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平谷区村产业企业化 农民有了新身份
从农民到职工,村民身份的变化给他们带来了收入上的保障。昨天,笔者自平谷区人力社保局获悉,当地通过村集体产业企业化、农民员工化,让农民特别是村里的残疾人等就业困难农民不用出村、不用专门学习新劳动技能,就能实现稳定就业,还上了保险,平均月收入1680元,是本市最低工资的1.2倍。
镇罗营镇39岁的村民张术强患有严重的腰间盘突出,属部分缺乏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一家4口的收入都来自其妻子在一家小加工厂打零工,生活极为艰辛。村委会为他家办理了相关补助,并把他家列为村里的帮扶对象,不时给他家发些钱物,他家才能勉强维持正常生活。
平谷区推行村集体产业企业化、农民员工化后,村里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办理了营业执照,成立了果品销售公司,张术强成了果品销售公司的一名果品包装工,公司为他上了保险,每个月工资1600多元。“以前,我给人当小工都没人要,现在,到公司上班,每月旱涝保收还有保险,日子一下子就好转了。”张术强说,多亏村集体产业企业化和农民员工化让他走出了生活困境。
张术强的这种变化,源自去年平谷区人力社保局在当地全面推行的村集体产业企业化和农民一产员工化。当时,平谷区人力社保部门依托遍布各镇的273个村级就业服务站,对当地所有的村集体产业和农民就业情况进行摸底,凡在全市农业合作社内名列前茅、经营状态优良、有条件企业化的,人力社保部门派出熟悉农业企业发展的人员走进村内,帮助其申办企业营业执照、梳理企业发展思路等,并特别对村产业发展带头人进行了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培训;走村入户,用实际例子,向农民说明“自己在家种地与到村一产中当种植员工的区别”。
经过一年的发展,目前,平谷区已有35个村在推行村集体产业企业化和农民一产员工化方面初见成效,其中8个村依托村集体产业已取得企业营业执照,10个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托本村一产产业正在办理企业营业执照;这些村中有不少已推行农民一产员工化就业,仅马昌营镇的诺亚有机、沱沱工社和东高村镇的恒亿科普等企业就陆续吸纳200多名当地劳动力从事一产种植业。
http://www.2888.tv/news/26156.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 黑龙江“昌图黑猪”品牌强势崛起
- 尿素市场进入弱势调整期
- 银川市储足农资应对春播考验
- 黑龙江兰西县五百名干部联乡驻村入户
- 二铵:去库存与去产能夹击
- 安徽阜阳全市800万亩秋季作物丰收在望
- 甲醇产能过剩,但下游增长空间不大
- 欣抗4号棉花品种通过河南省审定
- “太空良种”首茬秧苗在黑龙江大庆培育成功
- 科学种粮有奔头
- 江苏睢宁五步保证“平安农机”建设工作
- 我国有机肥质和量都有待提升
- 不负重托 落实责任 确保黄河安澜
- 海口琼山助力农产品创品牌
- 广东早造水稻亩均收益580元
- 种子法修订通过 种业乱象或改善
- 北京农机购置补贴发力现代农业
- 林甸县贷款备春耕农机省设备效果显著
- 浙江省仙居县田市镇8000多亩单季水稻丰收在望
- 来说说化肥、农药的功与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