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农资行情 >> 正文

甘肃转型跨越中的甘肃省临夏州康乐肉牛产业


来源:农资1号网      分类:农资行情      时间:2013年9月23日      阅读次数:

康乐县位于甘肃省中部西南,临夏回族自治州东南端,距兰州市110公里,是一个以农牧种养业为主的少数民族贫困县,辖15个乡镇,152个行政村,总人口26.83万人。

康乐县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景观独特,民族风情浓郁,素有“胭脂三川米粮川”之美称,“古有胭脂马、今有康乐牛”之美誉,是发展绿色经济的理想之地。

近年来,康乐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加快富民产业发展的决策部署,坚持把以肉牛为龙头的草食畜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来培育,全力实施“畜牧强县”战略和“金牛富民”工程,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推进、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思路,走“强龙头、建基地、带农户”的路子,探索出“政府引导、协会组织、龙头带动、农户参与、科技支撑、市场运作”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康乐模式”,形成完整的产业发展链条,肉牛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全县累计建成存栏百头以上肉牛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155个,存栏千头以上规模养殖基地17个,年肉牛饲养量达20万头,出栏7万多头,被甘肃省确定为肉牛大县,成为甘肃中南部肉牛繁殖、育肥、加工营销中心。

一个战略:全产业链政策扶持

康乐县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结合的农牧区交汇地带,土壤肥沃,有天然草场35.8万亩,没有工业,没有污染,发展以肉牛为主的草食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六大优势:生态区位优势、少数民族擅长经营的优势、“无牛无羊不成家”的养殖传统优势、以兰州为中心的销售市场优势、穆斯林群众屠宰加工的清真品牌优势、优质玉米秸秆饲草资源优势。

基于此,历届县委、县政府把肉牛为龙头的草食畜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持之以恒抓到底,强化组织领导,形成了一套强有力的专门工作班子,为强力推进以肉牛为龙头的草食畜牧业提供了组织保障。突出规划引领作用,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邀请国内知名专家组评审指导肉牛产业发展规划,编制了符合康乐实际、符合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要求的《康乐县肉牛产业“十二五”规划》。连续8年出台做大做强肉牛产业的政策性意见,制定完善养殖贷款贴息实施细则等11个配套优惠政策和12个技术规范,把奖励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实行以奖代补,对饲草料开发、良种繁育、规模养殖、市场建设、产品加工、新技术推广应用、品牌打造等关键环节进行扶持,累计兑现各类奖励资金5000多万元,形成了全产业链长效发展的良性机制。

今年,按照临夏州委、州政府《关于加快富民产业培育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若干政策规定》,康乐县制定出台34条实施细则,进一步丰富和细化了奖励政策,为产业的持续稳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户发展肉牛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县93%的农户参与畜牧养殖,畜牧业总产值达5.8亿元,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达到630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四分之一。肉牛产业已成为群众增收的“铁杆庄稼”,于是也有了“家养三头牛,花钱不用愁;家养十头牛,盖起小洋楼;家养一群牛,奔向小康不发愁”的谚语。

五项措施:保障产业健康发展

强化基础。确定100个母牛繁育重点村,建成3万头良种母牛繁育核心群。对从县外引进的新增能繁母牛每头补贴1000元,对能繁母牛达到30头以上的母牛繁育场,每产活一头犊牛补贴300元。对各重点村的良种母牛建档立卡,建立免疫、繁育等基本信息数据库,实行跟踪管理。积极引进推广德系肉乳兼用型西门塔尔牛,筛选培育康乐牛当家品种,做精做强自繁自育产业链。

加大饲草料开发,借助全国旱作农业示范县建设,年推广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15万亩,专用订单饲草玉米2万亩。为母牛繁育重点村统一配备揉丝打包机械,对养殖企业补贴购置大、中小型铡草机,建成了年加工6万吨的玉米秸秆压块饲料生产线。全县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到80%以上,青贮利用率达到70%以上。

