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发展需要新贡献、新模式
7月中旬,记者应邀参加鲁西化工小麦高产万里行活动,在风景秀丽的烟台养马岛,聆听了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副组长、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天财所做的小麦高产技术讲座。作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知名小麦专家,郭教授常年坚持在教学科研和农业生产一线,带领他的团队创造了小麦亩产的全国纪录。利用讲座后的午休时间,郭教授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他表示,我国农业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就要求农资企业要不断创新、积累新经验、做出新贡献、探索新模式。
我国粮食生产的环境发生变化
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增长迅速,农业发展获得了喜人的成绩。郭天财说,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全国粮食总产由1949年的1.13亿吨增到5亿多吨,实现了粮食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但伴随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农业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增密、价格传导渠道增多、产业关联度增强,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突出表现为4个“不断增大”:一是国际农产品进口冲击不断增大;二是外资进入农业隐忧不断增大;三是用途拓展,如生物燃料影响市场粮食供应,对粮食安全的压力不断增大;四是国际粮食进口难度不断增大。
再看国内粮食生产的自身发展,郭天财说,影响粮食安全的内部因素也在不断增多,保障粮食安全的任务更加繁重,突出表现为“三个不可逆转”:一是消费需求刚性增长的趋势不可逆转,根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预测,2010年和2020年,我国粮食需求总量将分别达到5250亿公斤和5725亿公斤;二是农业资源约束增强的趋势不可逆转,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大背景下,粮食生产的资源保障条件越来越严峻;三是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不可逆转,极端性天气多发频发,导致病虫发生规律变化。
小麦生产形势和背景发生变化
在我国农作物生产中,小麦生产具有特殊的地位。郭天财表示:“小麦是我国第3大粮食作物和城镇居民主要口粮,主产区中农民农业收入的30%左右来自于小麦产业。但当前我国小麦生产存在很大挑战。小麦在3大粮食作物中面积减幅最大。由于小麦生长时间长、投入大、耗水多、成本高、效益低,一些地区出现‘副业化’趋势。加之自然灾害频发,小麦抗灾能力差。在区域产量上小麦发展不平衡,主销区产需缺口逐年扩大,山东、江苏、湖南、四川已成为粮食净调入省。”
从专业角度来看,郭天财重点分析了当前小麦播种基础差、施肥不科学、农民种麦技术落实到位率低的问题。他说,目前小麦生产普遍存在有机肥施用不足、养分投入不合理、施肥方法不科学的现象。重施底肥,轻追肥,且追肥偏早,多为“一炮轰”;氮肥施用与小麦吸收高峰期错位;部分麦田缺微量元素,如硫、锌、硼、锰等;过量施氮易造成前期旺长,病害加重,后期倒伏或贪青晚熟,不仅未增产量,反造成氮素大量损失和环境污染;还有就是病虫害防治不及时。耕作和气候条件变化、机收跨区作业和跨区调种等导致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胞囊线虫病等根部和茎基部病害,以及条锈病、赤霉病、吸浆虫和地下害虫等危害加重,而农民重治轻防、重治虫轻治病,且用药不对路、防治不及时、防治效果差,浪费资源,污染环境。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放松麦田管理,增产技术难以准确落实到位。
科学施肥增产潜力巨大
以上这些内外部变化无疑向农资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同时也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小麦作为高产稳产作物,依靠科技进一步提高单产的潜力还很大。中国人多地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出路和唯一途径是靠科技提高单产。郭天财介绍,美国krongstand(1991)估算,最佳条件下,美国小麦理论亩产可达1400公斤;智利曾创造18吨/公顷的记录。而郭天财带领的团队在河南创造了100亩连片751.9公斤、1万亩连片690.1公斤、3万亩连片超611.6公斤的中国记录。
2004-2012年我国粮食“九连增”,累计增产粮食14051万吨,其中,单产提高和面积增加对总产量增长的贡献分别为62.5%和37.7%,科技进步贡献率由改革开放初期的27%增长到2011年的53%。科学施肥、新型肥料在粮食、小麦生产中期待着新的更大的贡献。他举例说,小麦是北方越冬主要作物,但冬春季降雨占全年的20%-40%,季节性分配不均匀,干旱发生频率高,节水农业需求越来越大,新型肥料无疑具有巨大的市场。
整体上看,小麦高产高效科学施肥应综合考虑作物需肥规律。他强调,氮肥要控制总量,磷肥要恒量监控,钾肥要注重肥料效率函数;在施用方法上就是氮肥实行总量控制,分期调控施用;磷、钾肥依据土壤丰缺状况实行恒量监控,在秸秆还田和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掌握好氮、磷、钾肥的适宜施用量、施用时间和施用方法,实行科学测土配方施肥。有机与无机结合,以无机促有机,重在有机;大量元素与微肥结合,适氮、增磷、补钾、配微;深施与浅施结合,重在底施,适量浅施(磷肥);根区施肥与叶面施肥结合,重视叶面补肥。
把握大趋势 探索新模式
郭天财认为,农资行业既要在新型产品、关键技术上下功夫,更要把握农业发展变革的大趋势,做好创新引领工作。《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报告(2012)》预测,2008年到2050年,中国农业劳动力比例将从40%下降到3%左右,农业劳动力总数将从3.1亿下降到0.31亿左右。随着约2.8亿农村劳动力转移,必须加快土地流转,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以及粮食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郭天财总结:“在农村改革初期,以粮食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广大农民对优质放心的种肥药非常重视,后来随着农民收入的多样化,农民对种肥药的重视程度在下降。但随着新兴农业经营主体的崛起、农业规模的扩大,他们对种肥药的重视又开始回归。”他说,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培育种粮大户、农机农艺融合在加快,对农资行业提出新要求和新课题。未来农民对市场的净化、对新产品、新服务的渴求会越来越高,也为农资行业提供了巨大潜力。
郭天财表示,实事求是地讲,农业的种植品种、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和生态环境都变了,但目前农资企业的农资服务还没有形成一个可以广泛推广的有效模式。面对我国小麦生产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小麦栽培研究要有新思路、新举措、新对策;同样,作为粮食的粮食,农资企业需要拿出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
最后,郭天财郑重地说:“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提出新增1000亿斤粮食产量的战略目标;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四化持续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劲变化;政府要粮、农民要钱与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矛盾胶着。这些目标与挑战都呼唤农资企业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为粮食安全、小麦增产提供强劲、持久的支撑!”
http://www.2888.tv/news/27343.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 甘肃省粮油主推品种
- 国际钾肥:供应商开始提价行动
- 温家宝发表文章论述当前宏观经济和经济工作
- 上海市农机装备打响水稻收获前奏
- 关于召开2013年氮肥行业营销工作会的通知
- 农机购置补贴提高农民购买力
- 上半年化肥农药行业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
- 小麦包衣种子咋使用
- 国投罗钾:自主创新打造世界硫酸钾“航母”
- 在农药行业更具挑战和变革的一年duang农药以低迷形势开场
- 中国一拖以全套解决方案打造农机示范园
- 【图片新闻】 专业合作社助力移民增收
- 2013年乌兰察布市加快转变农牧业经营方式
- 河南省26个农产品入选2015全国“名特优新”目录
- 云南省50余个项目亮相"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
- 31个省级植保站大数据露天机看农药赚钱大秘籍
- 安徽: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江淮粮仓”
- 老板能成为像狼一样的领导者,带员工你就赢了
- 荣昌再生高粱泸糯8号高产示范结硕果
- 种杂粮也许能卖个好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