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才能保障粮食安全
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开展了规模空前的大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比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等,目前大江大河主要河段已基本具备防御特大洪水的能力,重点海堤防御风暴潮的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大部分地区具备抗御中等干旱的能力,全国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47%,生产的粮食占全国75%。
这些众所周知的建设成就,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然而,越来越突变的异常气候警示我们,尽管以前我们再努力,依然不能成为我们放松的理由,因为有越来越多的问题正在不断地暴露出来。
突出的问题,就是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已经落后于农业生产及抗旱防涝的现实所需。其中主要表现在,已有的8亿亩灌溉田中,很多灌溉设施已经陈旧失修,丧失或部分丧失了灌溉功能;在18亿亩耕地中,尚有10亿亩耕地属于“望天田”,根本没有防洪抗旱的能力;一些地方的小型水库、田间塘堰、沟渠、抽水机械等更是无人管理,有的甚至已干涸或荒废多年。
不然,在干旱中人们期待而来的“及时雨”,是不会成为“灾害雨”的。试想,假若我们的各大小水库、各田间塘堰、各排洪渠道与灌区,都能正常发挥作用的话,怎么又会被涝成不可收拾的地步呢?如此看来,中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应当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十分紧迫的建设任务。笔者以为,完成好这一建设至少有两个方面的迫切需要:一是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解决好10几亿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重要的大事。尽管我国几年来一直保持着粮食连续丰收的局面,但极端恶劣的气候警示我们,我国粮食减产减收的可能性不是没有,一旦我们不能自给自足,在当今国际粮食危机日益突现的状况下,我们要保持自身的粮食市场基本稳定就会成为问题。因而,从保障粮食安全大计出发,必须大力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迫切需要。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我国目前1/3以上的国土面积存在水土流失问题,一些地方因干旱缺水,导致草原退化,林木枯死,农田沙化、盐碱化。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推进,我国人增地减水缺的问题将更加突出,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将更加严峻。只有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才能减轻生态环境压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面对非旱即涝的局面,人人都在喊水利建设的重要性,关键还在于自上而下要引起高度重视。只有群策群力,打一场“大跃进”式的攻坚战,方能使其得到根本改观。
http://www.2888.tv/news/251.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 湖北黄陂区25吨农药废弃物集中处置
- 上饶市深入开展了农资打假专项治理秋季行动
- 北京市蔬菜市场自给率三年内提至35%
- “十二五” 我国新型高效肥料关键技术攻关路线图解读
- 黑龙江东宁农机购置补贴更“阳光”
- 中国农资网放假通知
- 山东菏泽:将土地交给农机手
- 尿素企业,你以为可以不变应万变?
- 第四届中国奶业大会暨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奶业展览会在南昌举行
- 石榴繁殖技术要点总结
- 氯化钾持稳观望 硫酸钾小幅上调
- 小麦苗情复杂河南多措应对
- 浙江嘉兴市主要粮食作物种子供应充足
- 黑龙江专项监督检查确保化肥质量
- 2014年我国农产品合格率为93.6%以上
- 江西将建3000个村级信息服务站
- 新疆察布查尔县农机补贴政策让6847户农机户受益
- 春耕磷肥供应充足
- 小技巧:太阳能灯既防病虫又安全
- 德州市农机维修服务市场管理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