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鼎种粮大户春耕时节谈喜忧
春耕时节,记者来到闽东福鼎市店下镇的田间地头。这里的很多种粮大户都是种两季水稻加一季蚕豆。眼下,大片绿油油的蚕豆即将收成,再过10天左右水稻就要播种。种粮大户们用一组“对比词”向记者诉说他们的喜与忧。
人工vs机械
“一台插秧机2万多元,国家补贴我们1万多元。去年我买了一台收割机7.5万元,有了国家补助后我只需掏4.9万元。”店下镇种粮大户李基设承包了200亩土地,他说,现在人工不好找,都是机器在做,这几年国家政策好,农机补贴到位。
“原来种一季水稻,每亩人工成本要800多元,现在插秧、收割、耕田全用机器,成本只要500多元,便宜很多。”李基设说。
“农资成本、人工成本年年看涨,现在请男工一天要200多元,女工80多元。好在有国家补贴,机械化也降低了成本。比如水稻打农药一次可以省10到15元工钱。”另一个种粮大户郑宜荣说。
“小农”vs“大户”
“以前没有机械化,种几十亩都很吃力,现在我承包了200多亩土地,一家四口一年总收入有30万元左右。”郑宜荣说。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小农”变“大户”有赖于诸多要素支持。承包了200亩土地的蓝春鼎说,“我们人均只有六分地,政府帮我们流转了很多土地。但困难也很多,农民的观念就是一亩三分地。有些人出去打工愿意转让土地,有些人想自己种,四五亩、十来亩,做不大。”
店下镇经管站负责土地承包工作的夏德位认为,“原来田地放着荒了也不一定有人要,现在不一样了,承包一两百亩不是稀罕事。一亩地的租金从150元提高到500元。”
“店下镇承包上百亩土地的有70多户,除了土地流转以外,良种补贴和支农信贷向大户和合作社倾斜也很关键。”店下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余建铭说,去年镇里争取到5000万元贷款,惠及了600多农户。
“现在农业设施成本比以前大,我们贷十万二十万元不嫌多。”郑宜荣满怀期待:“政府有没有办法帮我们大户安排一些贴息贷款?”
老年劳力vs“年轻”合作社
“我今年38岁,像我这个年纪在农村种粮的非常少。”郑宜荣有点担心:在田里劳作的几乎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
另一方面,作为福鼎市康禾植保专业合作社监事长,郑宜荣看到了“年轻”的专业合作社带来的希望。合作社就在田间地头不远处,崭新的布告栏上挂着“社情简介”:2012年7月由福鼎市城门仔机耕专业合作社入股30%重新吸收一批“品行好、懂经营、善种养、有专长”的其他社员组建而成。
“现在农作物打药什么的让康禾植保专业合作社的工人来做,200亩水稻四五个人两小时就打完了,效率很高。”郑宜荣说。
自己摸索vs国家支持
店下镇很多种粮大户种完两季水稻又种蚕豆,增收明显。“一亩水稻收入500元,蚕豆2000多元,效益好,很多人才会继续留在土地上。”店下镇农技站站长陈光敏说。
当站长10年,陈光敏为试验新品种交了不少“学费”:种蚕豆亏了20多万元,种玉米亏了七八万元。他认为,农民很需要“五新”技术推广。尽管省市经常有农业专家下来“指导”,但毕竟是“外援”,关键还要练好农民的“内功”。现在基层的技术推广经费不够,需要改变。
“镇里的蚕豆种植从2000年的800亩增加到现在的1.5万亩,产品销售到上海,提高了农民收入。”余建铭说,种水稻、西红柿、蚕豆,品种要不断更新,试验推广应用技术应该由政府承担,投入更多资金。
“这两年农村的小水利建设没跟上,没有水渠,大型喷雾剂就没办法装,无形中增加了我们的劳作成本。”郑宜荣希望农村的水利设施建设也能得到国家支持。
http://www.2888.tv/news/21157.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 河北吴桥:农机全力备战“三夏”
- 宁夏立体栽植无土草莓喜获成功
- 黑龙江兰西县五百名干部联乡驻村入户
- 农业部将为因禽流感受损企业和养殖户提供政策扶持
- 中小肥企:收缩市场或为上策
- 2012年将是玉米收获机的又一个“大年”
- 农药技术研发与知识产权管理
- 四川部署全省农业(农机)安全生产工作
- 滑县2014年粮食总产28.71亿斤 全国唯一“十一连冠”
- 多聚磷酸钠分散剂使用效果明显
- 河南许昌购置两种农机可享受累加补贴
- 陶氏与杜邦宣布合并,双方各持50%股份
- 厦门迎接全国蔬菜种子检疫专项联合执法检查
- 江苏农机局加快推进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
- 国内尿素市场趋稳 观望态势不减
- 开县农机大户获重奖东方红拖拉机一台
- 化肥产能过剩 云天化新营销模式寻求突围
- 建设廉洁政治的动员令
- 大颗粒尿素 你究竟怎么了?
- 一铵二铵各走一边