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企突围逆势要靠新型肥
临近年终,本报针对磷复肥生产企业的77份问卷显示:46.8%的受访者认为企业效益实现同比增长,其中近八成企业均推广新型肥料,创新已成为大小企业在低迷经济环境下突围的最大动力。
本次调查共涉及四个方面,包括企业效益、存在困难、政策诉求和后市预测等,收回有效问卷77份。在规模上,年产能50万吨以上的企业占比为33.8%,30万~50万吨的企业为19.5%,10万~30万吨的企业为29.9%,10万吨以下的企业为16.8%。
企业效益是本次调查重点,虽然今年化肥行业内外环境较为低迷,出乎调查者预料的是仍有近一半企业实现业绩增长,也优于本报2012年的调查数据。今年,回答业绩增长的企业数量占46.8%,而2012年为31%,同比增加15.8%;与往年持平的比例为32.4%,2012年为42%,同比下降9.6%;较往年差的比例为20.8%,2012年为27%,同比下降6.2%。
结合盈亏两方面情况分析,带动业绩增长的主要因素在于创新,企业的规模效应表现并不突出,中小型企业借助产品创新,同样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在业绩增长的企业中,既有行业骨干企业,也有中小企业,分析表明,其中大约八成均有新型肥料,如以金正大为代表的缓释肥;以中盐红四方为代表的控失肥;以山东施可丰为代表的稳定性肥料;以汉枫为代表的硫包衣尿素等;以潍坊乐多收为代表的水溶肥等。
同时,在亏损样本中,不乏大企业,西南磷肥骨干企业亏损较为突出。部分受访者表示,受今年宏观经济放缓影响,上游原材料价格普遍低迷,资源型企业优势在今年并不明显,特别是其中的一些大企业,产品单一,转型困难,最易受经济波动影响。
本次调查发现,与行业低潮相对应的是,今年业内要求调整出口政策的呼声响亮。调查表明,42.9%的受访企业要求完全放开出口;26%的受访企业要求延长淡季窗口期。综合来看,生产企业要求放松出口的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化解过剩矛盾,为企业参与全球竞争和提升效益创造条件;二是窗口期设置造成国内市场大起大落,给国外打压国内企业提供了机会。
此外,调查还表明,产能过剩、假冒伪劣、成本上升仍是行业发展最大瓶颈;而在对明年市场预期上,在尿素、复混肥和二铵3个品种上,认为价格持稳或上涨的比例均达70%左右,反映行业信心逐步恢复。
http://www.2888.tv/news/30179.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 山东改农机补贴模式农民垫资压力大 将加快资金结算
- 恒温恒湿试验箱出现结冰及冰堵原因
- 延庆县北郎中村 家家都有企业股
- 农药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 聚焦2015氮肥、甲醇行业“十三五”发展研讨会
- 深度解析中国水溶性肥料市场发展现状
- 氮肥:创新驱动成为产业发展核心动力
- 提高磷肥肥效的8种方法
- 广东严打农药假冒伪劣产品
- 云南农民用“云光109”好种子种出高产量
- 2015年钾肥能否强势回归?
- 别让卖粮难 伤了农民心
- 以信息化建设构建农业扶贫长效机制
- 2016年春耕农药市场呈现三大特点
- 经销商长线备肥仍需谨慎
- 农资最重要的一点——人品
- 建设美丽乡村正当时——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 湖北省油菜机械化水平全国第一
- 国际金融公司瞄准生物农药业务
- 二铵冬储有条不紊 政策调控影响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