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销商生存调查:利润降低 淡储必要 出口要管
11月初在安徽合肥召开的“第十四届国产高浓度磷复肥产销会”上,本报10多名记者上会,以调查问卷的形式随机调查了100位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层次的农资经销商。他们中的5位来自村级店,15位来自镇级店,38位来自县级店,37位来自省(市)级店,调查结果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
通过统计分析发现,“目前店内肥料库存普遍偏少,今年农资利润较往年差,农资淡储应以适量为主,当地农民种粮积极性一般,进一步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才是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有效举措,当地农业合作社、种植大户逐步兴起,今后将从扩大规模和强化服务方面寻找突破,当前的化肥出口政策比较合理,不需做大的调整。”是百位被调查经销商中绝大多数人的观点。
农资利润较往年差
在化工行业经济整体低迷的形势下,化肥行业效益走低,尤其是氮、磷肥生产企业,因市场过度竞争,产品价格过低,企业效益差。拿氮肥产品来说,来自中国氮肥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8月氮肥行业利润同比下降64.5%,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同比下降3.23个百分点,行业亏损面扩大,亏损额大幅增加。
那么,低迷的经济环境下,化肥流通企业的效益如何呢?接受调查的经销商纷纷表示,今年以来,农资市场的固有规律被打破,农资企业对市场走势难以预测,流通企业经营的积极性严重受挫,流通环节受阻。截止到11 月初,39%的经销商今年磷复肥销售总量在1000~10000吨之间,20%的经销商今年磷复肥销售总量在10000~30000吨之间,仍有14%的经销商今年磷复肥销售总量在1000吨以下,客观因素引起的销量减少是效益变差的原因之一。
在农资利润与往年相比情况如何的调查中,有41位选择了较往年差,有35位选择了与往年持平,只有19位选择了有所增长。截止到11月初,100位被调查经销商中,有42位店内肥料库存在500吨以下,有17位店内库存在500~1000吨之间,只有17位当时店内库存超过了1000吨。利润的下滑,肥市下行的风险,使得经销商都不敢大批拿货,多数经销商表示来年会采取随进随销。
农资淡储必要性大
众所周知,化肥冬季淡季储备政策有利于保障来年春季用肥的供应量以及较低的价格。这种储备在化肥产品供不应求和供求基本平衡的条件下十分必要。然而,近几年,化肥产能严重过剩,导致流通环节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现象凸显,或者淡季储备量过大,往往也导致了旺季肥价低于淡季价格,严重影响了市场信心,这种负面影响在今年表现得更为突出。农资市场价格低迷,流通不旺,企业装置开工率低,农资企业普遍亏损,业内专家建议对淡储政策进行研究,进行必要的调整,甚至有了“完全没必要淡储”的呼声。
那么经销商是否也认为化肥冬季淡储没有必要呢,超过一半的经销商认为应以适量储备为主,23%的经销商认为冬储非常有必要,仅有14%的经销商认为冬储完全没有必要。经销商告诉记者,尽管当前传统氮、磷肥严重供大于求,但是完全不做淡季储备的风险是很大的。
“认为没必要做淡储,用肥季节采取随进随销的基本是以零售商为主,但是省(市)级、县级批发商,如果淡季不做储备,用肥季节真正来临时将会出现从生产企业拿不到货的情况,因为会涉及到气候条件、铁路运输等很多不确定因素,影响到农业用肥是很危险的。”河南省新乡县鑫鑫农资王庆银在采访时说。
据了解,在品种方面,积极冬储的经销商也主要以尿素和复合肥为主,磷酸二铵储备相对较少。杭州丹红农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沈明表示,一年一度的氮肥营销会是国内尿素产品价格走势的风向标,磷复肥产销会是磷复肥产品价格走势的风向标。石家庄召开的氮肥营销会上,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对明年化肥出口政策进行了首次预测与解读,提振了尿素市场信心,经销商储备尿素时顾虑少了,原料方面信心足了,复合肥产品未来走势也逐步明朗,因此经销商会首先选择冬储尿素与复合肥。
提高收购价是根本
农民种粮积极性变差是近年来农业出现的一个新问题,这在被调查经销商中也得到了验证,63%的经销商表示当地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一般,15%的经销商用 “很差”来形容当地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那么如何来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呢,增加种粮补贴和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是绝大多数被调查经销商的建议。高达80%的经销商认为,进一步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才是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有效举措。
经销商表示,随着农村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成为常态,农村耕地撂荒的现象已十分普遍,当下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使得种植业不再成为农村劳动力获得经济报酬的主要生存方式。“要想奔小康、必须背井离乡”和“在家种田、不如外出挣钱”是现在农村的真实写照,由于比较效益低,加上农业的回报周期长,农民种粮积极性越来越低。
经销商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种一亩水稻为例,产稻500公斤,收入1050元,种子、农药、化肥等物耗170元,请人抽水、犁田、栽秧、收割等费用610元左右,亩平均纯收入在270元左右,即一个劳动力种一季水稻的净收入为每亩270元。如果全部靠雇佣劳动力耕种,每亩则要亏200~300元,出去打工,最差的月收入也能在2000元以上。
