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橄榄产业陇南武都一枝独秀
自1964周恩来总理在云南海口林场栽下第一棵油橄榄树后,历经50年,油橄榄在我国的发展一波三折,大多数种植区停滞不前,有的甚至出现下滑。唯独陇南市武都区,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异军突起,油橄榄面积发展到24万亩,橄榄油产量占到全国的89%。放眼全国的四大油橄榄种植基地,陇南武都演绎着一枝独秀。
“洋果果”在陇南武都找到温馨的家
武都引种油橄榄始于1975年,武都汉王镇的罗永祥首先种植了12亩186株油橄榄,并于之后建起了种植园。1986年,也就是建园以来的第七年,汉王林场的油橄榄终于开始挂果。1989年迎来了第一次丰收,当年采摘油橄榄鲜果1万多公斤。
虽然油橄榄在武都试种取得很大成功,但是当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并没有真正当作一项产业来抓,到1997年,武都油橄榄种植也仅有1320亩。尽管如此,武都依然被国家列为全国三大油橄榄生产基地之一。
1989年年初,把毕生精力献给中国油橄榄事业的徐纬英教授在邓明全研究员的陪同下,踏上了武都大地,从此与武都人民和武都油橄榄结下了几十年的不解之缘。当时,徐纬英教授已是73岁高龄,但她仍然坚持带领林科院的一批科研人员,与当地林业技术人员一道跑遍了武都的山山水水。经过多次反复考察论证,确认武都区白龙江流域海拔1500米以下的河谷及半山地带是全国油橄榄最佳适生区,全区19个乡镇420个村可栽植油橄榄的面积在50万亩左右。
至此,这种原产地中海沿岸的“洋果果”,在武都区找到了温馨的家!
陇南武都油橄榄异军突起
1990年,武都大湾沟油橄榄示范园建设启动。历经三年,栽植佛奥、莱星、皮削利、皮瓜尔等18个品种2500株。徐纬英等专家教授与地方同志一道齐心协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大湾沟油橄榄示范园油橄榄产量远远高于国际橄榄油理事会产量标准,达到了地中海高产水平。其中有七个品种比地中海原产地早挂果4年,开创了油橄榄在我国种植4年结果的新纪录。
“在全国四大油橄榄产区中,武都区对油橄榄发展的扶持力度是最大的,这也可能正是武都油橄榄得以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武都区抢抓机遇,创新开发模式,采取国家、集体、能人大户和千家万户一起上,以发展私有林经济,治理荒山荒坡、退耕还林、地埂和“四旁”绿化及推广应用高新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加快了基地建设步伐。
灵活多样的发展机制使一大批有识之士积极参与到油橄榄产业的开发上来。截至目前,武都区在13个乡镇320个村3万农户、12万多人发展油橄榄24万亩。建成了大湾沟、将军石高标准国有示范园2100亩,50亩以上的大户私有橄榄园210处,油橄榄产出经济已经占到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2%。
陇南武都崛起“中国油橄榄城”
资料显示,我国橄榄油的进口正以年均60%的速度增长。未来30年,我国橄榄油的消费市场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为了紧紧抓住这一机遇,武都区坚持换届不换目标,换人不换规划,一届接着一届抓,一届接着一届干,使全区油橄榄种植业得到持续发展。区上规划在白龙江沿岸海拔1500米以下低暖河谷及低半山为重点区域的乡镇新发展基地26万亩;以嫁接换优、配套建设水利灌溉设施和综合管理为主要措施,改造原有基地10万亩,培训油橄榄产业农民12万人,每个油橄榄种植村有2名以上科技带头人,每户有1名科技明白人。
与此同时,武都区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资金,倾斜支持油橄榄产业发展,激发能人大户和企业投资产业发展的热情。并且通过“合并改向、反租倒包、自愿互换、企业租赁、入股合作”等方式,加速土地流转,扩大油橄榄基地建设规模。
根据这一规划,到2020年,武都区油橄榄总面积将达到50万亩,全区油橄榄鲜果产量达到45万吨,橄榄油产量达到6万吨,油橄榄产业总产值将突破75亿元。
http://www.2888.tv/news/31794.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 甘肃省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结硕果
- 警惕“非农化”“非粮化”倾向
- 2013年乌兰察布市加快转变农牧业经营方式
- 开展品牌创建建立追溯体系 荆州市打造中国淡水渔业第一市
- 海湾正成为全球化肥生产中心
- 陶氏集团的一套39万吨环氧丙烷装置进入稳产阶段
- 印度全年尿素消费量在3200万吨左右(图)
- 市场荣膺2013-2014年洪山区企业50强榜首
- 甘肃兰州:7000吨储备蔬菜春节前10天开始投放
- 2014第十三届长春农博会4号展厅展位图
- 网络营销助“潘苹果”一炮而红
- 德州市下半年农机工作重点明确
- 农机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 初六大开市 南宁蔬菜价格与节前持稳
- 2011中国洛阳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产需展销会隆重开幕
- 全球氮肥老大老二有意合并 低价天然气或成纽带
- 手机操控农药植保机高效率喷洒农药
- 2016尿素面临多重利空打压,市场不容乐观!
- 化肥产业链可望延续高景气(图)
- 农药标准是什么?有哪些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