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农资行情 >> 正文

一只小龙虾蹦跳的高度——潜江龙虾产业转型发展路径观察


来源:农资1号网      分类:农资行情      时间:2013年6月14日      阅读次数:

一只小龙虾能蹦多高?不过盈尺。

潜江的小龙虾却从自然繁殖的沟渠起跳,蹦上了省委红头文件,蹦上了全国行业养殖规程,蹦上了欧美人的餐桌。

连连蹦高的跳板,是该市加快产业转型的有力举措。

起步:从包袱到财富

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外来入侵物种。上世纪末,江汉平原小龙虾泛滥成灾,稻田湖埂到处都是它们掘的洞穴,农民恨之入骨。

然而,小龙虾肉质细腻、营养丰富,早已成为欧美人的佳肴,有着发展产业的巨大潜力。“利润丰厚得让人眼红。”当时还是潜江一家乡镇企业供销科长的漆雕良仁,在江浙一带出差,看到当地人把小龙虾变成10多美元一袋的虾仁出口。

1999年,漆雕良仁开始与人在枝江合伙建厂,生产真空装虾仁。2001年,做大了的他回到潜江熊口镇,注册成立华山水产公司,经营虾仁出口业务。随后,莱克水产等一批企业跟进。

龙头的带动,加上政府的扶持,潜江小龙虾产业迅速崛起。

食——蹦上餐桌。王场镇个体餐馆老板从油焖杜家鸡得到启发,在江汉油田五七集市打出“小李子油焖大虾”招牌,顿时食客如云。从技校辞职的陈莉荣看准商机,靠小龙虾招牌菜掀起一股强劲的红色风暴,继而撬动了武汉、北京等地餐饮市场,挣下亿万身家。

养殖——跳进稻田。积玉口镇宝湾村农民刘主权尝试“虾稻连作”,打破了“稻田不能养殖小龙虾”的权威论断。2006年,这种生态种养模式被写入省委一号文件,带动荆楚大地小龙虾养殖大发展,仅潜江养殖面积就突破了20万亩。

深加工——游出海外。连续6年出口量占全国的40%和全省的60%以上,欧美每3只小龙虾有2只来自潜江,赢得了“世界龙虾看中国,中国龙虾看湖北,湖北龙虾看潜江”的美誉。

跨越:从卖产品到卖文化

2009年5月15日是值得潜江人纪念的日子。这天该市举办第一届龙虾节,一时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虾皇”品牌“红透天”,“小李子”辉映“楚江红”。湖北小龙虾产业发展论坛和潜江龙虾美食节相继启幕。美国、德国、瑞典、新加坡等海外客商云集,签下16.4亿元的投资大单。

次年,潜江借“中国小龙虾之乡”、“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两块金字招牌之势,举办第二届龙虾节及中国第二届国际和海峡两岸甲壳素研讨会,协议引资达到26.5亿元。10万人慕“虾”而来,“万人龙虾宴”车水马龙。

2012年,第三届龙虾节在引资突破228亿元的大背景下起航,75名鄂菜烹饪高手各施绝技,首部以小龙虾为主题的电影《虾哥的故事》首映,甲壳素首席科学家杜予民教授为潜江打造“甲壳素之都”擂鼓,百家旅行社为“品龙虾、游名城”落墨。

今年6月12日,将是潜江第四届龙虾节开幕的日子。

挟“潜江龙虾”申报农业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功之威,“黄鹤楼酒业”广场演唱会紧锣密鼓,26集《潜江龙虾》系列动漫试播,书展诗会花灯巡游和科普推广次第热身,全国最大的龙虾种苗繁育中心筹建冲刺……

万事俱备,只等东风。

走向:从农耕文明到生态文明

龙虾节已成为潜江的一种文化自觉。

采访中,记者听到一个故事:2011年该市遭受罕见夏旱,宣布暂停一届,消息传出就有十多家龙虾养殖户“集体上访”。

龙虾节庆的辉煌,成为潜江富民强市的“驱动器”、跨越发展的“核动力”、进位争先的“催化剂”,体现了科学发展与节庆经济的完美契合。“不能满足现状。中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我们的龙虾产业要实现从农耕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转型发展。”潜江市委书记、市长张桂华目光如炬。

潜江小龙虾红透大江南北,旺季“一虾难求”,症结在于虾源奇缺。小龙虾养殖主要靠稻田投放亲虾自然繁殖,苗种不足,种质退化。

优良龙虾种苗,是产业发展的“发动机”。今春,省政府决定,斥资2亿元用于潜江龙虾产业繁育技术研究,亿尾龙虾种苗繁育基地已选址潜江高场甘家塔,规模在全国独占鳌头。

小龙虾能吃的部分只有20%,每到夏季,弃置的虾壳、虾头堆成山。

实际上,虾壳提炼的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应用广泛,虾壳经生化反应变身甲壳素,立刻身价百倍。甲壳素再进行精深加工,又能用于生产医药用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等更高含金量的产品。

小龙虾只有靠科技才能蹦得更高。潜江人深谙此理。

华山水产集团再当第一个“吃螃蟹”者。他们与武汉大学合作研发,投资近5亿元建成甲壳素深加工中心,去年实现年加工水产品6万吨,年处理废弃虾壳10万吨,销售收入28亿元。

高科技给小龙虾产业带来了新机遇,潜江计划用5至10年时间,形成220亿元产值的甲壳素深加工产业集群,促进小龙虾产业的二次腾飞。


http://www.2888.tv/news/25370.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北京正开天力肥业有限公司
相关信息
河南立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供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