打造市场。培育形成以县城畜禽交易市场为中心,延伸12个农贸集市的市场体系。建成占地面积130多亩,总投资5600多万元,集活牛交易、统一检疫、清真标准屠宰、清真牛肉销售、物流配送保障、信息服务为一体的西北最大的牛羊交易市场暨冷链物流中心。成立康乐县牛肉营销专业合作社,吸纳从事肉牛养殖、贩运、屠宰、营销的康乐籍人员200多人。加强牛肉营销协会建设,制定康乐牛肉营销店管理办法,补贴购置冷藏车,推行全程冷链销售,发展了一支300多人的专业经纪人队伍,全县长年从事牛羊及其产品贩运的营销专业户达到3000多户。加强市场营销体系建设,狠抓康美清水牛排、康乐牛肉为主的餐饮连锁、熟肉制品、冷鲜肉的终端市场开拓,在兰州、定西、临夏、北京等地设立牛肉餐饮店、专卖店、康乐牛肉直营店30多家,形成经销商代理、专卖店、连锁店及餐饮的多渠道销售格局,以康美集团高端产品和康乐牛肉营销协会普通牛肉并举的营销网络,年销售牛羊肉3万多吨,产品远销北京、上海、西安等10多个大中城市。

提升品牌。积极打造和提升康乐肉牛产业品牌,建立健全产业质量安全体系。与科研院校开展广泛合作,建立康乐肉牛全产业链生产技术规范,成立专门的清真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立全产业链质量控制体系和质量可追溯体系,实现了从生产环节到流通环节再到消费环节的全程无缝质量安全监管。加强无公害产地产品申报认定和监督管理,完成康美集团康乐牛肉无公害产地产品认证,康美集团与甘肃农业大学合作设立研发中心,加大冷鲜牛肉、牛肉熟食品、生物功能等产品开发,进一步提升产品科技含量,打造“清真、绿色、国际标准”牛肉品牌。加大宣传推介力度,通过举办赛牛相牛大会、肉牛产业高峰论坛,召开肉牛产业新闻发布会等方式,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全方位广泛宣传推介康乐牛产业。建成牛文化博物馆,诗词诵牛、花儿唱牛、书法写牛、画家画牛已成风尚。成功举办五届赛牛相牛大会、全省现代肉牛产业高峰论坛、全省畜牧产业发展现场会、甘肃省天然畜产品可持续发展研讨会等全省、全国专业会议,为打响“康美农庄”“康乐牛肉”品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优化融资。采取国家投资为引导、民间资本为主体、银行贷款为补充的多元化投融资形式,先后争取实施了世行贷款畜牧综合发展、基层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育草基金、良种肉牛引进及配套技术推广应用等20多个重点项目。成立全省首家肉牛产业专业担保公司——金牛资产担保公司,公司实行市场化运作、现代化企业管理,注册担保基金4070万元,资产总额6770万元,累计担保贷款3.7亿元。搭建妇女小额贷款平台和双联惠农贷款平台,为繁育3头以上母牛、育肥5头以上肉牛的养殖户提供贷款担保,累计担保贷款1亿多元。建立中和农信农户自立服务社,为养殖户提供1万元以下的发展资金,已发放借款219.6万元,辐射农户441户。成立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通过联户担保,随时借贷,为养殖户解决1万—2万元的短期周转资金,目前已在50个村建立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累计为养殖农户发放短期借款6260多万元,年底将覆盖全县142个贫困村。

全县形成“金牛担保公司、妇女小额信贷担保中心、双联惠农贷款、中国扶贫基金会康乐县中和农信农户自立服务社、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五位一体的投融资模式。近3年为畜牧产业投入资金6亿多元,其中政府整合资金8000多万元,调动民间资金3亿多元,最大限度地破解了产业发展的资金难题。

组团发展。按照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原则,以康美公司为纽带,联合甘肃信康肉牛育肥有限责任公司、康乐县德隆良种畜禽有限责任公司、康乐县华昱循环农牧有限责任公司、甘肃康隆商贸有限公司、康乐县宝祥肉牛育肥专业合作社等企业,组建成立总资产5亿元的甘肃康美肉牛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为做强产业基础、做大市场体系、提升品牌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三项机制:支撑产业转型升级

龙头带动机制。围绕肉牛产业,引进培育康美公司。经过连续10多年的持续扶持和发展,康美公司已成为集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科研推广、咨询服务、肉牛育肥、饲草料加工、屠宰分割冷藏、熟食品生产、餐饮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扶贫龙头企业。同时,引进建设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家,企业每年与农户签订商品育肥牛回收、饲草种植、犊牛回收订单生产合同2.6万多份,为养殖户提供贷款担保、技术指导等全程服务。示范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年出栏千头牛育肥基地30个、500头以上肉牛育肥基地60个。形成了以临夏康乐为中心,辐射兰州、定西、平凉、陇南、甘南、天水等地区的甘肃中部肉牛产业带。

土地流转机制。县委、县政府积极创新思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采取互换、转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加大土地流转力度,不仅为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养殖、园区化开发提供了可靠的土地保障,而且把农民从有限的土地上解放出来,累计流转土地2.3万亩,每年带动群众直接和间接增收1亿元以上。

