以覆盖10万个标准足球场。按照每亩地至少需地膜7公斤计算,青海省地膜的使用量有910万公斤,加上部分蔬菜覆膜,这个数量还将增加。
青海省民和县是全膜双垄栽培技术推广大县,也是残膜回收任务最大的县。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姚雪洪告诉记者,民和县探索残膜回收机制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最早是委托合作社负责收,但是效果不很明显,村民们积极性不高;后来又通过行政推动,由县政府给乡镇府下任务乡镇政府负责代收,但是耗人耗力;现在实行由推广中心的技术员负责每个乡镇几名经纪人,由经济人向农民收取残膜,将残膜回收推向市场。
姚雪洪说:“现在的方式是相对较好的,对于经纪人如何收,如何支付农民的残膜费用,我们都不需要参与,只要他们双方达成一致就行。2013年,省上的补贴是每公斤残膜1.5元,推广中心给经纪人1元,剩余的0.5元用于经纪人的奖励,用这种方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不过,残膜回收过程中也还有不少的问题,宣传意识还不到位,村民的积极性还是不高;再者就是残膜质量比较差,土、杂质比较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民和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也在动脑筋。姚雪洪说:“今年开始,要对经纪人开始严格要求,把好残膜回收第一道关口。根据回收的量,干净程度,给予奖励。”
在互助县,农田残膜回收与民和县有着类似的经历。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王发忠告诉记者,现在,残膜回收的难题仍是村民的积极性比较难调动,虽然他们对残膜危害都很清楚,县里的培训课也经常讲,但村民还是会有一个效益的比较,主动性较差。
现在,互助县主要在村委会、专业合作社和交通要道设立残膜收购点,按照补贴要求,其中1元直接补助给村民,剩余的0.5元则补助给村委、合作社用于装车、清理、打包等费用。
如果残膜回收的难题能得到有效解决,那下一步要处理的就是残膜的利用,变废为宝的过程。据记者了解,目前,青海省农田残膜回收加工利用的企业仅有一家,年加工能力最高5000吨。该企业负责人孙延恩介绍说,按照青海省有效回收残膜70%的量计算,企业基本能将全部残膜回收并加工完。
虽然有足够的生产能力,但是孙延恩也有苦恼。他告诉记者,要是省里没有给企业残膜加工的补贴,就没法干了。他粗略地计算了一下,就现在省上给企业每吨残膜500元的加工补贴,扣除运费,每加工一吨残膜,企业要亏损200元左右,仅去年一年,就亏了100多万元。好在生产出来的产品,大棚骨架、井盖等,市场非常好。
随着青海省全膜双垄栽培技术稳定推广,面积将达到130万亩,残膜回收加工形势压力很大。据介绍,今年,青海省将残膜回收补助提高到了每公斤2元,同时还将加大招商力度,使收购加工企业由现在的1家增加到2~3家。同时,要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回收残膜的积极性,使残膜回收率保持70%以上,保证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http://www.2888.tv/news/32575.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 新疆哈巴河积极推广新型农机机械设备
- 花生芽无土怎么来培育?
- 化肥多地力弱 疲劳的土地谁来养?
- 新疆兵团一师“把脉”土壤环境备春耕
- “延津小麦”品牌创建成效显著
- 种子推广重在信任
- 杀虫单原药2011年12月主要生产企业产量分析
- 农药减量不会影响防病治虫效果
- 河南:新型城镇化项目盛装绽放
- 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再扩围 确股不确地由省级政府决定
- 基层经销商不再补货
- 安徽滁州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活动
- 水溶肥与膨大剂的区别
- 邵阳县农技“派单服务”建功现代农业
- 购买农资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 涉农产业信息平台“吾谷网”上线
- 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到一拖集团考察指导工作
- 2012年1月30日山东花生价格行情
- 澳大利亚取消2,4-d酯类产品登记
- “兆丰818”玉米新品种长势良好受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