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收再生稻成福建秋粮增长点
“头季稻产量450公斤/亩,再生稻产量可达250公斤。”在福建省长乐市屿南村350亩连片机收再生稻田,长乐市农机站站长李乡平向记者介绍说。
这350亩地是长乐金菜地合作社的,按照以往种植安排,7月中下旬早季稻收割后,闲置至10月上旬,开始种植马铃薯、莴笋等秋冬作物。闲置的3个月,在当地被看作是“阶段性抛荒”。
种一次,收两季。再生稻在增加粮食总产的同时,也为农户带来了经济效益。每亩250公斤,扣除肥料等成本160元,可有400元利润。仅这一项,金菜地合作社的350亩地,增粮8.7万公斤,增收14万元。
“福建是个缺粮大省,利用季节性闲置地多收一季粮,对增加稻谷总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在7月26日的机收再生稻现场会上,省农业厅副厅长姜绍丰说,“近期发生的‘苏力’台风降雨和大风天气,对福建的早稻和秋粮生产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秋粮增产任务很重,抓好机收再生稻,尤为重要。”
传统再生稻头季收割时要用手工作业,劳动强度大,随着用工成本的提高,再生稻发展面临瓶颈。头季稻机收技术的成熟,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的同时,也节省了开支,每亩可增收节支200元以上。
“机收再生稻技术节约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是农机、农艺融合,良种良法相配套,多年实践的凝炼提升,发展潜力很大。”姜绍丰说。据了解,福州、泉州等沿海多熟制地区目前有早稻面积150多万亩,其中相当部分有3个月闲置期。而在南平、三明等山区市,海拔300米以上的稻田面积也在200万亩以上,其中一季稻的面积占比也很大。
根据福建省农业厅部署,福建将加大力度推进机收再生稻种植。首先是加大品种筛选力度,目前主要是佳福占、嘉早312等常规稻品种,尚不能满足生产上的需要,今后将组织力量攻关,筛选出一批适合不同生态区域的机收品种。其次,将通过生育期调整、肥水调控、留桩高度调节等技术集成,建立一套适宜头季稻机收的再生稻技术体系,争取明年全省示范推广10万亩。此外,结合粮食高产创建,在不同生态区开展机收再生稻创建,特别是在福清、龙海等13个重点县(市),对农户开展零距离、全过程跟踪服务,提高关键技术入户率。
http://www.2888.tv/news/26666.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 广西钦州灵山县:农机帮忙 播种不忙
- 2015年第十批肥料登记证获得批准
- 奇瑞重工成甘肃春耕中的技能加油站
- 云南文山市种子经营从业人员考核侧重于“两类”
- 黑龙江省东宁县工商局提高农民识别真假农资的能力
- 欧洲议会投票通过了修订杀生剂登记法规的计划
- 理解中国土地承包制度创新
- 农业部开展15省小麦重大病虫防控督查指导工作
- 合成氨有望迎来小高潮
- 晚稻选种注意事项总结
- 磷肥:熬过长夜会有黎明么
- 生产者补贴加码,玉米该何去何从?
- 小麦高产有“秘方
- 前三季度农药行业效益分析
- 湖南生物农药用量增二成
- 深秋钾肥悲寂寥,何日可待胜春朝?
- 尿素市场交投清淡 需求难见起色
- 湖北孝感: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
- 种业改革中的“湖南现象”
- 种子企业联合维权座谈会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