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农资行情 >> 正文

现代农业升级版的“无锡新境界”


来源:农资1号网      分类:农资行情      时间:2013年9月2日      阅读次数:

在我国经济地理的版图上,江苏省无锡市在苏南工业化、城镇化的高地上,多有里程碑式的建树。今年4月,国家颁布的《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要求苏南要“建成全国现代化建设示范区”,无锡发展战略“软件”,早有新的升级。

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黄莉新说:“这就要求我们在‘四化同步’进程中,要紧紧抓住农业现代化这个基础,努力把无锡建成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先行区、现代农业园区化发展示范区和都市农业融合化发展样板区。”

盛夏时节,记者再次采访无锡这片改革创新的热土,早已围绕这“三区”升级转型的“高效、高端、高质”农业,让记者领略了现代农业的全新境界——

高效农业:特色化集约化组团发展

“无锡正处在工业化的后期、城镇化的加速期、信息化的跨越期,农业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必须遵循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坚持把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发展尤为重要,任务也更加紧迫。”黄莉新说。

“现代农业园区有效集聚土地、资本、科技、人才等要素,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也是无锡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和加快发展的显著特点之一。”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周铁根说。

无锡为此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为契机和导向,明确在全市域内重点建设“十大园区组团”、“百家重点园区”。记者深入无锡城乡采访,首先在高度特色化、集约化的农业园区,领略了现代农业升级版的“无锡新境界”。

走进锡山“现代农业综合创新试验区”,记者见识了一个日产金针菇8吨,一年亩均产出百万元以上的农业产销综合体。它的工厂化生产经营占地不过百亩,年产值却在1.5亿元以上,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高档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基地。

锡山是我国乡镇工业的发源地,人均耕地只有0.5亩,产值仅占全区gdp总量1%左右。近年来,锡山在全区范围内重点建设了69平方公里的“一区十园”现代农业开发试验区,园区面积占耕地面积的40%以上。

在锡山的这些园区中,有华东地区最大的高档花卉生产基地,国内唯一的高钙功能保健大米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红豆杉种植保护加工基地。它们产出的功能大米、精品果蔬、高档花卉亩均效益分别达到3000元、1万元和5万元以上。

夏日中,走进惠山都市农业园,在这片东西纵深3公里、南北相距1.2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全部是格田成方的园区,一眼望去,绿油油的水稻整齐如织。“连片6000亩,投入6000万元,全市最大水稻科技园!”园区负责人有些自豪地说。

区农林局同志介绍,为了将种植水准、品牌知名度、经济效益等方面存有落差的水稻生产“短板”拉长,惠山高起点打造这个全市面积最大、基础设施最完善的万亩现代水稻生产园区。“这在寸土寸金的苏南,不能不说是个大手笔!”

更大的手笔,还见诸记者之后的采访中。在“中国水蜜桃之乡”惠山区阳山镇,有个投资50亿元,以生态农业为主体的大型田园综合体,要在6200多亩土地上,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新型经营体系的现代农业“新模板”。

还是在无锡这片热土上,宜兴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又攀新台阶:今年4月,投资60亿元的苏宁环球现代农业产业园正式落户。集花卉苗木研发、电子商务、专业会展等六大产业于一体,要打造国内一流的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试验区。

“全市耕地面积176万余亩,人均耕地不到4分,资源的紧缺,决定了无锡农业必须集聚发展,园区化成为必由之路。抓住了集聚规模发展的龙头,科技应用、设施推广、职业农民培训等一系列问题便迎刃而解了。”副市长刘霞说。

无锡市农委主任吴满良介绍,2012年以来,全市新增园区面积近20万亩,农业园区化率达30%左右,规划面积万亩以上园区有30家,实现年产值84.1亿元,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全市现代农业园区总体格局基本形成。

高端农业:智能化科技化创新发展

6月18日,历时两天的全国农业信息化工作会议在无锡宜兴市召开。“一个县级城市的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能达到95%以上,这种推广经验值得学习。”站在展示宜兴成果的9块展板前,与会人员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这样的赞叹。

宜兴市高塍镇养殖大闸蟹5万多亩,由于蟹农人手不足,影响到蟹苗的存活率和螃蟹养殖的质量。鹏鹞生态园首先采用物联网技术、网络监控、传感设备帮助蟹农“智能养蟹”,蟹苗存活率提高了15%,市场价格上了一个档次。