粮食安全始终是我们国家面临的一件头等大事,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党和政府从增加种粮补贴、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从调查结果来看,农民更愿意看到的是从政府层面对农产品收购价格给予干预,进一步提高农产品收购价,让农民享受到实惠。“种粮补贴理论上来说是最直接的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举措,但是为数不多的补贴,往往很难引起农民重视,加上有些补贴到了农民那里已经少得可怜,不能对农民种粮积极性起到实质的影响。”来自江西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经销商如是说。
经销商转型进行时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点对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稳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进行了部署。一年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种粮大户、新型农业合作组织”成为了最为热门的词汇,尤其是农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对传统的农资经销商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
本次调查中,65%的经销商用“逐步兴起”来描述当地农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情况,有13%的被调查者觉得当地的种粮大户、合作社已经非常普遍了,但是也有17%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前的合作社、种植大户是形同虚设,已套取国家补贴为主。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农资经销商未来的路该如何走?绝大多数经销商表示,扩大规模和强化服务,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农业新格局。100位被调查者中,有 40位选择扩大规模,有58位选择强化服务,也有24位选择成立合作社,其中有些经销商选择了三方面齐突破的未来发展模式。
陕西大荔县侬艺果蔬专业合作社的前身就是一个农资经营部,面对日新月异的农业新格局,经营部掌舵人尚军选择了扩大规模和强化服务来迎接挑战。首先,他对经营部规模进行了壮大,除了产品种类和数量外,他将重点放在了强化服务上,靠服务赢市场。他聘请了从农业部门退休的老专家,组成了一支有特色的农化专家团队,实现作物整个生育期有专家指导的目的。从效果来看,尚军的这种转型是成功的。尚军告诉记者,类似他这样的转型案例,在农资行业逐步兴起了。
出口政策不可放开
今年以来,化肥行业受国际国内需求疲软、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气候异常和氮肥产品产能集中释放等多种因素的不利影响,大部分肥料生产企业和农资流通企业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行业运行步履维艰。其中大部分生产企业人士将这种结果归罪于当前的出口管控,认为传统氮、磷肥产能过剩如此凸显,完全放开出口既不会影响国内用肥,还为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机会,且这种呼声越来越响。
作为化肥流通这一重要环节,对来年的化肥出口政策有哪些期待,是否也在呼吁出口政策完全放开呢。数据显示,35%的经销商选择了与2013年政策保持原状,31%的经销商认为应该拉长淡季窗口期,只有26%的经销商选择了“完全放开出口”。从这里可以看得出,“化肥出口政策完全放开”是大多数经销商所不愿看到的。
拿尿素产品今年的出口政策为例,淡季窗口期为7、8、9、10四个月,且税率执行淡季2%,旺季77%的税率,即长达8个月的国内用肥或储备期,政策层面以加征75%的特别关税来限制尿素企业出口,从而更好地保证国内供应。
“尽管有很大一部分业内人士呼吁国家完全放开氮、磷肥出口,他们认为即使全年放开出口,也不会导致春季供肥不足,反而实现尿素、二铵装置在经济负荷下运行。有利于提振国内市场的信心,恢复流通企业的积极性,有利于恢复市场淡储旺销的固有规律,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生产企业唯利是图的表现。站在经销商的角度,还是不太愿意出口完全放开。”江苏睢宁县方姓农资经销商这样说。
http://www.2888.tv/news/30138.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 第一台智能终端配肥机成功落户西藏山南地区
- 八百农机合作社成黑龙江省农业生力军
- 横江葡萄俏销全国
- 红安县一批农机种粮大户成为农村致富带头人
- 大力改善化肥使用 山东在路上
- 为都市农业插上“信息化翅膀”
- 特色农业“百花齐放”
- 看2015年农药行业发展趋势
- 尿素等化肥品种的出口关税或将调整
- 工业信部已公告符合《磷铵行业准入条件》的企业名单
- 我国农机化水平已达6成 提前实现十二五目标
- 粮食大省河南麦收火热进行 已收获小麦645万亩
- 新麦26优质强筋小麦田喜降及时雨
- “十三五”农资业要顺势谋变
- 新型城镇化河南迈大步
- 影响密封件使用性能及寿命的因素
- 延津:“中国第一麦”品牌效应放大
- 乳山80万亩土地享用“电子营养配餐”
- 农业供给侧到底怎么改 为什么要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磷化工产业链不景气蔓延至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