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阳光”接地气 教授大转行——湖北农民创业观察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与其它教育不同,阳光工程的培训最好能让学员挣到真金白银。良好的师资是成功的关键。
学生从青少年变为中老年,课堂从教室转入田间,教学目的由学历变为创业……这是农业创业培训之初,摆在老师们面前的难题。
面对新的培训需要,老师们既要“转行”,又要“转学”。
五年来,10所院校的数百位老师,一边传道授业,一面从土地中摄取养分,为农民创业支招;为配合他们的转型,省相关部门积极组织教师的再教育,合力打造出一支接地气、农味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真正成为农民创业的导师。
教授“转行”记
7月23日,在十堰市科技学校老师的陪同下,记者来到房县茅箭区青瓦寨农家乐。一见面,老板张华便脱口喊出老师胡寿荣的名字。
张华口中一再感谢给他诸多指导的胡老师,原来在十堰市科技学校教财会专业,2008年,生物工程职业学院开始承担农业创业培训,胡寿荣主动受命,作为学院第一批“转行”的老师。
面对一群年龄比自己大、有成人思考模式的农民,长期从事学历教育的他该如何转型?胡寿荣感到了巨大的挑战。“如果用传统的‘填鸭式’方式教学,他们可不会给你留面子,有的在课堂上睡觉,有的从后门溜走。”胡寿荣笑着说,“农民、成人、有想法,是学员的几大特点。”“针对学员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们多用互动参与调动式教学,把学生留在课堂;通过活跃气氛达到激发他们创业梦想的目的。”胡老师举例说,比如,让学生理解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的意义。光说理论行不通,如果用发“扑克牌”的方式,让同学们自己找朋友、找对手,再进行创业模拟,效果则事半功倍。
课堂“接地气”
“与普通学历教育不同,创业培训走出课堂就要用、要实践。因此,内容必须牢牢地接着地气。”长江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汪教授的话,道出许多培训教师的心声。
在农业创业培训的课堂上,不乏“寓教于乐”的奇招;更不乏紧贴各地农业特点的“金点子”、“好门道”,助力学生创业。
省阳光办主任罗昆说:“为打造一支能够长期从事农村成人培训教学的‘农’字头的师资团队,老师们备课、实践、操作、指导,大部分时间都在田间。”
全省10所阳光工程培训院校选聘了一批院校教师、行业专家和社会创业成功人士,重点结合当地农业发展的特点,采取多形式、多途径开展师资培训。学校鼓励教师下农村、入田间、到农户、进企业,深入开展调研和实践,找准问题,在培训中对症下药。
作为一名村干部,江陵县马家寨乡的赵志清一直苦于寻找适合本村的致富项目。2011年,他报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长江大学的创业培训。
“根据我们村的实际,汪教授瞅准‘南菜北运’的优势,鼓励我们村发展蔬菜;并指导村民做市场调查,让菜农有计划、有目的地生产,控制上市时间。”
谈起本村的致富经,赵志清乐得合不拢嘴。“现在,我们种的甘蓝亩产达到1万斤以上,价格有0.7~1.8元/公斤。种菜的收入比大田作物可是翻了几番哟!”
师资“再教育”
一方面,是教师自身的积极转型;另一面,我省相关部门一直致力于创业师资的“再教育”。
2010年来,省农业厅先后组织创业培训基地80多名教师参加国家和省里组织的创业师资培训班。师资班培训聘请国家级农民创业指导老师进行授课,邀请创业成功人士“现身说法”,与学员进行了“面对面”交流,还专门组织学员考察农民创业基地和企业。
针对全省各地涌现出周胜照、胡寿荣、谢厚勇等一批优秀的创业讲师,农业厅专门开办创业论坛,成立优秀创业教师讲师团,进行流动教学、师资共享;对优秀教案、论文进行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省农业厅副厅长邓干生称,通过师资培训,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了培训水平,初步探索形成了一套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求,适合农民教育特点的“互动教学、现场培训,跟踪服务、典型带动”的培训模式,得到国家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
http://www.2888.tv/news/27216.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 全国农机安监部门落实“为农民服务”
- 临近春节 液氨市场淡稳运行
- 重庆粮食集团准备投资12亿美元在阿根廷打造粮食基地
- 吉林省农委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各项措施
- “中原粮仓”河南去年粮食总产量逾6067万吨
- 阿根廷农作物保护市场年均增长6.1%
- 产能过剩倒逼化肥企业走出去
- 2015年我国农业生产将继续承受进口压力
- 有机肥磷肥应区分对待
- 潍坊市人民政府关于禁止销售使用高毒农药的通告
- “水肥一体化”撬动——水溶肥时代即将来临
- 让农民放心接受新产品
- 农药产品生产批准证书监督抽查工作座谈会召开
- 福建福清抽检水产养殖育苗场 未发现违规生产
- 袁隆平:中国有能力解决好吃饭问题
- 浅析肥料行业发展的六大趋势
- 山东利津街道:农机补贴惠及民生
- 铜川:开展残膜捡拾机试验
- 科学用药,综合防治
- 丹东大孤山经济区“两栖”农民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