在实施这项高端技术的宜兴物联网水产养殖基地,蟹农坐在电脑前点点鼠标和敲敲键盘,足不出户就可以管理几十亩的养殖水塘。已经安装的1000多个水质参数采集设备,投放的100多张数据采集行业应用卡,服务千余水产养殖户。

传统农业的浇水、施肥、打药,农民全凭经验、靠感觉。如今的花卉瓜果栽培、水稻种植、家畜养殖等各个领域实施的“智能化”农业,纷纷将浇水,施肥、打药的精确浓度、温度、湿度和光照,都交由信息化智能监控系统“精确”把关。

“以前碰到干旱天,我们几个人要跑遍整个园子浇水,工作量很大,现在通过中央监控就可以启动自动喷淋。远红外监控还可以更早、更及时地发现早期虫害并采取防治措施。”传感技术在茶园的应用,滨湖区茶研所的茶农有切身感受。

据了解,无锡智能农业示范工程,已经涉及水稻、蔬菜、花卉和茶果等领域。智能农业发展已列入无锡农业的“十二五”规划中。我国首个智能农业及现代农业物联网创新应用示范区,正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创造新的神奇。

被称为“长江三鲜”的刀鱼、鲥鱼、河豚鱼,有的濒临绝种,有的珍稀金贵。江阴一家农业公司应用一项生物农业技术,成功家化繁殖、养殖刀鱼,国内34年未能突破的这项技术,使企业年利润超千万元,同时,使鲥鱼亩收益过9万元。

像解“长江三鲜”难题一样,生物农业已经深入到江阴现代农业的方方面面。生物育种、生物制剂等发展方兴未艾,其中南农高科年生产兽用生物疫苗40亿毫升,可供40亿羽家禽、2亿头家畜免疫。仅江阴市生物农业销售已经突破3亿元。

“中国目前处于世界产业分工的低端,具有劳动力文化水平低,利润薄的劣势。而中国市场对创新型产业的高端需求量日渐增强,生物技术等领域产业都在不断崛起,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具有颠覆性效应。”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宁说。

李宁院士的团队与无锡新区携手实施的“人乳铁蛋白奶牛生物反应器产业化项目”总投资15亿元,全面达产后预计年销售可达150亿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预测,人乳铁蛋白奶牛生物反应器相关产品市场价值将超400亿元。

高质农业:生态化融合化和谐发展

“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要求高效益,更要高质量;要生态、安全、和谐发展。因此要积极推进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的有机融合,拓展农业发展领域,创新农业发展模式,打造都市农业融合化发展样板区。”黄莉新在多种场合强调说。

走进滨湖区马山蔬菜公司一个约8米宽的蔬菜大棚,记者看到各色的粘虫板、诱虫灯、防虫网,各显神通。“能用物理方法的,我们绝不用化学药品,把农药和重金属残留控制在最低幅度。”已经种了15年菜的农户李用超说。

公司负责同志介绍,1000多亩蔬菜田,全程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做到了生产资料、种苗、病虫害、产品销售“六个百分百”的统购统供、统育统销、统防统治,出地产品100%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全市在源头上,加强化肥农药减量工程,有效减少污染产生量。在治理上,针对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的生产规律,推进面源氮磷流失生态拦截工程、池塘循环水养殖工程和养殖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取得显著效果。

“提升农业产业层次和质量,还需要积极整合农业、工业、文化、旅游、生态等相关资源,全力推进三次产业加强互补、加深融合,加快产业发展由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为主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为主转变。”周铁根说。

惠山区阳山镇党委书记吴立刚一直有个设想:闻名遐迩的“阳山水蜜桃”,要打造成一个种桃、赏花、休闲、农家餐饮等串连起来的桃产业链。设想正在一步步地变为现实,今年桃花节首日,10万游客忙坏了数十家农家乐。

许多祖祖辈辈与土地为伴的无锡农民,惊喜地发现,自己身边的广袤田野不仅能“种出金钱”,还可以“玩出金钱”。去年全市80余家休闲农业经营单位,营业收入8亿多元,正在以另一种形式吸纳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去“玩出金钱”。

产业融合发展,也促进了村庄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全市在完成6320个自然村环境整治的同时,建成三星级“康居乡村”133个、幸福村322个。全市73%的村达到市级以上文明村创建标准。

生态融合发展的新理念和成功实践,让曾被人们看成是弱势产业的农业,拥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更加多样的功能,更加多彩的绚丽。无锡现代农业升级版的新境界,给人们带来的,也许还不仅仅是对现代农业的新认识和启迪。


http://www.2888.tv/news/26924.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北京正开天力肥业有限公司
相关信息
河南立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供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