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仓“插秧客”播撒收获梦想
从天蒙蒙亮,到天蒙蒙黑,双脚一天十几个小时泡在冰凉的水田里。从五月初开始的二十多天里,数以万计的“插秧客”劳作在黑龙江省北大仓粮食主产区三江平原上。他们在这个播种的季节“淘金”,然后再带着这20多天的收获回家,去实现各自不同的梦想。
“每天都能挣上二三百元,这一季赚上五六千元没问题。”在开往三江平原的“插秧专列”上,“插秧客”们提及这20多天的插秧季,都笑着说“这挣的可是辛苦钱”。
42岁的陈丽敏来自北安市城郊乡新华村,是头一年当“插秧客”。
“这不是一般的水靴,是高腰的,高度得到大腿,里面穿上毛袜子也得冰得够呛。”陈丽敏拿出插秧穿的靴子比量着说,“姑娘今年考大学需要用钱,正好这段时间家里还没播种,出来打个短工,给孩子攒点学费钱。”
44岁的徐丽艳同样来自北安市城郊乡。“家里的土地已经入了合作社,不用自己操心了,正好可以腾出时间出来打工。”徐丽艳说,“儿子今年23岁,农村现在男孩结婚花费大,我出来就是多为儿子攒点结婚的钱。”
与陈丽敏和徐丽艳做“插秧客”是为儿女谋划不同,56岁的杨翠元是为了自己的将来做打算。杨翠元来自绥化市北林区秦家镇,第五年当“插秧客”的他,这回带着老伴一起去插秧。杨翠元家的20多亩地已经包了出去,“虽然现在有新农保了,但到时候领的钱不多,我和老伴还得多给自己攒点养老钱。”他说。
或是为了解决后顾之忧,或是为了改善生产条件,这些“插秧客”都想拿着这“辛苦钱”走在生活的前头。
来自望奎县东升乡的王凤义已经57岁,是第三年当“插秧客”。王凤义家里有30多亩地,他打算拿着挣的钱回去再多包些地,“现在种地还是挣钱,但农资价格涨得快,每亩地净剩的钱不是很多,想挣钱就得扩大种地面积。”他说。
来自庆安县大罗镇的张文林是给儿子家当“插秧客”。儿子种了200多亩水稻,他和老伴先后去插秧,两人这一个月就能替儿子省下一万多元钱的人工费,回头让儿子再添置些农机具。
47岁的曾宪江来自望奎县莲花乡。曾宪江想挣完钱回去买头肉牛,多条增加收入的渠道。曾宪江说:“这样打工挣的钱就可以再生钱了。”
“插秧客”的收获梦想,承载着对眼下和未来的希望。一些“插秧客”表示,这些年他们收入确实增加了,头些年一天能挣百八十元钱就不错了,现在一天能挣二三百元钱。今年人工费的行情还得看涨,可现在挣的钱回家也不那么扛花了,希望“辛苦钱”能变得更实些。
http://www.2888.tv/news/24236.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 岐山农机推广多举措培育“家庭农场”
- 天津东丽区第一批农机补贴8000万元
- 硫酸铵市场成交重心继续攀低
- 化肥利用率我国与国外差距究竟有多大
- 农业部应对面源污染提出六大措施
- 今年春耕备肥就备五常生物有机肥
-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什么?
- 乌钾上半年净收益同比下降近三成
- 嘉祥牛羊卖到迪拜 山东农民网商全国靠前
- 10项农药化肥行政审批中介事项被清理规范
- 精准到点全面推进
- 中央安排河南省冬小麦“一喷三防”资金4亿元
- 钾肥:国际价向好 国内难提升
- 天津辛口镇沙窝萝卜销售收入实现6000万元
- 国内不少企业大力生产硅肥
- 草甘膦:即将突破4万元关口
- 陕西百万农机成三夏主力军
- 广西崇左市举行农机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 “要做接地气的蔬菜种子”
- 新疆十三团加固农机安全防线确保零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