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海探索稻鱼菜共生模式
云岭大地再次遇上持续干旱的年景,位于西南边陲、有着“版纳粮仓”美誉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遮坝子也未能幸免,去冬今春,除降了几场零星小雨外,连续4个月没有一场有效降雨,地理位置较高又没有水库的坝子东部部分“雷响田”干渴难耐。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在缓坡上的曼扫村委会曼俄傣族寨的一丘丘稻鱼菜共生田,水波涟漪,有的仍然放养着鱼,有的田里村民正忙着栽插水稻秧苗。
旱灾逼出稻鱼菜共生“塘田”
一年四季田不闲人不闲,村民人均纯收入5600多元
正往田里挑送秧苗的曼俄村小组组长岩峨香对记者说:“稻鱼菜共生田最大的好处是能蓄水保水,就像一个个的蓄水塘,下雨天把雨水积蓄起来,一年四季都不会干,春季种早稻,谷子收割后接着放养鱼,就是遇到干旱年份,也基本能保证生产用水。”
岩峨香介绍,曼俄村位于地势较高的勐遮东部山坝接合部,全村共108户590人,有田1605亩,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种植水稻、茶叶和蔬菜。过去,由于附近没有水库、坝塘等蓄水设施,从其他水库引水又不现实,所以,长期“靠天吃饭”,每年水稻栽插只能等下雨灌溉,遇到干旱年份,只能改种旱地作物。
2005年1至5月,勐遮坝遭受了几十年不遇的特大旱灾,没有一场有效降雨,全镇栽插下的1.7万多亩早中稻因旱灾而枯死,其中灾情最严重的曼扫村委会受灾面积达5000多亩。由于雨季来得晚,大部分受灾水田不得不改种包谷等农作物。当年大片龟裂稻田的裂缝可插进整个脚掌,大家费尽心思抗旱保苗,可远水解不了近渴,都为无水抗旱而犯愁。曼俄傣寨几个水汪汪的“鱼塘田”让大家眼前一亮,看到了希望。第二年起,曼扫村委会的曼俄、允龙等傣族寨子村民纷纷拿出积蓄和申办贷款,请来施工队,动用推土机、挖掘机等大型机械建设稻鱼菜共生“塘田”。曼俄寨傣族村民还先后自掏腰包建起了540亩稻鱼共生的高稳产“塘田”。这种“塘田”,雨季时把雨水积蓄起来,实行稻、鱼、菜立体种植养殖,种一季早稻,水稻收割后养一拨鱼,而田埂常年种植时鲜蔬菜,一年四季田不闲人不闲,村民收入稳步增收。去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600多元。
“这个稻鱼菜共生田很好,一年四季都有水,我们再不用像以前那样惧怕干旱了。”正在“塘田”里给刚刚返青的早稻秧苗施放复合肥的允龙寨傣族村民岩温恭高兴地给记者算了算他家9亩塘田的种养情况:种一季滇屯502优质稻早稻,亩产有500公斤左右,谷子一下田就被粮贩订购了,收入2250元;稻谷收割后就放养90尾稍大点的鲤鱼苗,春节前把鱼全部捞出,平均每条有1公斤,1亩大概能收入1300元;田埂上常年种植小米辣、大葱和糯包谷等蔬菜,最少可收入1300元至1400元,扣除千把块的种子、肥料等费用,一年纯收入2500元以上。去年,他家的“塘田”纯收入2.3万多元,比以前翻了一番。
3万亩“塘田”蓄水抵个中型水库
“雷响田”变丰产保水田,亩均年纯收入2500元以上
曼扫傣族干部群众创造的稻鱼菜共生“塘田”生产模式,实现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三赢”,引起了县、镇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同类村寨的农民群众也纷纷前来参观学习,并迅速在该县的勐遮、勐混、勐阿等乡镇坝区农村推广开来,形成了农民、农场职工投资自建,政府“高稳产农田”、“兴地睦边工程”项目连片开发,建设“稻鱼菜共生田”的生动局面。
行走在勐遮镇曼洪片区万亩稻鱼菜共生的“塘田”平坦的田间道路上,整齐划一、硕大棋盘般的田畴在眼前展开,水汪汪的“塘田”里刚下种不久的水稻秧苗郁郁葱葱,宽大高埂上青菜、花菜青翠欲滴,或红或绿的辣椒挂满枝头,令人心旷神怡。
这是西双版纳州和勐海县国土资源局3年前建成的连片“稻鱼共生工程”。2009年初,州、县国土资源部门尊重当地傣族群众的意愿,以“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按照稻鱼菜共生“塘田”的模式,对曼洪、曼燕、曼国3个村的“雷响田”进行统一土地整理,新增耕地面积265亩,高高低低的小块田变成了面积达3亩至5亩的大条田,“雷响田”变成了稻鱼菜共生的丰产保水田,亩均年纯收入达2500元以上,比土地整理前翻了一番多。还辐射带动相连村寨村民自建6000余亩,形成了全省面积最大的万亩连片的“稻鱼共生”生态田。
勐海县常务副县长岩三叫说,稻鱼菜共生田模式蓄水保水功能显著,一年四季都能进行农业生产,稻丰鱼跃瓜菜绿,有效的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和农民增收,各族群众从中看到了好处,自己投资建设的积极性很高。这几年,县政府把“稻鱼菜共生田”列为“高稳产农田建设”、“兴地睦边工程”项目,扩大建设,带动了农民、农场农工自建,全县已建成稻鱼菜共生田近3万亩。一亩稻鱼菜共生“塘田”常年蓄水300多立方米,3万亩“塘田”就可一年累计蓄水1000多万立方米,相当于一个中型水库的蓄水量。
新词详解
鱼菜共生
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它把水产养殖与蔬菜生产这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让动物、植物、微生物3者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生态平衡关系,是未来可持续循环型零排放的低碳生产模式,更是有效解决农业生态危机的最有效方法。
http://www.2888.tv/news/21963.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 新型肥料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探讨
- 重庆:品牌网络信息员 小镇亿斤蔬菜不愁卖
- 安徽省全省农机补贴督查序幕全面拉开
- 今日鲁西尿素价格平稳2012年1月14日报
- 中国10年粮食稳定发展的河南范本
- 硫酸铵市场高位补涨不断
- 钾肥销售遇冷,钾肥远方“不可见”!
- 新木薯害虫第一次在越南出现
- 川化与美企签钾肥进口大合同 20亿美元起底
- 镇平精准扶贫加快“玉乡”经济腾跃
- 湖北武汉:刘震的农机致富梦
- 除草剂产品需要的转变
- 桃源县水稻标准化示范园整体推进统防统治
- 中国种子如何实现按粒卖?
- bb肥行业:在转型下突围 在提升中发展
- 农机强制性产品认证规则体系发生重大调整
- 第十三届全国农药交流会即将召开
- 对违反《尿素出口自律公约》企业的惩罚办法
- 出口启动仍难打破一铵18个月的沉寂
- 西昌首家农民合作社面临被注销:红火的合作社为何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