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农资行情 >> 正文

让留下的农民有一技之长


来源:农资1号网      分类:农资行情      时间:2013年4月26日      阅读次数:

江苏省丰县有个女能人叫陈翠玲。2009年,陈翠玲流转了村里的500亩土地,成立了天乐蔬菜专业合作社,搞起了订单农业。第一年,合作社就赚了70万元。如今,她的订单农业越做越大,蔬果远销上海、北京等地。

谈起自己的致富经,陈翠玲快人快语:“原来我在北京打工,漂泊了十多年。后来,我偶然参加了阳光工程创业培训,正是这次培训,为我打开了致富的大门。”

像陈翠玲这样,全国通过阳光工程培训返乡创业的农民越来越多。

近年来,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培训根据农村发展形势调整转型,从原本培训“走出去”的农民,向培育“留下来”的新型职业农民转变。2012年,阳光工程在资金、内容、对象、模式等方面产生了新的变化,不仅在保障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农民收入实现“九连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让全国2160个县(区、市)的366万名农民享受到了培训的阳光,更是带动了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的兴起,使他们成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力军。

第一变:培训补助全面提高,资金监管力度更大

“与往年相比,2012年阳光工程培训的一大特点,就是培训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培训补助标准有所提高。”农业部科技教育司教育处处长邹萍介绍,2012年中央财政安排给阳光工程资金达11亿元,各地配套达到4.29亿元,配套资金投入比2011年增加了3900万元,增加近10%,达历史最高水平。培训补贴标准在2011年基础上也再次进行了调整,补助标准结构更加合理,更具有针对性。

2012年阳光工程取消了东、中、西部差别补助,按培训层次对参训农民实行统一补助。其中,创业培训补助标准,由过去人均补助2500元,提高到3000元;职业技能培训人均补助更是达到了600元;新增了专项技术的培训层次,人均补助100元。

对于资金补助上的变化,邹萍说:“从人均上看,补助的增幅并不大,但是这一点点的提高,却有效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带动培训规模进一步扩大,覆盖人群更加广泛,为全年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据统计,资金补助形式的调整带动各地扩大培训规模95.06万人,比2011年增加59万人。

伴随着投入的增加,2012年阳光工程在资金监管上也更为严苛,各地更是频出新招,把培训信息广泛通过各种媒体特别是网站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培训资金专款专用,曝晒在阳光之下。安徽、重庆、湖南等省份主动引入审计部门共同监管,确保资金使用效果和项目规范实施;湖北、四川等地把阳光工程作为民生工程,强化责任和监管考核。

第二变:培训内容紧贴产业需求,首次增加专项技术培训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黄石镇华中村63岁的余天华种了一辈子水稻,而他所在的华中村正是水稻高产创建的示范点,种植面积达1300亩,平均亩产1100斤。

“去年,我们这里开展了阳光工程专项技术培训,培训针对性强,效果好,对我们老农民帮助特别大。”余天华告诉记者,正是通过专项技术培训,村民们种地更科学。2012年,华中村的水稻每亩至少增产100斤。

转型后的阳光工程按照农业部“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的目标任务,紧紧围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培训需求,结合粮棉油糖高产创建、农机购置补贴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等农业重大项目的实施,首次增加了专项技术培训,根据示范片内推广的品种和技术确定培训内容,按农时季节分次进行培训,在示范田里培训农民种田技能。

“现代农业的发展对我们的培训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2012年阳光工程与农业重大项目结合得更紧密,将培训工作建在产业链上,这样的培训针对性强,农民欢迎,更能发挥作用。”长期负责阳光工程工作的江苏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副校长田玉斌对记者感慨道。

据了解,2012年,阳光工程首次增加的专项技术培训,共为全国1.25万个高产创建示范片培养125万高技能务农骨干农民,帮助其掌握各项关键生产技术,有力地促进了示范片粮棉油糖增产,为我国粮食实现“九连增”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也推动了各地高效农业的发展。

第三变:稳粮增收持续给力,新型农民队伍成长壮大

2012年,黑龙江省铁力市经过阳光工程培训的示范片,水稻、玉米、大豆平均亩产分别为703.8公斤、804.2公斤和204.7公斤,均高于全市平均产量;湖南省平江县伍市镇四知村去年早稻集中育秧1120亩,通过阳光工程,推广双季双超配套高产栽培技术1015亩,两季平均亩产达到1015公斤,亩平均增产150多公斤。

2012年,转型后的阳光工程培训,帮助活跃在产前、产中、产后的农民掌握各种技术,提高了粮食产量,收入水平也节节攀升。

新疆兵团农五师通过开展棉花生产加工关键环节示范与培训,全师2012年收获皮棉9万多吨,增效1亿元以上。福建省浦城县紧紧围绕薏米主导产业连续开展培训,目前该县以薏米为原料加工企业已发展到8家,带动了农民就业增收。

除了帮农民掌握农业生产技术外,阳光工程还培养了一批素质高、专业技能出众的农机手、植保员、防疫员、沼气工等,促进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提高了服务水平。而更为重要的是,培训提高了农民创业的能力,激发了农民的创业热情,一大批像陈翠玲这样的新型职业农民在各地不断地成长和涌现出来,成为致富带头人,带动其他农民创业就业。

据了解,以安徽省为例,2012年,全省培训创业农民1.01万人,带动26.42万人就业,仅淮南市就有600多名农民培训后实现自主创业,创办企业和各类专业化服务组织100多个,带动近5000人就业。

第四变:满足农民多元化要求,培训模式推陈出新

从兼业农民到职业农民,从种养大户到合作社社长、家庭农场主,从老把式到“80后”新农民,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阳光工程培训对象也开始呈现多元化,而这种多元化不仅仅体现在年龄、知识水平、种养规模上,同时,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生态条件和农业产业布局的不同,农民培训需求也千差万别。

2012年,阳光工程培训层次更丰富,除了继续开展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职业技能培训之外,新增加了针对示范片农民的专项技术培训,还开展了针对在农业领域有创业意愿和创业基础的青年农民的农业创业培训。

三类培训,层次分明,针对性强。为了更好地提升培训质量,全国各地结合产业布局和农民需求不断创新培训模式,满足农民的多元化要求。贵州省实施“产业+培训机构+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培训模式,吸引了大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阳光工程,很多学员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和合作社实现就业;江苏省探索“定向式”的培训模式,不但加强与农业龙头企业的合作,听取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听取农户代表意见,及时调整培训内容。与此同时,各地组织编印符合本地农民学习特点的培训教材,广东、陕西、宁夏等省区农业主管部门组织专家编印培训教材58种,提升培训效果。

“2012年,阳光工程转型效果明显。下一步,我们的阳光工程还要继续转型,突出为产业服务,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力争进一步扩大培训规模,重点面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开展培训,让留下来的农民有一技之长,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技能产业大军,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农业部科教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http://www.2888.tv/news/23481.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北京正开天力肥业有限公司
相关信息
河南立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供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