服务保障机制。在普及推广冻配改良、玉米青贮、程序化免疫、标准化生产实用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校地、院企合作,先后与甘肃农大、西北民大、省农科院、省畜牧总站等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开展交流合作,建立康乐县科技研发基地、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引进肉牛三元杂交、胚胎移植、牛肉熟食品加工等多项高新技术,全县肉牛综合配套入户率达90%以上。选派78名科技特派员和14名业务骨干、招聘村级动物防疫技术员180名长期进驻龙头企业、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和养殖户家中开展全程技术服务,肉牛产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三种模式:实现产业跨越发展

园区开发模式。坚持效益优先、生态优先、科技领先原则,以园区建设统领产业发展,力求实现产业发展园区化、园区建设标准化。动工建设5万头规模的德系西门塔尔牛集约化养殖园区、康美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园区、青贮饲草料加工园区、苏集河—胭脂河流域川水区集约化育肥园区和百村母牛重点繁育园区五大园区,覆盖全县三大川、五大流域,形成以川水区为主的玉米秸秆育肥牛基地,山阴地区、干旱地区为主的小群体、大规模的良种母牛扩繁基地。

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成立康乐牛肉营销协会和25个肉牛、母牛养殖合作社,形成良好的利益联结。按照标准化设计、规范化建设、制度化管理、精准化养殖、科学化防疫、无害化处理的“六化”标准,建设畜牧养殖基地,已建成国家级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1个,省级标准化规模养殖场5个,州级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2个,带动发展养殖重点村60多个,规模养殖户6600多户,肉牛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5%。建成投资6000多万元的康美熟食品生产线,推出“康美农庄牛仔”冷冻牛肉、冷鲜分割肉、牛肉熟食品三大系列90多个品种,肉牛生产初步形成了“千家万户繁育、集中规模育肥、专业屠宰加工、冷链网络销售”的产供销一体化格局。

循环发展模式。以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为方向,以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大力推行生态养殖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建成户用沼气1.52万座,肉牛养殖场沼气治理工程5处,建设2万吨有机肥生产线一条,康美集团“肉牛养殖屠宰-沼气发电”、信康公司“肉牛养殖-沼气-苗木繁育”和华昱公司的“秸秆利用-肉牛养殖-沼气-设施蔬菜种植”等示范基地,发挥循环经济示范带动作用,形成“种植、养殖、加工、沼气、肥料”五环产业并举和互补的生态良性循环模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发展。

康乐县肉牛产业发展启示:抓产业必须持之以恒,只有始终坚持一条思路贯穿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才能保持产业发展的连续性。抓产业必须带动农户,只有广泛带动农户,有效增加收入,才能奠定产业的发展基础。抓产业必须整合资源,只有有效配置各类资源,建立良好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全社会参与发展的合力,才能不断壮大产业发展规模。抓产业必须破解融资难题,只有千方百计破解融资难题,建立覆盖企业、养殖大户、普通农户和贫困群众的投融资机制,才能有效保障产业持续发展。抓产业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只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因势利导,才能保证产业良性发展。抓产业必须坚持循环发展,只有坚持产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才能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康乐县肉牛产业发展展望:以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为发展方向,进一步完善优惠扶持政策,创新发展机制,全力推动肉牛产业转型跨越发展。到“十二五”末,肉牛饲养量达到30万头,肉牛出栏量达到10万头,畜牧业增加值占大农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实现“肉牛大县”向“肉牛强县”的根本性转变,力争将“胭脂三川”打造成“中国牛谷”。

【链接】

康乐牛产业的三次跨越

第一次跨越:从养牛耕田到养牛赚钱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康乐县委、县政府大力倡导耕牛改肉牛、土种改良种,全县兴起了家家种草、户户养牛的热潮,养牛从附属于种植业的家庭副业,转变为独立的商品畜牧业和支柱产业。

第二次跨越:畜牧强县,产业化发展

新世纪前10年,康乐县着力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实施了一系列建设项目,制定了一整套优惠扶持政策,促进牛产业向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形成产业化经营新格局。

第三次跨越:金牛富民,打造中国“牛谷”

2013年,康乐县委、县政府围绕提升促转型,描绘牛产业发展新蓝图,全力实施金牛富民工程,启动建设5大园区,重点落实5项措施,促使牛产业走上科学发展的快车道。


http://www.2888.tv/news/27408.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北京正开天力肥业有限公司
相关信息
河南立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供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