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探索“沧海桑田”生态经济模式 破解三峡水库消落带治理难题
近两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委托相关专家,在位于三峡库区腹地的重庆开县实施了“沧海桑田”生态经济建设工程,尝试在三峡水库170-175米水位高程消落带以及175米水位以上库岸,开展饲料桑耐淹性和种植管护技术试验研究,通过种植桑树对消落带和库岸进行生态修复,同时将桑叶加工成饲料用来养殖牛、羊、猪、鸡等,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多赢”。
三峡工程运行后,水库周边、长江支流形成30米高差的消落区,面积达300余平方公里,其岸线总长5700余公里,沿线城镇众多,人口密集,人类活动与消落带相互影响频繁而复杂。新形成的消落带冬水夏陆,每年4-9月的生长季,大片土地或由农民无序耕种,或杂草茂密生长,水淹后植物残体成为库区水体污染之源。
国家林业、农业、气象、环境等方面的专家在考察后认为,三峡库区消落带是一个新生的生物地理景观单元,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生态经济价值。它有5-6个月的生长期,又值雨热同季,是不可多得的土地资源,江水挟带的泥沙和营养淤积于此,土壤十分肥沃。利用好这片土地资源,对解决三峡库区的治山、治水、治贫,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破解消落带治理难题,国务院三峡办委托林业、农业、环境等方面的资深专家,在开县实施了“沧海桑田”生态经济建设工程科研项目。2009年12月科研组选定开县渠口镇渠口村小河作为试验区,进行了175米高程线下的饲料桑种植、桑饲料加工、饲料桑养殖草食畜禽、饲料桑耐淹等研究。在175米线下消落区试验种植饲料桑200亩、线上库岸山地种植50亩。之后,科研组根据要求,进行了扩大试验。目前,科研组已在170-175米消落带建立库岸防浪、防冲饲料桑防护林1100亩,在175-225米库岸区域发展以饲料桑为主的多元化生态经济林12000亩。同时,建设有一个养殖规模达4万只鸡的蛋鸡养殖厂,发展桑基鱼塘3000亩。
国务院三峡办“沧海桑田”生态建设工程专家组组长任荣荣表示,经过两年多努力,“沧海桑田”生态建设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他介绍,尽管消落带成陆时间只有五到六个月,但亩均单产可以达到两吨鲜桑饲料,相当于两亩多地大豆的蛋白质产量,库岸山地亩产可达4吨。利用饲料桑发展畜牧业效果好,饲料桑养殖肉牛3个月,每头牛可增效800-900元。利用饲料桑养猪,每头200斤以上的肥猪可增效200元以上。利用饲料桑养蛋鸡,效益可翻番。
今年6月中旬,国务院三峡办组织的课题结题验收工作组和专家组深入科研基地实地查验。经过对种植在165米-175米高程饲料桑2010年-2013年三次蓄水淹没试验,研究发现饲料桑具有较强的耐水淹性能。研究提出了三峡水库消落带桑树造林技术和饲料资源培育模式,在三峡库区170米-175米高程消落带可用科学规划的桑林培育代替无序耕作,其中,172.5米高程以上可以开展桑树乔林作业,170米-172.5米高程范围可以开展桑树矮林作业。
坡面小区对比试验结果显示,适度经营的桑林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功能。研究提出库岸山地水土保持桑林造林技术和饲料资源培育模式,在有效发挥防治水土流失功能的同时,每年都可获取较高的桑树鲜嫩枝叶饲料经济产量。
此外,课题组研究提出了适合三峡库区的饲料桑生态产业模式,包括饲料桑种植培育—桑饲料配比—畜禽养殖—有机畜禽产品生产营销—排泄物处理与循环利用,生态和经济效益显著。
同时,在适合的消落带区域种植饲料桑,冬水夏桑,净土还库,实现消落带的治理和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结合在库岸山地退耕还林发展饲料桑,促进库岸山地的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利用三峡库区特有的土地、环境、农村劳动力等资源,在库区形成种植-养殖-加工-营销饲料桑产业链,打造绿色有机畜牧食品基地,有助于促进三峡移民安稳致富。
http://www.2888.tv/news/27782.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 10月份草甘膦市场分析
- 广西玉州区“四到位”确保农机购置补贴惠民生
- 经销商采用化肥“销售+服务”模式
- 淮安市2亿元农机购置补贴兑付到位
- 中意农业食品经贸合作论坛在意召开
- 中国农药出路在哪儿?
- 创新、环保转型是2012农药行业新出路
- 平顶山市加快推动“新网工程”规范化建设
-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揭示水稻抗病新机制
- 福建福清市发放农机购置补贴390万元
- 山东潍坊彻底清查“毒姜”事件
- 变相运输机油门节能方法
- 1-11月我国农药产量微增3.0%
- 氮肥转型升级着力改性增效
- 辽宁 黑龙江:粮价偏低 冬储放缓
- “豆腐腰”上的扶贫攻坚
- 国内尿素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 谢伏瞻到漯河市调研粮食生产和经济运行工作
- 小麦托市投放“高价”来袭
- 大连庄河:农机化水平快速提升 小农机助推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